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着口罩疾行,2020庚子年划上句点。年初确立“建设审判高地、勇当改革先锋、打造调研重镇、营造(干警)精神家园”的工作目标,相应确定五项重点任务及实施方案。一年落实情况如何,哪些心得值得沉淀?回首检视,以启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提高审判质量

审判质量是司法公正性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审判能力的重要抓手;在人民法院普遍面临“案多人少”压力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审判质量与效率共进,乃是审判管理效能与水准的重要体现。

提高审判质量,首在人案适配。

案件有难易之分,法官各有优势不同。为达成人案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目标,我们依据审判经验、提炼各类案件裁判要素,首先将“典型的”疑难复杂与简单案件区分开来,将余下的非典型案件归为普通类别,由此实现案件类型“三分法”。

如果只区分繁简两类,势必将(绝)大部分案件划归“简案”,相应纳入快审序列。如是,既不利于当事人在匆忙间充分感受司法公正,也无益于法官在快节奏下有效把控案件质量。约言之,难案范围不宜太大,应首先配足配强审判资源,全面落实精细审判。快审案件必须符合事实简单明了、法律规范明确的标准,以利提速守衡、质效共升。普通案件可适度简化审理程序,还可用于动态调剂、平衡法官之间的工作量,成为审判管理中可资调度的筹码资源。

经过一年试行,2020年电脑随机分案到法官个人的比例达到100%,由此堵塞人工分案可能产生的徇私缝隙。案件繁简普类别比例趋近预期,分别为15%、35%与50%,与审判人力资源实际构成大体吻合。实现资深法官(具有10年以上审判经历)精审“难案”,年轻法官快审“简案”,其他法官主审“普案”;案件分类、人案适配、程序跟进配套、质效协调共进的管理目标,全年案件收结比达到100%。

庭审效果与裁判文书制作水平,是提高审判质量的关键环节。

诉讼的本质是充分抗辩,经由通晓彼此达成对诉争事实的基本共识,进而依法解决纷争。对于案件当事人或人民群众来说,庭审的规范有效性与裁判文书的说理透彻性,是认识法官、感受司法公正性的直观对象或主要依凭。庭审驾驭与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也是每个法官的看家本领。既然内外视角皆为要塞之地,将其纳入日常审判管理与业绩考核中严防固守,则属理所当然。

我们以季度为区间,以优劣等次为标准(克服主观感受难以精确数字化表述的困难),以贴近评价为原则(保证主观评价的真实可靠性),以抽样评查为方法(减轻考核负担),将两项评查成绩纳入法官综合业绩考核内容。全年评查裁判文书331篇,庭审332场,组织示范庭审观摩23场,且及时讲评优劣,督促取长补短,做实互学互鉴。其间真切感受是:一旦俯身躬行,皆有着力改善空间,亟待凝心聚力,真正久久为功。

专家法官会诊疑难复杂案件,是提高审判质量的必要路径。

有人担忧没有参加庭审而参与讨论案件,既违背司法亲历性原则,也可能影响法官独立公正裁判。

其实,司法裁判中的独立性,并不必然产生公正性,只是实现公正性的重要条件之一。独立性的重心在于排除外部干扰,并不排斥专业内部的切磋讨论。相反,遇到疑难杂症,专家集体会诊是不可或缺的质量把控机制,其原理与医疗专家会诊并无二致。即令司改延伸推进二审独任制,亦并非着意案件质量的考量,而是策应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的亟需。

司法裁判当然应当注重亲历性,合适范围宜限定于案件事实层面。因为,当事人在法庭上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表现等信息,通常很难通过转述进行确切表达,却一样构成法官裁判事实、构建内心确信的事实依据。但是,基于查证属实的证据如何认定案件事实,亦即是否构成完整闭合的证据链条,以及如何准确适用法律、把握政策等规则适用与价值判断问题,则是法庭之外也可充分讨论的事项。两者可以适度分野,实践中不能一概而论、泛化适用亲历性。

