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的相信自己会被魔法选中,11岁那一整年都在等猫头鹰给我送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后来12岁生日都到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当时觉得很失落,难道我注定只是个麻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霍格沃茨录取通知书 | 图by小鹿

生来就被魔法眷顾、可以逃离现实的平淡无趣而躲进充满想象和冒险的霍格沃茨,这是哈迷们童年最大的幻想。

2020年恰好是《哈利·波特》系列书籍进入中国的第20个年头,作为周年庆活动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在本周开启《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特别展映。

8部电影,展映5天,哈迷们迎来了一场属于他们的“节日”。然而,鉴于30%的上座率和每部仅播放两个场次的特别限定,能在这场抢票战中有所收获的人,幸运度不亚于获得一张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车票。

我们找到了国内最大的哈利波特粉丝团体——“哈迷有求必应屋”中的几位幸运儿,听他们讲述抢票时的惊心动魄,以及那些年和哈利波特一起徜徉魔法世界的奇妙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求必应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NPO性质哈迷团体,成立于2016年2月19日。前身为“纪念斯内普教授协会”。官方微博粉丝23.2万,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海外各大城市,每年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交流巫师和麻瓜界的小秘密。从叛逆开始的“真香”之路

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小鹿是在初中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的。

当时在国内,这部小说人气正旺,但她却是一个从来不屑追逐主流的叛逆小孩。“所有的介绍都在说这是一个小男孩进入魔法世界的故事,我当下的第一反应:就这???”

小鹿对铺天盖地的宣传无动于衷,甚至还有点排斥。

■《哈利·波特》全系列图书

后来有一次去上海书城,因为挑了一本《笑话大全》而被爸爸嫌弃“没有营养”的她,赌气买下了畅销书区的C位那本《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于是在那个暑假小鹿结结实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香”。

霍格沃茨有趣的魔法课和那些不知名的动物在罗琳笔下熠熠生辉,她开始四处找同学借来另外几部疯狂“补课”。

■ 小鹿收藏的乐高——哈利波特城堡

此后每当新一部小说在国内发售,第一批去书店抢购的人群里就一定有小鹿的身影。“在罗琳的书里我可以经历各种我非常想做却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可以说霍格沃茨就是我梦想中的魔法世界。”

——这次上影节抢到票的瞬间是什么心情?

——当时在上班路上,当下也不管位子好坏了,能选到就行,看到空的就盲点,抢到《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那一刹那还有点不敢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鹿收藏的邮票

在哈利波特小说走进中国的第二年,真人电影开始问世,此后十年,该系列的八部电影也成为哈迷们持续的盼望。

只不过由于时长和篇幅限制,电影往往不能把书中情节全部完美重现。对此,原著党小鹿也表示理解。

在她看来,像三强争霸赛和魁地奇杯这样的场面,书里的描写就比电影震撼得多,但这并不妨碍她欣赏电影。“毕竟在小说完结之后,能让我们延续期盼的可能就是电影的更新了。”

我最喜欢的电影场景,是邓布利多和斯内普的一段对话。

D: “After all this time?"(过了这么久你还?)

S: “Always.” (我一直如此)

靠《哈利·波特》打开留学交际圈

Jac今年27岁,喜欢了《哈利·波特》整整18年。这次电影节她抢到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票,准备专程从成都赶来上海。

魔法世界对于Jac的影响,是延伸到现实中来了的。大学时代,她孤身一人前往爱尔兰求学。在语言班里,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起初还有点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融入这个陌生的集体。

后来有一天,恰好她带着一本《哈利·波特》进教室,当时的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巫师!”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们,因为哈利波特而走近彼此。

■哈迷收藏的全套书

回忆起电影里最印象深刻的台词,Jac提到了邓布利多和哈利波特的一次对话。“整部电影传达的东西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主动的选择。”

对于Jac来说,坚持遵从自己的内心,没有按照父母既定的规划去美国读书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就像同时有着两个学院品质的哈利波特在分院帽下,无数次默念格兰芬多一样,选择主动争取,最终才能达成心愿。

不远万里的英国行

对于接近30岁的凯文来说,为《哈利波特》做过最疯狂的事,就是亲自追到伦敦完成了一次圣地巡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真实的国王十字火车站,9、10站台中间其实是隔着一道铁轨的。为了满足哈迷,车站选择在一个角落建造了一个了嵌在墙里一半的推车,并标记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凯文最初看到它的时候甚至兴奋地尖叫起来。

神奇的是,虽然并没有真实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但如果你在那里发条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微信里就会出现这个定位。

在伦敦,凯文还去了Palace Theatre欣赏长达8小时的舞台剧《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这在初中那个英语极差的小凯文看来,应该是天方夜谭了。

当时英语考试全靠猜的她偶然间听哈迷朋友说原著比译文版更精彩,就开始找原著来看,把不认识的单词抄在一个笔记本上。

最初的时候,常常看一小段原著就能抄出一页的生词。她也没放弃,坚持精读了四本原著,英语成绩窜到了接近满分。

后来,不再满足读书的她开始找来英文有声书来听,从初中开始,每天睡前的一刻钟都属于霍格沃茨。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全部听完之后,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要说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和收获,那就是凯文再也没有为英语发过愁。这么说起来,《哈利·波特》倒真的像是有魔法一样了。

如今,那些当年相信霍格沃茨会寄来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他们知道送信的猫头鹰和所谓的录取通知书并不真实存在,也知道即使在那个好像一切都可以违背现实的魔法世界里,灾难和死亡也同样不可避免。

不论巫师还是麻瓜,都要面对各自的欲望和恐惧。

但那又怎样呢,就算这一切只是发生在少时的梦里,又为什么就不是真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