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将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向周围的人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又觉得忍俊不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上上传的视频火了。视频里的小男孩化身为“好奇宝宝”,问单身未婚的舅舅舅妈到底在哪里,刚起床的舅舅听到外甥的这句灵魂质问,愣了好几秒都没有回过神了,反应过来之后,舅舅用被子捂着脸,有些尴尬地笑了,看来是真的不是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只好留给外甥一个孤独的背影。

看完这段视频之后,网友们都表示小男孩的童言童语真的是太可爱了:

网友A:这个问题伤害性极大,侮辱性也极强,小朋友小心你过年没有压岁钱哈哈哈。

网友B:舅舅表示:别问我我只是个工具人我啥也不知道。

网友C:我外甥说,你啥时候能给我整个姨父回来,我侄女说,我姑父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2-6岁的孩子,每天都会向家长密集地提问,哪怕是睡觉了也不停止。也正是因为孩子提问的次数太频繁,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提问时,虽然心里有点不耐烦,但还是会详细地给孩子解释清楚。当然,家长需要弄清楚的一点是,面对孩子不同类型的提问,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应答。

一般说来,孩子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求知型”的,主要分为以下这三类:寻求关注型、试探型和表达情绪型。寻求关注性的问题,你的答案和解释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如果孩子总是反反复复地问你同一个没有实质性的问题,那么就证明,他是想要得到你的关注,而不是真的求知。

而试探型的表达情绪型的问题,比如说孩子问你:“我为什么要上学?”这种类型的问题,问题背后表达的是孩子的抗拒心理以及不开心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弄明白孩子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孩子讲道理,只有如此,孩子才不会闹脾气。

因为上述三种问题都不是属于求知型的,所以家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更注重的是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而不是只抛给孩子一个冷冰冰的答案。

当然,如果孩子问了一些特别有趣的问题,家长也可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进行互动,引导孩子自己去思索答案,以此来提升孩子的认知层面,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孩子自我生成答案。主要步骤分为三步:第一步先是给予孩子一定的提示,让他对问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是通过反问,引导孩子自己找寻答案。第三步是让孩子把线索串联起来,得到真正的答案。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孩子就能够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了。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提问家”,他们的问题可能稀奇古怪,但是却与求知欲与好奇心息息相关。因此,家长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就成为了是否能够锻炼孩子思维的一个关键点。如果家长愿意陪孩子探寻问题背后的答案,那么相信孩子的认知层面肯定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