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会谈持续了16个多小时,于当地时间21日凌晨2时许结束。

21日,中国国防部发布中印第十轮军长级会谈联合新闻稿。新闻稿中透露,双方对前期班公湖地区一线兵力实现脱离接触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进展。并表示将继续保持沟通对话,稳步有序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班公湖脱离接触,解放军曾令印方高层大吃一惊,近日,这一装备列装高原部队,将再为边防部队“插上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公开

一天内200多辆主战坦克“来无影去无踪”

在中印双方第十轮会谈举行前一天,双方按照第九轮会谈达成的协议完成了脱离接触,并完成了班公湖北岸和南岸的地面恢复。同天,中国官方媒体首次还原中印边境冲突现场,并公布了4名烈士名单,及1名团长负重伤的消息。

就班公湖脱离接触,《印度斯坦时报》此前报道,到2月11日止,解放军已从班公湖南岸撤出200多辆主战坦克,速度之快让印度陆军高层和国家安全决策人士感到吃惊。

有媒体援引专家分析称,中印2月10日宣布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脱离接触之后,中方在随后的一天时间内就从班公湖南岸撤出了200多辆主战坦克,并迅速地拆除了在当时临时搭建的军事工事,这不仅仅是在向印度展现遵守协议的决心与诚意,更是在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印度展现中国军方的军事实力,尤其是军事行动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如何快速地向边境地区投送与撤离军事人员与军事装备,以及如何进行后勤上的保障,是中印两军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快速向边境地区投送与撤离军事人员与军事装备,及时提供后勤上的补给,既取决于中印两军的军事现代化尤其是机械化程度,也取决于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修建公路、开凿隧道的能力。

有专业人士认为,中方实际是在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方式——在班公湖地区快速投送兵力与快速撤离,用这样一种肢体语言提醒印度,无论是从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还是综合国力上来讲,印度跟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早已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

中国主动通过谈判方式解决中印边境对峙问题,是要向外界表明,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播放的中印双方撤军画面

“高原神鹰”直-20列装高原边防部队

高层会谈在推进边境纠纷的解决,同时新装备的列装,也在不断增强高原边防部队的机动能力。

2020年年底,在解放军西藏军区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条特级空中机械师退役的消息中有图片及视频显示,疑似我国国产的新型通用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都已经在高原进行部署。

其中就包括最新型直-20 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据称它被装备在西藏军区某陆航旅,并且该旅还为直-20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入役仪式。

2月20日,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近日在西藏军区各部队组织的一场演练中,西藏军区某陆航旅利用新型直升机直-20进行低空飞行训练。

从入役到进行参训,直-20列装高原部队标志着我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强悍高原性能的国产直升机。央视曾评价称,陆军“飞起来”的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20训练画面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海拔高,高原地区空气与平原地区相比会稀薄许多,含氧量会降低,这些情况会导致发动机的功率和旋翼效率降低。而且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在峡谷之中,风向、风速都是变化无常的,这让机动性降低的飞机更加容易发生事故。

直-20未列装高原部队时,高海拔运输都依靠引进的美国黑鹰直升机。为增强高原适应性及飞行能力,直-20配备了两台国产涡轴-10发动机和五叶旋翼组合。为解决高原飞行中旋翼结冰改变旋翼启动剖面,恶化升力特性,导致直升机不断掉高度甚至摔机的问题,研制团队为直-20设计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旋翼除冰防冰系统。

武装到牙齿的“高原神鹰”直-20在试飞中轻松飞越了海拔5220米的唐古拉山口,提升了陆航部队在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机动部署能力,完全实现了国土全疆域飞行能力。

军事专家金一南对此进行解读,在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武装力量机动存在很大问题。我军装备直-20以后,进行跨地域的大范围机动,效果就会非常好。

特别针对高原边防巡逻,空中的机动、空中的观察和空中的后勤保障甚至战斗支援,和之前相比都会大不一样。对于陆军部队而言,机动能力强就意味着投送能力强,作战范围就会更大。“如果一支陆军部队的投送能力很强,一个师就能当几个师使用。”(参考资料:央视 央广网 国防时报 环球时报 中国之声)

编辑: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