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朝廷批准从凤县、褒城县分地设立留坝厅,规制高于县、隶属汉中府,三十多年没有城墙。直到嘉庆四年(1799)发生惨案,筑城才提上议事日程。这年四月二十二日白莲教军张汉潮部突袭留坝,同知齐默慎等奋起抵抗被杀,办公房屋亦被毁。后朝廷拨款,于嘉庆五年(1800)有新任同知龙万育选定厅址修筑土城,留坝民众称为旧城,在今留坝中学一带。由于所用夯土含沙量太大,粘结性差且不耐雨水渗泡,留坝四周皆山,每年夏秋易发山洪,几年时间土城墙即大部垮塌。十三年(1808)朝廷拨款重新选址筑城,由时任同知任奎光负责此项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坝旧厅城

任奎光(?——1814),字星珠,江苏荆溪(今宜兴市)人,嘉庆十年(1805)从平利县知县升任留坝厅同知。任同知一到任就上报修城事宜,"余十年莅兹土,览其疆圉,亲见汉中为山南要郡,留坝尤为汉中咽喉之地,捍卫南北,与府郡相表里,实有犄角之形,犬牙相制之势,一日无城,则居民一日不得安,旋城旋圮,则居民仍不得安。

以岭南捍卫而缮修未备,何以固吾圉也?爱谂与众相度土宜,请更立城,移建于大坪岭(今留坝县城东太平山)。岭处高阜,西南一带平衍,东北傍山,两岸环抱如外郛,天然位置"(《新建留坝城垣记》)。任公到留坝任后,除处理公务外,专门多次实地踏勘,选择新城地址,他给上司专门报告,诚恳陈情,申请另择新地筑修砖城,以保长久安全。任同知报告中所表述并非虚言,清嘉庆汉中知府严如熤修编的《汉中府志》这样记载:"留坝厅北阻柴关,南临武曲。山蟠紫柏,水绕乌龙。控川陕之冲衢,为梁洋之门户。"留坝地处要冲,"面巴蜀而背秦川",控褒斜、扼陈仓、通陇右,诸葛亮当年曾在此山中屯兵用以攻防,实为南北咽喉、川陕屏障。从《汉中府志》记载看留坝同知职责"职抚民。三十九年,改设总捕水利同知,兼理柴关、凤岭驿务。"其重要性清晰可见。任同知的报告引起了上司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年(1806),陕西巡抚方维甸亲到留坝实地踏勘,认同了留坝厅和汉中府向上呈报的筑城申请,随后以经略德楞泰(清代名将,当时率军转战川陕楚与白莲教军作战)、陕西巡抚方维甸二人名义给朝廷呈报了修筑留坝砖城的上奏,称:"留坝厅城土性夹沙,秋间多淋塌。该处现有归并兵丁旧堡,地势逼窄,自应移建砖城,以垂永久......"。工部复查后报皇帝审批,下诏批准筑城,指定由同知任奎光负责承建。任公认真履职,精心设计和着力检查督促,砖城工程顺利进展,十六年(1811)四月竣工。同年冬,陕西巡抚董教增在汉中知府、修城专家严如熤陪同下,对新城工程进行了验收,《汉中府志》记载如下:"嘉庆四年,公廨毁于匪,筑土堡,旋即倾圮。

十一年巡抚方维甸亲勘厅治之北太平山,形势颇壮,奏建厅治。同知任奎光承修,周围三百四十三丈九尺,内土外砖,堞墙、排墙、女墙、海墁,均用砖砌。高二丈二尺,底宽二丈二尺,顶阔一丈二尺,南北门台城楼二座,东城卡台一座,马道二座。经始于十三年,至十六年工竣,巡抚董教增验收。"为加强防守兵匪功能,修垛口五百二十五堵,炮台三座,角台两座,马道四座,水簸箕(排雨水用)三十道,水洞四等,总计用国库白银八万九千余两。随后,任公又相继修建了仓库、监狱、司狱署等。在城外还修建了南北坛场、文昌阁、学校、孔庙等。

留坝老街石板路

为什么要这样详细介绍筑城事项呢?因为,在留坝厅修砖城作用意义非比寻常。史书载,留坝从建厅到砖城修好,四十年中遭兵匪袭扰数十次,有三位同知和吏员数十人在抵御中被杀,数百户乡人生灵涂炭,在汉中各厅、州、县治所陷落次数为最甚。另外,当时留坝厅驻兵马也属较多,有游击(秩从三品)、守备各一名,千总二名,把总、外委各三名,马步军士六百名(《留坝厅志》)。但没有城池作为防守依托,兵匪呼啸袭来,军民往往损失惨重。没有坚城,安全确实难以保障,当然是留坝厅的头等大事。

