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彤旭)近年来,老师布置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现象屡遭家长“吐槽”,并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在教育部2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再次强调,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在明令禁止的背后,校园为何会出现“作业难度大,家长动手帮;家长批作业,老师来欣赏”的现象?

梁女士的孩子目前正上小学二年级,学校要求作业均由家长批改。梁女士每天下班后要先赶去学校接孩子,回到家后马上做饭、做家务后,再给孩子批改完作业,经常已是深夜。“事实上,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作业盯得非常紧。一个班级辅导和检查孩子作业的家长越多,就会逐渐演变成大多数家长都要检查,尽管有些家长不想或是没时间、没能力检查,但最后也不得不检查,久而久之就‘惯坏’了部分老师,直接把这些任务甩给了家长。同时,校方也对此行为缺乏严明的纪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老师‘甩锅’的行为。”梁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另有教师对记者表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监督、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功课是家长的自由选择,不能因此将本职工作转嫁给家长。但有些教师不能完成批改全部作业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教学性事务过多。

“课堂作业一定会全批全改,但不批改家庭作业,而是分出学习小组,由组长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我再进行抽查,只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一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在社交媒体中如此表示。该教师进一步解释道,其所在学校规定了六大类语文作业,并作为常规检查内容要求教师全批全改。“日常课堂作业的批改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如果完全批改完家庭作业,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了。希望教育部门能尽快落实‘作业不出校门’的政策,在解放学生、家长的同时也为教师解压。”上述语文教师表示。

还有教师表示,非教学性事务的压力同样是压死骆驼的稻草。事实上,对非教学性事务感到压力或已在教师群体中具有普遍性。2020年8月24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报告显示,因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受到许多非教育教学性事务的干扰,班主任的减负愿望强烈。

“经常性的会议、总结报告、准备和安排各项竞赛,以及组织各种文娱汇演等非教学性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批改作业的时间确实不断受到挤压。即使放学后,需要整理、协调和沟通的事务依然有很多,我自己及周边教师都经常把午休时间利用起来批改作业。虽然没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但也确实有过批改不完的情况。” 沈阳市某公立小学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李玉(化名)说道。李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减少教师的非教学性事务,为教师群体减负,以便更好地回归教育本位。

对于不亲自批改作业的弊端,在辽宁盘锦某私立小学任教导主任的孙燕(化名)对记者表示,不亲自批改作业,教师就无法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无法有的放矢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虽然有些家长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但也不乏有心无力的家长。如果教师再不检查和批改作业,那对孩子的学业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校方应当对此出台教学纪律,严禁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的行为。同时,也应避免强加给教师过重的教学性和非教学性事务,使教师力不从心。”孙燕建议。

此外,在控制作业总量方面,吕玉刚表示,要在学校建立作业的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总量。各地各校要强化学生作业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