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一个同事小敏,是一个工作状态相对比较被动的人,他有一条职场信条就是“给多少钱做多少事”,一亩三分地的事情中规中矩的完成,如果要多做一分额外的工作虽说不敢违背上级要求,但是对于额外要做的事情要么就是躲闪推脱,要么刻意做不好,一来二去事情都找不到他身上了,小敏为自己的机智点赞。小敏也经常教唆那些愿意主动承担的人,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吧,你看你做了那么多和我没什么差别。

真的是这样吗?

在职场上其实有很多这样想法的人,相比于小敏很多人其实隐藏得更深,常常是在消极应对工作、摸鱼式的工作中去践行着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的真理。

在这个真理的信仰者眼中看来,这是一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心态;在中立者眼里觉得是一种悖论,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一种毁灭自己职业前途的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企业薪酬的支付是对过去工作结果的买单,同时也对未来预计的成果买单。

什么意思呢?每个月公司发工资的时候,那是因为过去一个月你的出勤、你的工作输出成果、你的绩效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企业支付的工资则是为你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买单。

而当我们因为个人潜质要晋升到一个更高职位时,我们并没有在这样的职位上履行过职责,当然也没有输出过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价值,而这个时候企业是因为我们的背景能力、过去成就、潜质潜力而预判未来我们能够做好更高的位置,则给予我们更高的位置以及对应点的涨薪,而这个涨薪则是对我们未来成果预判所预先的买单。

跳槽一个新职位也是同样道理,我们并没有在企业工作创造业绩,定薪也只是企业对我们能力的预判,然后根据这个预判对未来可能输出的结果预定一个支付的酬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所以这就明确了一个问题,践行“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我们将一直停留在让企业为我们的过去买单。而对于未来买单,也就是涨薪、晋升是轮不到“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的人头上的。

你必须得超前输出、提前让自己的成果、业绩、能力达到超出现在岗位标准甚至达到下一个岗位标准时,更高的薪酬才会到来,而这则是反过来的“做多少事给多少钱”。

所以我们也常常看到职场上,这样的员工一直停留在原来的岗位上,一直在抱怨,一直秉承着“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最后一直这样的恶性循环着,更要命的是,这样的人一直都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而去抱怨是老板的小气,不肯给自己涨工资进而换取自己更大的输出。

如同鸡汤里面说的:

《芈月传》孙俪85万一集,背后是默默的背剧本,也许你会说给我85万一集我也拼命背。可是千万别把成功的顺序搞反了,不是先有85万,再去拼命;而是先去拼命了,才有机会85万,你不拼,就只能平庸!

3、

这是一种职场的思想陷阱,大多数人以为这样做自己没有损失。

就像小敏,八九年过去了,原来的人都已经晋升、跳槽到更高位置,而他还是原来的位置。也许一直坚持着自己没有损失的座右铭,但是每次涨薪、晋升机会总是轮不到他,也许有一天他能看明白想要调整一下思想好策略的时候,但是时间已过,自己三十几岁再去谈该怎么输出绩效、该怎么获得成果、该怎么得到领导喜欢显得自己更石锤自己是个职场巨婴到三十才明白,更重要的是三十几岁还在作为底层的执行者,也失去了跳槽的选择权。

大多数人就是一直坚持着这样太过计较得失的思想,只是短视看到自己当前蝇头小利,而忽视了自己能力上和发展上的得失。我一个长辈看到我经常加班就问我,公司给你加班工资多少,我说没有加班工资公司也不是强制安排加班的,长辈就说那你何必呢真是傻。

长辈的思想很容易看出误区,但是现实职场中很多变了形的陷阱却常常自己深陷而不自知,比如有些远员工额外承担了新的工作就立马提加薪要求、比如当上级不时刻关注监督下属工作时下属就放松甚至投机稍作工作等等,本质上也都是用短视的利益来挥霍自己未来的思想误区。

而即便真的自己在工作中付出很多,当前得到的企业报酬很少,那么至少自己在经验上、能力上的收获也能够让自己在下一份工作获得应有的报酬。

这让我想起中外两句谚语,“吃亏是福”“less is more”。人生的哲理在全世界都通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有人常常抱怨说企业宁愿花一倍的工资去招一个人进来,也不愿意给即将要走的人涨薪20%。一部分是企业存在着激励机制的问题,但是也有的情况是员工自己的一厢情愿认为是企业瞎了眼,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自己的有能力但是并没有因能力而输出成果。

职场中,结果很重要。而结果,看似为企业创造成果,其实是为自己结的果,工作也是为自己而工作而不是为企业。

看清这一点,可能我们能更加明白职场发展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上。

以上观点,请参考。还请不吝点赞关注,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十四年职场摸爬滚打经验,老司机、不油条、技术流、脑洞大、用过都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