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一支部队在接到上级撤退命令、友邻部队相继撤军的情况下,坚持原定的战斗计划,以“亮剑”精神孤军作战,结果却赢得一场非常漂亮的大胜,成就了歼灭战的一大经典战例,同时创下了一个骄人的作战纪录。

这就是名垂战史的上草洞战斗。

1950年11月底,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在汪师长、政委石瑛的指挥下,作出了完备的战斗部署,决心集中全师主力部队,运用四面包围的战术,歼灭上草洞、上九洞一带的敌人。

到了11月27日天亮时,一一六师下属的三个团都已经到达指定区域:三四六、三四七团各有一个营与上草洞一带的敌军形成了胶着对峙。三四八团二营按计划到达预定阻击地域,构筑工事、断敌退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两支兄弟部队——一一五师三四四团、一一七师三四九团也已经分别进入规划好的地点,负责在两翼包抄打援。这三个师都已经确定了一个目标:只等黄昏来临,发起一场大战,将被围之敌予以全歼。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拂晓前后,汪师长却突然接到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下达的一个命令:“停止进攻、撤出战斗”。

一一六师师长汪师长、政委石瑛、参谋长薛剑强接到这个命令后不禁为之愕然,全师的主力都已经过了江,只等着背水一战了,这时候撤军?实在让人大惑不解啊!

据战史记载,当时吴信泉下达撤军的命令,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三十九军已完成歼敌一部、拖住敌军的任务,而且全军三个师的防御正面太宽。

汪师长、石政委、薛参谋长等人对军部的命令和敌我双方的态势进行了反复研究,最后一致认为:目前是一个对我军极为有利的态势,没有理由撤退,应当继续作战。更何况就算我军打算撤出,但在已经天亮,随时有可能遭到美军空袭的情况下,大部队采取行动是极为危险的。

为此,汪师长、石政委一再向上级建议坚持战斗,三十九军指挥部拗不过他们,最后还是松了口:“要打你们一一六师去打,反正军部已经给一一五师、一一七师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他们正在执行。”

事实上,一一五师、一一七师的确在接到撤退命令后没多久就撤离了战场,原来对敌人布设下的包围圈就此不复存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汪师长、石政委拿出了壮士断臂的魄力,决心抓住战机、独立作战,仍然计划对被围之敌发起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翼包抄打援部队的撤出,令一一六师深陷敌阵。但剑已出鞘,已经开始并正在进行的战斗,就必须坚决打下去。该亮剑的时候就应当毫不犹豫地亮剑,战役指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种时候。一一六师正是有这样一种“亮剑”的战斗作风!

其实,汪师长、石政委坚持要率一一六师继续歼敌,并非一意孤行、盲目蛮干。

就在头一天晚上,实施包围的各部队已经利用夜色快速隐蔽接敌,一线五个团与敌接触胶着,二梯队四个团进入预备阵地,四面包围的歼灭战态势已初步形成。即:用9个团共计27个营打敌1个加强团5个营,兵力对比5.4比1。

更有利的一点是,就在27日早上6点左右,上草洞以南的敌人已经开始向南撤逃,而上午9点多,上草洞以北的敌人却在渡江向北进攻。也就是说,敌人犯了兵力分散、指挥混乱的致命错误。

一个多么出色的歼灭战的态势、一个可能创造典范战例的歼灭战、一个可能成为“万岁军”的歼灭战,而断然撤退、痛失战机、全军扼腕!

独立作战的志愿军一一六师三个主力团猛打猛冲积极进攻。27日清晨,三四七团抵达上九龙江北岸时,与敌人的警戒部队遭遇之后随即交火,并对敌军实施了半包围。

上午9点左右,敌人约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偷偷渡过九龙江袭击志愿军三四七团前沿部队。志愿军作战小分队机智勇敢,顽强抗击,敌几次冲击均被击退。

敌人的进攻行动充分说明:这时候敌人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上草洞、上九洞一线,根本没料到志愿军早已从南面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他们却还一味在向北进攻,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歼灭战机会!

为了围歼敌人,三四七团二营对敌人采取极为猛烈的火力压制,并派出左右迂回分队,使敌军陷入重围之中,打得敌人惊惶失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指导员周凤鸣适时抓住战机,令翻译组长谢本治率领老战士曾信琴对敌喊话,发动攻心战术,宣传俘虏政策瓦解敌军。

在志愿的军事打击和攻心瓦解的双重攻势下,美第二十五步兵师第二十四步兵团C连及加强的工兵班、追击炮班,集体向三四七团缴械投降。

这次战斗共计俘获敌人一百一十五名,毙伤三十三名,共计一百四十八人,缴获自动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共八十多支(挺)。

尤为值得一提的,一一六师在这次战斗中还创造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骄人纪录:美第二十五步兵师步兵C连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向志愿军投降的唯一一支完整的美军建制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