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洞见HeiFa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结尾曲:毛不易 - 无问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说无一二三。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仅要面对工作上的难题,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间关系。

本来活着就不容易,何必再为了那些琐碎的小事儿烦心。

掌握不值得定律,才能在这个纷繁的人世间过得轻松自在。

层次不同的人,不值得争辩

庄子曾言:“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层次不同,认知也就不同,所以再怎么争辩都没用。

有天,画家张大千在英国办画展。

为了有更好的展示效果,他当场作了一幅牡丹图。

结束收笔时,他口含清水,均匀的喷在画纸上,原本略显呆板的牡丹立即变得灵动起来。

正在周围的人陷入惊叹之时,一个人突然愤怒的说道:

这也算绘画艺术吗?原来中国画家画画就靠喷口水,真是可笑!

大家转头望着张大千,但是他只是笑笑,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事后,有人忍不住来问他:您用的明明就是中国水墨画中的冲墨法,为何不和他解释一下。

张大千说:“我为何要同他争辩呢?若他对中国画有了解,我倒愿意切磋一番。”

仔细体会,确实如此。

了解才是沟通的基础,和不了解的人争辩,无异于对牛弹琴,浪费彼此的时间。

《道德经》里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正厉害的人,不做无谓的争辩。

与其与他人多费口舌,不如沉淀自己,丰盛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疏远的关系,不值得挽留

在知乎上,曾看到过一个扎心的问题,为什么好朋友之间会疏远?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因为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深以为然。

越长大越明白,成年人的疏离,不仅悄无声息,而且无法挽留。

就像张爱玲和潘柳黛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形影不离,变成后来的相看两厌。

张爱玲出名之前,遇到了已经在文坛小有名气的潘柳黛,仿若遇到了一生的知己。

她们一起畅谈文学,一起诉说秘密,一起谈论理想,一起逛街品茶......

后来张爱玲的名气越来越大,反倒激起了潘柳黛骨子里的嫉妒。

有一天,她们约好去一起吃茶。

潘柳黛到场后看到了一身晚礼服的张爱玲,以为是要上街,但张爱玲说,就只是吃茶而已。

原本张爱玲精心打扮,是为了证明她对潘柳黛的重视,但在潘柳黛心里,却成了赤裸裸的炫耀。

从此她们的关系开始疏远,潘柳黛甚至写文章,暗暗讥讽张爱玲假清高。

几年后,当张爱玲到香港,有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此。

张爱玲只是淡淡地说:“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在《琅琊榜》里有这样一段话:

“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 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涯路远。”

张爱玲和潘柳黛的疏离,从来都不是个例。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邂逅和别离。

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再多的挽留也于事无补。

别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收拾好心情,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段感情。

他人的评价,不值得在意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被他人评价总是在所难免。

面对这些评价的态度,有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有人陷在他人的评价,一辈子走不出来,也有人无视他人的看法,最后活出自己的精彩。

1970年,一个14岁矿场少年一边干活,一边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梦想:我要成为巴尔扎克那样的作家。

那时,他只认识三千多个汉字,顶多算个小学水平。

但梦想的美好让他仿佛觉得能战胜一切困难,白天干活,晚上写稿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周围的人看不下去,觉得他又轴又二,还说:“你要是能成为作家,那这个世界就奇怪了。”

他的稿子大包大包的寄出,又被大包大包的退回。

每次退稿,都能成为当地邮递员的笑料,他们一看到他的信,隔着一条街就开始大喊:“稿费(废),稿费(废)。”

但他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和嘲笑,在所有人都不认可的情况下,坚持写了六七年。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让这个追梦人火了。

他是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的作者兼编剧。

如果当初他听信了他人的评价,中途就选择了放弃,那么也就没有现在家喻户晓的顶级作家,金牌编剧周梅森了。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那些困难,而是外界的声音。

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难免会受到影响。

就像《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一书中所说:

“假如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

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意味着,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他人的评价对我们的影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选择性屏蔽他人的评价,保持自己的初心,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事情,不值得纠缠

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活在过去,也没有人活在未来,现在是当下生命唯一占有的形态。”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痛快,就是因为沉溺在过去的遗憾中无法解脱。

但时光匆匆,岁月易老。

纠结于过去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唯有放下过去的遗憾,才能收获未来的精彩。

宋朝有一个叫吕文靖的人,有四个儿子。

为了考验哪个儿子具备宰相之才,他故意摔碎一件珍贵的玉器,观察几个儿子的反应。

结果,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孩子惊呼一声后急忙跑去报告夫人,只有二公子公著不为所动,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吕文靖见此状,就问他:“玉器摔碎了,你为什么一点也不着急?”

公著平静地回答:“父亲,既然已经碎了,急有何用?”

果不其然,后来唯有公著做官做到了宰相。

西方有句很出名的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无论如何,对于那些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也不必纠结。

让过去的过去,未来才会到来。

学会放下,及时止损才是智者的行为。

不属于你的圈子,不值得攀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活得最累。

他们总是希望融入所谓的圈子,事事都以别人为先,委屈自己去成全;

却忘了,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就算进入了,也没有任何好处。

《世界奇妙物语》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某天,事业有成的主人公突然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清晰可见。

夸他的评价变成了蓝色贴纸,骂他的评价是红色贴纸,而且红色贴纸占了大多数。

通过红色贴纸,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在公司竟是如此的不合群。

为了融入集体,他开始拼命讨好下属,不仅主动帮下属解决难题,甚至还袒护做假账的员工。

一开始,红色批评在他的努力下,一个个变成蓝色。

但是,只要他稍微做出让同事不满的决定,身上的标签又开始大量变成红色。

最后,他不仅没有融入公司这个圈子,反而沦落为大家都鄙视的废材。

主人公的遭遇令人可惜,但生活中很多人有着和他类似的经历。

为了融入所谓的圈子,去做一些违背本心和原则的事情,最后渐渐模糊了自我。

仔细想想,真的很不值得。

作家王开岭曾经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一味追求合群,生硬地想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最后只会丢了自己。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学会把时间都留给自己,才能提高自我能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这一辈子,最长不过三万多天。

何必为了那些“不值得”,浪费时间。

对于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断舍离才是最好的做法。

玛利亚·罗宾森说过:“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点个【在看】,从现在开始,尝试和所有的不值得断舍离,把时间和精力都留给对的人,对的事和对的生活。

作者简介:洞见HeiFa,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不二大叔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分享出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