基于斯,全年召开专家法官会议87次,研讨案件754件,均由院长、副院长召集,注重研判意见的权威性;参会专家一般限定为5人,讲究讨论的效率性;适时应允其他法官列席旁听,兼顾审判经验的传承性。专家法官会议以及审委会,还是院、庭长行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规范平台除此之外,不得对于未参与审理的案件另行发表处理意见,籍此保证各司其职,让司法责任制落实落细。

关于提升审判能力

集体学习研讨,是提升整体专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工作再忙,领导干部须带头学习、学深一步。惯于善于学习,亦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知易行难,需要悉心养成。为此,全年组织审委会集体学习9次,其中6次围绕新颁布的《民法典》展开系列研讨。

集体学习务必讲求实效,让参与者皆有斩获。不然,很容易滋生抱怨、感叹浪费时间。我们不讲论资排辈,只认能者为师;采用导学方式,要求精心备课,惟求真知灼见;并且特邀专家辅导讲授技巧,力求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绝佳呈现。

全年18位主讲者,既有资深法官,更有年轻的法官助理。讲授者在教学相长中体会条分缕析的哲思妙趣,收获成就感;聆听者在头脑风暴中感受中途加油的必要性,坦言获得感。为了最大限度的分享优质资源,每次学习均安排本院法官旁听,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带动辖区法官同频共振。嗣后还将研讨视频在官网上挂出,便于学习效果更广延伸。

摄制法律适用微课程,是提升审判专业能力的全新方法。

法官站在镜头面前,限定分秒之间,讲清一个法律适用争点难点问题。这一任务不仅要求讲授者成竹在胸、精于表达,而且要有镜头前的表现力。其中蕴含的素质素养要求,不仅暗合内外兼修的力量,亦契合新时代信息沟通、传播的潮流。

按照“思想要有感召力,语言要有感染力”的总体设想,全年录制34期微课程。11位院、庭长带头试水、以身示范;更多的青年才俊(含法官助理)踊跃参与、纷纷崭露头角。全部微课程得到最高法院官网、中宣部《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采用,本院也及时推送给辖区法院、相关检察院、市律协网站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已经在办案实践中发挥参酌效用。

总结传承,是提升整体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梯。

经验往往具有感性表浅、个别分散、易随时光流逝而淡忘的特点;及时总结则是对碎片化感知进行系统整理、逐步上升为理性、规律性认识,汇聚个人心得、升华为集体智慧的重要方法。惟有善于总结,才能更好提升与传承;且有效传承,是做事的方法,也是做人的美德;即甘为人梯,利后来者更好攀登。

我们以适法统一为靶向,确定类案裁判方法为主攻路线,各审判业务庭梳理常见多发的类案并列出清单,逐项分配给“师徒搭配”的任务责任人。要求归纳审理思路、提炼裁判要点、厘定裁判步骤,并且配合思维导图与成案示例,做成既可一目了然直取要领,也可寻踪觅迹解构研读的实操方案。经过两年努力,我院审委会业已讨论通过47类案件裁判方法,出版《类案裁判方法精要》(第一辑)。尤其是每次审委会上,屡屡见证资深法官的审判经验被系统整理、凝结成为办案宝典,年轻后生被指点迷津、实现代际传承,各位审委会委员发自内心的欣慰、成就感,可谓溢于言表、油然而生。

持续推进审判实务研究,是培养法官精细思维能力的不二法门。

所谓广泛涉猎、反复推敲、多维透视、缜密论证,几乎是实务研究的必经过程。惟有训练有素,法官才能得心应手。常言道,没有深入研究,哪有高水准裁判;或曰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只有想得透彻,才能判得清楚。这是强化实务研究的直接动因。除此之外,培育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敢于较真的硬核底气,远离浅尝辄止或敷衍了事的平庸浮躁之气,也可在实务研究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滋养或者点化的力量。实务研究成果既可源于实践亦反哺实践,还在影响社会、传播法治文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相较于碎片化的经验,理论形态的研究成果,大多更具穿透人心的魔力。延伸说来,要提升中国法治的国际影响力,构建、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亦势在必行。

2020年,我院中标(第11次)最高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信息网络犯罪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第2次)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我国法院参与中国法域外适用法律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机制构建》,在最高法院司改办、研究室、信息中心、国家法官学院等举办的多项论文、课题、精品案例、视频课程评选中,均斩获佳绩。毫无疑问,研究锤炼精细思维,课题锻造人才队伍。