有城就有市。城池中很快有街有市,街道青石铺道,商铺林立,作坊齐备,客栈醒目,街市贸易兴旺,庙祠香火鼎盛,南北行旅川流,厅城商业繁荣,"诚为云栈第一重镇矣。"人口渐稠,街市迤逦,白日人声沸腾,夜晚灯火万家,"居民交相额首称庆,以为自此始皆获有安土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坝老街的老房

任公不仅留坝修城居功至伟,追溯他在平利任知县时修县城城墙等,也是载入史册、可圈可点。当时白莲教起义如火如荼,川、陕、楚三川边界是主战场,位于陕楚交界的平利县正处于前线位置。经略大臣、名将额勒登保率大军与白莲教军作战,见原平利县城"偏窄低洼,无险可凭",老县城城墙屡被河水冲塌,遂于嘉庆七年(1802)向朝廷奏请移县址于白土营(即今城),此城地势较高,又处三省要冲、交通枢纽,朝廷批准另筑新城。嘉庆八年(1803),由任奎光知县负责规划并施工,他在旧关堡的旧基上修筑,《平利县志》记载,任奎光设计开工修筑的城墙总周长五百四十八丈五尺(清代一尺为32厘米),东、西、南为三门,南城墙外加筑套城。东西主街道总长二百四十五丈六尺,南北街道总长二百六十二丈五尺。城墙上有大炮台三座,南门对外修兵营马厩等,能客纳八百兵丁及马匹等。后任公升任留坝厅同知,由继任知县石珩接手修筑竣工。

平利县的老城墙

石珩是江苏如皋人,大书法家,他与汉中也有缘分,任洋县知县时曾手书苏东坡与文同唱和诗《洋州园池三十首》,碑刻现存洋县文化馆。后升任定远厅同知时,曾手书刻碑"汉定远侯班仲升食邑",碑石现立于镇巴县城班侯园。

任奎光在留坝所办修砖城、建官署等,都是奠定基础、开创局面、以利长远的事情。《汉中府志》多处予以肯定,如"同知任奎光领项营缮,规制闳敝,署西花厅,皇华往来,可作公馆。十六年工竣。""按:留坝文武衙署、兵房,均同知任奎光缮造完竣。"

今天的平利县城

旧时非常注重祭祀,以教化风气、培养善德、规范人们言行。《汉中府志》记载留坝厅的"社稷坛,北门外里许;风云雷雨山川坛,北门里外许;文昌庙;先农坛,厅东南,正殿三间,耳房二间,周围垣墙一道;关帝庙;厉坛,北门外;城隍庙,南门外旧城内;昭忠祠,北门外,祀同知齐默慎、司狱黄定一、江口营守备田德、廪生罗浮凤、附生罗克选,均于嘉庆四、五、十一等年先后殉难。以上各坛庙,于嘉庆十四年,同知任奎光详情修建。"

留坝设厅和建筑砖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处国家连接南北、呼应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须从此过。自古以来穿越秦岭的四条栈道,两条即褒斜栈道、陈仓栈道须经留坝。八十多年前川陕公路亦从此过。史书记载,自宋以后,翻越秦岭的国家通衢大道主是经过留坝,其重要性都是国家层面的。庚子腊月十五,为写此文我往留坝实地察看和寻找资料,专门在武休关处看了南宋吴阶大败金兵的古战场,还有八十多年前川陕公路上四十四米长的钢架桥。只见青山环抱、二水奔流,雄关依旧、气势不凡。当年二十多岁工程师张佐周建造的石墩钢架桥静卧武关河上,汉中公路局在桥头立了"老桥遗址文化长廊"石牌坊,两边石柱上镌刻着著名作家、文史专家王蓬撰联"褒水涟漪,足证南北通衢千年巨变;秦岭巍峨,长忆明修暗度一骑红尘"。写景寓意,令人思接千载。

