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作为历史品质大剧,得到观众的深深喜爱。

剧中多个历史风云人物生动呈现,他们谈笑风生,挥斥方遒,让观众大呼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集中展现了191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慷慨激昂、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取精神。

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刘半农、钱玄同、邓中夏、蔡和森等一大批精英人物得以生动展现。

这部剧在春节档林林总总的影视剧中可谓是一股清流。

导演张永新是一个追求细节和品质的导演,第15和16集中,他的镜头对鲁迅先生的表现可谓是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在导演的镜头里,曹磊饰演的鲁迅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截然不同的神态,他有时沉默寡言,有时窃笑活泼,有时情不自禁流泪。

看似普通的情景,导演到底有何用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第一个出现情景

在第15集的10分28秒,镜头缓缓推进鲁迅先生的背影,他正在低头书写。《狂人日记》已经写到尾声。

张永新导演用画外女子圣洁、抒情温婉的音乐方式对这位文学巨匠进行歌颂,他的《狂人日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地面铺满先生的手稿,他头枕在手稿上面,闭目思考,镜头从上面缓缓推进,先生陷入沉思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钱玄同进门,看着躺在地面的先生,几分惊慌后发问:是不是小说写成了?

鲁迅依然躺着,点着头,露出释然得意的笑容,钱玄同非常兴奋,懊悔自己没有拿相机!

先生躺在地上,依然陷入自我的思考状态,眼睛里看出神游象外,思考创造的艰辛和生活学习经历的一番困苦。

钱玄同问他小说署名是谁?

他爬起来,思考片刻,用毛笔郑重地写在纸页上下了“鲁迅”两字,右眼溢出眼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以后周树人就叫鲁迅!

导演厉害,鲁迅扮演者真的演得太生动了。

鲁迅先生的眼睛红红的,说明是熬夜完成小说的;大多数时间躺在地上,展现出先生卯着劲写完后的疲惫与释然。

他写笔名“鲁迅”过程中,眼泪流下,笔者认为有多重含义。

第一层:是对母亲思念的泪水。

鲁迅笔名来由与母亲鲁瑞有关,他身在北京,有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毕竟16岁时父亲病故后,母亲是他的主要情感依恋。

第二层:是对千百年来愚昧导致的国民悲剧命运的同情之泪。

笔名还蕴含迅速“取掉愚鲁”的意思,他的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残酷本质,他为那些千年来被戕害的生命而伤感,为小说里类型化的人物命运而流泪。

第三层:为自己创作的艰辛过程而落泪。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先生付出巨大心血,他百感交集,可以理解为激动和艰辛交织而成的泪水。

电视很用心,为了烘托鲁迅先生的小说成就,用画外音旁白和鲁迅先生喜爱的版画形式来展现。

导演还不甘心,再次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几个精英阅读《狂人日记》的兴奋之情,来有力烘托出他的作品成就。

陈独秀说:我要当面亲吻鲁迅先生。

蔡元培也是难掩兴奋之情。

真是看得观众满心激动,多么纯粹的一个时代啊!

二、第二个出现情景

在23分钟47秒,鲁迅先作为《新青年》编委会成员,被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邀请到《新青年》编辑部。

陈独秀狂赞鲁迅先生,先生摇晃着鞋子,依然坐着,没有一点的喜悦与自得。

他坐在蔡元培旁边,别人谈笑风生,他不苟言笑,没有一丝世故之意。

这一段给了鲁迅先生5个特写实像镜头,更多是虚化的镜头,但是无论虚实镜头,鲁迅先生依然棱角分明,神态没有改变。

笔者认为导演利用虚实交织镜头,告诉观众,无论是否有人注意鲁迅,无论是否聚焦于他,他风骨依然如旧,依然不迎合和取悦。

三、第三个出现情景

第35分钟,陈独秀在北大礼堂开讲文学革命论。

他慷慨激昂,引发长久的热烈掌声,镜头给了第一排的鲁迅,他鼓了几下掌,依然陷入思考之中。

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偏激观点,其他人群情激昂,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表情,只是低头一下身体。

鲁迅先生这段也是镜头不多,但是他独立思考,独立于人群中的特质却充分展现出来。

四、第四个情景出现

16集里,《新青年》编辑部,陈延年给父亲陈独秀说工钱的事情,别人都没有笑,结果鲁迅先生笑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笑容。

导演也是有用意的,鲁迅先生虽然严肃,但是那个时候他信奉进化论,对青年人是带有很大的期待与莫名的亲切感。

陈延年这个懂事的青年,他内心还是有几分欣赏与喜欢的。

这段戏,其他人围一桌热烈讨论,镜头给的鲁迅坐在房子一角,拿一堆瓜子花生低头猛吃。

然后,大家吃面了,他才围过来,吃饭很积极,低头拿碗给别人要勺子。

最后说了几句,都是启人心智的关键句子。

这个情景,笔者认为导演主要表现鲁迅先生平实不失个性和深刻的一面。

《觉醒年代》导演很用心,演员很用心,镜头很考究,不愧为一部良心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