关于加强涉众型刑事案件

审理与财产执行工作

近年来,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呈集中爆发态势,其审理与执行工作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关系百姓福祉与社会稳定。人民法院职系其中,理当责无旁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案件审理而言

由于涉案被告人数较多,层级、亲疏关系较为复杂,且大多时间跨度较长,被告人之间发生相互推诿,或亲属间包揽罪责等现象概属寻常。如何准确认定此类案件事实,掌握证据“概括印证”的基本特点应属必要。即重在查明有无犯罪行为事实的存在,不必苛求全部过程、细节都有清晰、完整的证据予以印证;即使部分细节模糊或缺失,亦可留待量刑时予以斟酌、考量。如果一律秉持“精确印证”的证据标准,则可能因执尺过严反而失之于精准打击。此乃其一

其二,审理中进一步查明赃款赃物去向实属重要。法律的权威在于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追赃挽损是审理此类案件中不可须臾怠慢、耽搁的职责。惟有侦查、审理中用心查证、先行甄别,才能有效预防、妥处各种改头换面的“善意取得”类抗辩、托辞,扫清执行、兑现群众权益中的重重阻碍。

就受损群众来说

虽然知晓受骗上当的概况,仍急切了解案件事实的真相;既有意目睹罪犯依法受到惩处,更期待受侵害的财产及时得以挽回。对于身处焦虑旋涡中的群众,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疏导,无疑是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职守,也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金钥匙。

在此,我们做了四点有益尝试:

01

立案时引导受损群众分别建立微信群,以利畅通无阻地相互沟通。

02

随即组织推选诉讼代表人,及时搭建深入沟通、交流的工作平台。

03

庭审时最大限度地安排旁听,方便群众完整、准确地了解案情真相。

04

平时定时定点接待信访群众,以便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解开心结。

从实际效果看,充分沟通有利于化解纷争,经常交流有助于增进信任。

就追赃挽损情况来看

尽管投资人的大部分钱款均化归乌有,但就职责使命来说,人民法院仍应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追赃挽损措施,切实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其中三点做法,在此值得提及:

01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推进疑难复杂问题的及时妥善解决通常讲,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强化责任与担当。实施例会制度,就能集思广益,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02

注重协调各方,努力达成最佳解决方案。例如,携手地方党委、政府,维稳解纷资源更多、力度更大;联络社会中介组织,实施网络拍卖受众面更大、溢价率更高;委托社会专门机构代为清收清偿,力量更强大,业务更专业,也更具社会公信力等。

0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规范高效地推进发赃工作。针对数以万计的投资受损人和数以亿计的发赃钱款,我院自主研发了首款《涉众型刑事被害人信息核对及发赃平台》软件,供被害人足不出户、线上核对银行账号、发赃金额等个人专属信息,并兼具异议提出、及时反馈等功能,从而大大提升工作质效,增进了受损群众的获得感。

如何具体实施发赃,我们遵循四条原则:

01

公开、公平发赃原则,即将发赃信息全部公开,保证受偿比例一致,接受社会监督与质疑;

02

最大限度发放原则,即以追回变现的财产为限,以确认受损金额的多数被害人利益为考量,按照最高比例进行发放。不求全体无疑一起发放,但求最大范围地及时兑现群众权益。

03

充分保障质疑者权利原则,即对于发赃金额等提出质疑者,允许其充分举证、维护自身权益。操作先行发赃时,必须预留充足资金以供后续发赃。

04

分类指明解纷路径原则,即对于暂时未能纳入发赃范围的群众,必须分类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逐一指示行进路径。

目前,我院已经针对数万群众发放数亿资金,过去需要数月甚至经年才能达成的目标,如今仅在数日之内鸣金收兵。见到受损群众纷纷寄来的感谢信,真的心潮起伏:我们只是做了职责本分,百姓遭遇大部分财产损失,略微取得就懂得立即感恩,其淳朴厚道令吾辈汗颜;必须向百姓学习致敬!

