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继2017年9月正式实施后,运行三年多的《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建设导则)迎来了第一次修订。2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对新修订的建设导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1年2月22日至2月28日。

作为政府保障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产权房受到了社会广大“夹心层”群体的关注。今年是北京共有产权房政策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期间,北京市住建委就发文透露建设导则的修订工作已启动,并表示今后共有产权房将更重视“质”的提升,打造宜居精品保障房。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文件发现,对比老版建设导则,新修订的建设导则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户型面积、层高等标准进行了提高。例如,将原“城六区新建项目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90平方米”修改为“中心城区新建项目十八层(含)以下的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大于95平方米;十八层以上的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00平方米”。对于其他区新建项目,“套型总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120平方米”的规定保留,但取消了原“套型总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占建设总量的70%以上”的规定。在层高限制方面,将原“共有产权住房城六区层高不应低于2.8米,其他区不应低于2.9米”修改为“共有产权住房层高不应低于2.9米”。上述这些改变均意味着,今后北京共有产权房的可利用空间更大,更能满足多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家庭代际和两孩、适老性等新需求,新修订的建设导则在住房设计上倡导主体结构大空间布置,通过轻质隔墙系统、家具设备设施等灵活划分套内功能空间,实现住宅使用的长寿性、可变性,适应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阶段的多样化需求。这样一来,当一个家庭由二人世界变为三口、四口之家,甚至因照顾小孩再请老人过来帮忙时,“可变性”的住宅设计可以切实解决因家庭人口增加而需要改造居室数量的问题。

此外,新修订的建设导则对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进行了细化,如要求图书馆、健身馆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条件,宜设置在地上;图书馆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处,室内健身馆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处;室外集中健身场所可结合公共活动场地设置,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设施;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鼓励在地下仓储设置智能化小型公用仓库等,从多方面提升共有产权住房的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