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曾经说:“手工时代的中国工匠相信愿力无边,不管是做佛像,还是打家具。即使只是打造一个金丝楠木柜子,可能都不是一个工匠一生就能做完的。”

自中华民族产生之日开始,中国人就将工匠精神刻在自己的骨肉里,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的信息占据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工匠精神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当人们遍寻食物之中的工匠精神而不得的时候,意外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发现了最后的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时代的记忆

赵府街副食店成立于1956年,时至今日也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赵府街副食店刚刚建立的时候,占地100余平方米,有着20个售货员,而他成立的目的也是为北京胡同里的1300余户人家提供副食品。

这座位于北京鼓楼大街东侧的赵府街副食店,如今已经成为了新晋网红。

来来往往的人群,热闹、繁华似乎是大多数人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店铺的第一印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为什么慕名而来呢?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怀旧二字。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建造了一系列的国营企业,随着方针政策的改变,几乎所有的国营企业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赵府街副食店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历经风霜而不衰,如今也已经是中国北京的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赵府街副食店的外面,人们并不会明显地感觉到他的不同之处,当我们走进店铺的时候,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

除了浓浓的酱香之外,人们还能够从这个店铺里找到曾经的记忆。

正对着赵府街副食店大门的是货柜,货柜的上面张贴着70年代的画报,那曾经是众多人的感情寄托。

赵府街副食店里大多数的商品和装修都是70年代的风格,许多地方都已经被磨掉了油漆。

赵府街副食店里面几乎没有电子设备,一架天平秤,一个最原始的计算器。

根据北京胡同里的老人们回忆,赵府街副食店曾经是用算盘算账的,如今计算器也算是高级装备了。

赵府街副食店的柜台后面有两个大缸,大缸中就是副食店的镇店之宝:28酱。所谓28,就是比例,即花生和芝麻的混合。

除此之外,黄豆酱也是赵府街副食店的一大特色。

黄豆酱和28酱是最受顾客们欢迎的,他们的消费者大多都是老顾客。

顾客会拿着自己的容器,或者是罐头瓶,或者是保鲜盒,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自己记忆之中的味道。

赵府街副食店里也为第一次来的顾客提供一次性的餐盒,然而对于大多数的老顾客们来说,这样的容器总感觉少了些味道。

赵府街副食店排起了长队,老大爷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来一个超大的玻璃瓶子,跟店员要了2斤28酱。

赵府街副食店的店员先将老大爷的玻璃瓶放在秤上称量,之后转过身去,将大勺子伸进缸里,准确而迅速地将酱放进玻璃瓶子里。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滴酱汁失手留在瓶子外面。

从远处看,勺子的长度和高度与店员的力量刚刚相配,勺子的运动轨迹也呈现着一个完美的弧线。

褐色的酱汁带着香气走进了北京胡同百姓甚至是外地人的厨房之中。

人们常说,这就是老北京最浓郁、最平常却又最幸福的时刻。

事实上赵府街副食店带给人们的,还有对初心的坚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然而人们也会发现,商业活动中的良心越来越少,商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的物品,就连食品也因为各种安全问题而不能放心购买。

赵府街副食店带给北京人民的更多的是一种安心,他从国营副食品店演变而来,带着一身质朴的气息。

没有被社会市场经济中不好的浪潮裹挟着前进,而这些也恰恰是现代生活中缺少的品质。

买完东西的顾客们通常会用自己的手机记录下赵府街副食店复古的时刻。老人们时常感叹:“年纪大了,最容易恋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府街副食店的坚守

赵府街副食店有一个技术十分娴熟的店员,名叫李瑞生。

1987年的时候,李瑞生第一次来到了赵府街副食店,如今也已经有30多年的光景。

李瑞生一直对赵府街副食店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这家成立于1956年的国营副食品店比他还要大3岁,而赵府街副食店也是李瑞生童年时期购买油盐酱醋的唯一去处。

1992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众多的超市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与此同时,国营副食品店开始被大浪潮遗忘。

赵府街副食店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曾经充满热情的店员们纷纷辞职去寻找新的出路,然而对赵府街副食店有着深厚感情的李瑞生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2006年的时候,李瑞生和赵府街副食品店的公司签订了协议,自此副食品店的所有商业活动都由李瑞生自负盈亏。

有人曾经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赵府街副食店能够存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李瑞生只是回答道:“大超市有他们的特色,我也有我拿手的商品。我的顾客,不只是附近的居民,还有手机那头的人。”

说来也算巧合,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赵府街副食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却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众多天南海北的人慕名而来,按照李瑞生的话来说,他这个头发花白的人完全理解不了。

如今的赵府街副食店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点,每天都有巨大的客流量,其火爆程度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

赵府街副食店每天早上7点开工,从上午9点开始门外就排起了长队,直到下午四五点才收工。队伍从柜台一直排到店外,甚至延长了十几米,一天下来酱汁就可以卖出几百斤。

众多人依旧采用原始的付款方式,一部分人采用线上支付的方式。

2020年的11月25日,光是微信支付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06个。

赵府街副食店如今人头攒动,其实是多年来的口碑累积的结果

赵府街副食店的商品安全、绿色,赵府街副食店的店员良心、质朴,这是一个完全平等的交易。

现实困境

赵府街副食店的生意火爆,却也面临着问题。

如今李瑞生已经61岁,原本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在过去接手赵府街副食店的几十年间,他一直保持着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每天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最后的国营副食品店。

有人曾经问李瑞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李瑞生笑着说:我和老伴儿早有计划,真要离开岗位时,先玩儿四九城、长城、八大处,再去趟北戴河。”

这原本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愿望,然而对于李瑞生来说却很艰难,因为如今赵府街副食店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招工难。

明明赵府街副食店十分火爆,为什么没有人前来应聘呢?

首先,赵府街副食店虽然人气很高,但是个人的收入确实十分有限的。

赵府街副食店的工作无非就是替顾客们打包酱汁,在如今众多的年轻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太过枯燥乏味。

与此同时,赵府街副食店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慢节奏,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其次,赵府街副食店是北京的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品店。

对于中国的老一辈人来说,他是那个时代的回忆,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赵府街副食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李瑞生之所以能够将赵府街副食店办得风生水起,与他生长在那个年代,懂得赵府街副食店的经营理念有关。

在如今文化传承的关键时刻,如果一个年轻人加入,赵府街副食店的未来也充满着未知。

究竟是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还是放弃原有的时代特色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不愿迈出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府街副食店的工作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打包酱汁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需要多年的锤炼。

与此同时,如何记账,如何称量也是一门学问。

想要成为赵府街副食店的掌舵人,依旧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李瑞生曾经说:“得找到合适的人来接替,我才能踏踏实实‘下岗’,得把老店的记忆传承下去,给北京人留个念想……”

一个时代的回忆,一种特殊时期的文化,柴米油盐藏在大城市中,也隐藏在北京的小小胡同里,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