关于加强辖区审判业务

指导与交流

从工作目标看

加强辖区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适法统一。我国各级法院的法官人数相对较多,而成文法的特点就是条文简约,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差异。加强适法统一机制建设与力量投入,是实现司法公正性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适法统一与协调,司法公正性就缺少基本的支撑力量。

从实现路径看

强化适法的规范性,又须注意克服教条、僵化的流弊。因为规范通常基于既往的经验提炼而成,针对相同相似问题往往具有规制效力。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仅仅关注法律与案件中的同质内容,进而忽略变异、新生的特质,就很容易落入机械适法的窠臼。比较突出的表现如:当案件的主观与客观事实相背离、形式与实质内容相脱节、质的规定性与量的限度相冲突时,简单套用法律规范,则极易暴露适法效果欠佳的弊端。

对于新类型案件的适法统一,重心在于把握法律的精神要义,将法律价值取向与法律适用方法的一致性,作为衡量、评价的标准与尺度。即相同相似问题依规则一体评判;新情况新问题依价值、方法作出取舍。

2020年,我院一共召开17次辖区业务指导片会、4场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每次会议内容、讲授发言人员、会议时长、参会人员范围,以及会议效果延伸应用等事项,均由院长办公会议逐项审议、把关,目的在于务求质量与效果。其间,严格区分个案、个性与类案、共性问题,重在指导类案、共性问题的适法统一。即令是研判个案问题,也侧重探讨裁判思路与方法,力争达成举一反三的功效。缘由很显见,实践中的个性问题林林总总、千差万别,逐一指导必定力不从心。定位合适的指导,应当是紧扣实际问题,在共同解决实务难题中注重发现事物规律、把握办案要领,一道提升审判能力和水平。

关于加大干部培养与

队伍建设力度

世间诸事,皆事在人为;人的格局、境界与精神状态,直接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培养人,既是组织的责任,也是值得潜心钻研的学问。为此,我院党组推出三项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即“头雁计划”,重在培养干部;“卓越计划”,侧重培养专业领军人才;“博雅计划”,置重提升全院干警的心性品质。

干部是选拔出来的,更是培养出来的

因为事业需要的是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德才兼备的带头人;偏才不足以为官。培养就是要兴其所长,助其补短,干出实绩,建立口碑。口碑本身就是向上带动的能量。锤炼能力,应置于急难险重中去磨砺;厚植德行,可在培树公心中见成长。如果说话办事,皆能出于公心;干事创业,皆能以身作则,所谓干部,才能名副其实。站在新时代,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定当放在首位加以培养。

事业是大家干的,为何要培养屈指可数的专业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才有带动团队的力量。各路领军人才带起各自团队,才能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否则,人数虽多,也可能能力业绩平平。就常规工作来说,各自尽力的效果可能相差无几。就急难险重工作而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力量,则可以产生别样的功效。与医学领军人才稍有不同的是,病患期待找到最好的医生,医院需要名医标示水准、确立信誉;亦即市场力量通常助推、驱动医学领军人才的成长。相形之下,诉讼当事人的利益取向,人民法院本身强大的组织功能,可能模糊领军人才的专业意义;亦即法院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形成,较多倚重组织的大力倡导与悉心栽培。

诚如大家所言,干事创业要有良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辛苦不可怕,心情愉悦最可贵。环境是人创造的,环境亦改变人。我院党组将培育干警心性品质作为日常工作持续推进。审判业绩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手段。我们确定“质量优先、兼顾效率、激励优异、重在尽责”的工作导向,将年资不同、能力优势各异的人安排到合适岗位、发挥应有作用作为管理目标,由此形成人人尽责的正向激励机制与心理认同氛围。工作之余,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牵头组建合唱团、越剧队、舞蹈队、瑜伽兴趣小组等,尽力创造人人出彩的机会,努力培育各美其美、度己达人的集体文化。引导大家在美的欣赏与追求中,提升素养、改善习惯。迄今,各位干警的出色表现,已经成为彩虹般靓丽的风景;建设干警精神家园的目标,正在日臻成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跨进新年,五项重点工作仍将继续推进。党组新近决定: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办案流程,以及传播中国法治国际影响力两项重任又新纳其中。

毋庸置喙,2021,前景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