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班,要有大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哒,今天我想聊聊刘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罗翔、薛兆丰后,刘擎是我最新喜欢上的一个宝藏教授,他在《奇葩说》中分享的一些观点还挺有意思的。

最新一期《奇葩说》,如何面对“二十岁拥有一夜成名的机会”,他跳脱出常见的流量范畴,告诉我们成名也分为很多种,且无需为所谓名望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下班后的工作消息不要回,因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他反对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生命时间,即使是自愿的也不能这样做。

他说很多家长对老师有着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擎之前的娱乐圈经历空白,本职是一名大学哲学教授。

“初入娱乐圈茅庐”的刘擎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融入了集体。

他会自嘲。

会开玩笑。

会get到欧阳超的疯狂。

会不吝啬地表扬选手。

有时候也是搞笑而不自知。

在知乎“如何看待《奇葩说》第七季请刘擎当导师”的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我完全是被刘擎教授的衣品圈粉的。

这还真是说出了作为十级颜控的心声。从一开始,我就被刘教授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文艺气息的穿搭吸引到了。

尤其是马东不浮夸不要钱的衣服的衬托下。(没有说马东不好的意思)

话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也是高领毛衣的忠实粉丝。果然都是哲学这个圈子里的。

当时马东邀请刘擎来参加节目,是想让他引入更多知识性、理论性的话语。毕竟马东还怀有“奇葩说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的执着。(虽然并不太可信)

而且薛兆丰和刘擎两位教授在节目中的火花还是看点十足,总是走在吃瓜第一线的网友很快给俩人起好名字——风流CP。还真有那么一点言情的味道。

和理性的薛兆丰不同,作为哲学教授的刘擎往往会传递更多的人文情怀。

身份属性相似、观念天然相左的两人就是最好的辩论双方。

节目组给二位设计的辩题是“学哲学和经济学,哪个更有助于找对象?”让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来论证“学哲学更有助于找对象”,让哲学教授刘擎来论证“学经济学更有助于找对象”。

“哲学能够让人很容易就变得看上去很博学。”明显更有经验的薛教授先发制人,用似褒实贬的手法内涵了一波,让人直呼“好家伙”。

给你一个表情自行体会。

虽然老实人刘教授一开始一脸懵逼,但他很快便调整状态,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破了对方的立论。

然后再接再厉,反将一军。

这场辩论虽是一场娱乐性质的表演赛,但其精彩程度却可以载入《奇葩说》的史册。(希望以后能多来几场)

“矮大紧”老师有一句话流传颇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刘擎却说:“诗不只是在远方,眼前也不是只有苟且。你心中尚存的不满,就是你眼前的第一行诗。”

10岁那年,刘擎第一次登台表演说相声,说的是正是马东的父亲马季的《友谊颂》。(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15岁,刘擎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不过,他攻读的不是哲学,而是高分子化学

大学时代的刘擎留着时髦的中分发型,每逢周六晚上都要去上海青少年宫演讲,手握一本卷起来的16开杂志作为道具。

研究生毕业后,他从化工部转到社会科学部当教师,并且凭借诗歌、戏剧在上海的圈子里闻名。刘擎曾和好友创办过戏剧社,名叫“白蝙蝠”,他们排演了四幕诗剧《生存还是毁灭》。因为资金紧张,他们的服装甚至都是麻袋片做的;他也曾写过不少现代诗,最有名的一首是《四月的纪念》。

1990年,刘擎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先在马凯特大学拿到政治学硕士,后在明尼苏达大学拿到哲学博士。

最后在2003年落户华东师范大学至今。也是从那一年起,刘擎每年年末都要撰写一篇西方思想界年度评述,得到了同行陈嘉映“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的高度评价。

新年第一期,《奇葩说》给各位导师出了一张试卷说要测测他们的水平。

先来看看其他导师的答案。“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哪个人?”李诞答:山东兄弟。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鸡兔各几何?”蔡康永答:人各有命,富贵在天。

这两个人就离谱,全凭刘教授一己之力拯救了知识。

这一点连我们康永哥都不得不佩服。刘教授这个得意的小表情我也就看了一百遍吧。

面对跨界的网红学者们,社会从不乏对其真实水平的质疑,或对其走红之后捞金的争议,这一种敏感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论其中的娱乐成分占几成,总归有人因为他们爱上了学习或在某个领域入了门。可能这就是偶像的神奇带货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