任奎光在留坝任同知长达九年,他性情淡泊,生活俭朴,清正廉洁,勤于政事,注重实干,待人和善,亲近百姓,与民众相处融洽,老百姓称呼任公为"任婆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公在留坝任职期间,兴建学校,倡导百姓子弟上学受教育,厅境学风渐盛。还建义仓,为饥荒年周济百姓,提供粮食度过难关。任公为办好上述公益之事及赈济灾民等,多次捐款襄助。任公恪尽职守、勇于承担,险事难事挺身上前。留坝厅处秦岭南麓重要关隘,常遭兵匪袭扰,老百姓屡受摧残。

任公安置流民,严密保甲,农闲时组织军事训练,寓兵于民。每遇兵匪来临,任公都亲带兵勇民团前去抵御,多次上阵对垒冲杀。十九年(1814)岐山三才峡伐木场工人起义军龚贵率部袭留坝枣木栏一带,任公闻警后即带队前去堵御,对垒打仗达四十天,终于打退龚贵所部,迫使其改道而行。《留坝厅志》记:"十九年正月,三才峡厢匪扰及枣木栏,奎光率民勇堵御四十日,贼不敢犯。"

留坝县城

任奎光在任上鞠躬尽瘁,积劳成疾,枣木栏打仗后不久病逝于同知任上,"死之日,里巷妇孺无不为之嚎啕。民为之塑像,立祠于旧城。道光初,同知吕朝选以居民杂处,移于城隍殿侧"(《留坝厅志·官师传》)

留坝紫柏山天坦

我想,留坝街市古而有之,据史料记,夏商即有居民,可能也是古栈道驿站形成的历史遗存。县志载元二年(1337)十二月"丙子,命兴元府凤州留坝镇¨¨¨",虽设厅只二百多年,但形成街镇恐在千年以上。今天人们所称老街,可能形成很早了,在任奎光筑砖城后又逐渐发展。庚子冬日,我夫妇和友人慕名到老街参观体味。步行走通后,我估计老街长约千米,道宽四米许,顺山根蜿蜒座落。道旁房屋建筑风格荟萃秦风蜀韵,"既四川又关中",兼容混杂,鳞次栉比,明椽明柱、青瓦砖脊,石条满街、商铺林立,错落有致、特点各具、灯笼火红、商市迤逦......

留坝的栈道

我们的熟人、留坝县文旅局副局长杨丹给我们当了向导。她说留坝的好多人都知道清朝有个好官叫任婆婆,修砖城、修道路、建老街等,做了许多好事,老厅城、老街不仅是留坝历史积淀的实物,留坝人对这些都还有割舍不断的感情。杨丹还介绍留坝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老街也是其中项目之一修旧如旧得以完成,留坝县四个旅游规划获得国家旅游局肯定,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的县级规划,定为陕西省首批旅游示范试点县。现在,留坝获得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多个"国字头"殊荣。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坝,都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当年任同知在此九年,肯定多次行走于老街,多次谋划过留坝的发展,但今天的留坝现状,肯定是他没有想到但会为之高兴的!

秋天的留坝

我们还在留坝文史专家、县政协秘书长杨虎祺的引导下,专门走上旧厅城遗址瞻观体味。沿着太平山蜿蜒而上,只见旧城巍然峙立,气势雄壮。我们走上西南方保存较好的城墙,踩着高低错落的石块、旧砖前行,城墙依山就势、宛如游龙,还有一个经过维修的角楼视线极好,县城全貌尽收眼底。我眼看手摸,当年城墙内侧糯米汤、白灰、沙土掺和的粘合土至今仍很牢固,可见工程之精细讲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厅城建好,为保护民众安全和全国南北通道之畅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任同知功莫大焉!

留坝中学女足代表陕西在全国中学足球赛夺冠

我站在太平山厅城之上,想起二百年前的任奎光同知,从鱼米之乡江南富庶之地来到陕南秦岭深处,倾心为民、勤于政事,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其人品、情怀、政绩实在难能可贵,值得我们敬仰、追念和学习。放眼太平山下阳光照耀着的新县城,大路小街、车流不息,高街林立、五彩缤纷。前人不易、来者当知;山城留坝、旧貌新颜,绚丽前景、可待可期!

参考书目:

《汉中府志》;

《留坝厅志》;

《平利县志》;

(《留坝文史》第七辑.商稚东文)

作者在武关河旧钢桥前

作者简介:李振峰,大学文化,汉中市公安局退休干部,汉台区作协顾问,近年来在各级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次),其中省级报纸专版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