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许多成年人的伤痛,根源就在于此。今天早上读到一则网友的故事,令人心痛。

女孩是个90后,出生在一个边远小城,5岁时父母离婚。她被判给父亲,不久父亲再婚,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她经常挨打挨骂,不问缘由。有一次继母诬赖女孩偷家里的钱,他爸爸竟然听信,把她的头按在水桶里,差点要了命。

有了弟弟后,更是变本加厉。上学不给钱,女孩只能每天靠3个馒头度日,衣服也破破烂烂。在同学面前非常自卑,抱着一定要远离家庭的目的,她拼命学习,终于考上大学。大学的学费全是她自己打工赚来的,父亲不给一分钱,钱都要留给弟弟。

苦苦煎熬的女孩,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这时,父亲和继母开始压榨她,希望她拿钱供养弟弟。女孩痛骂着拒绝了,下定决心斩断跟原生家庭的联系,重新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每当她想起这些年来的苦难,心里满满的都是恨意。有男孩向她示好,她却没有勇气去接受,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配,也不相信。

说实话,真的很心疼这个女孩。刻骨铭心的伤痛,像烙印一般难以磨灭。她太需要爱与温暖。但在她开始新的人生之前,她得先做好一件事:疗愈自己的身心,否则容易遇到渣男。

其实每个成年人的心底都有一些童年留下的伤痕,只不过有些人懂得放下与和解,而有些人却会钻入死胡同无法自拔。最近读到一本心理学家施琪嘉的新书《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推荐给那些有心结的朋友,你的自卑、无助、不安全感以及人际关系恶劣的源头其实都与童年受伤的内心小孩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网络

什么是内在小孩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疗愈你的内在小孩》,那么首先我们就来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内在小孩,内在小孩长什么样。施琪嘉这样来给我们解释内在小孩的定义: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当我们遭遇伤害,我们的自我就会停留在当下的年龄,变成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会记录下当时的感受,渴望爱的、不甘心的、愤怒的,或者是悲伤的。


当我们的内在小孩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内在小孩就会变成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变成失控的情绪,变成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还会变成我们极度想压抑的性格部分。

还记得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么?父母离婚后,妈妈忙于工作忽略他的感受,爸爸有了新家连儿子都不认,只顾着宠爱小女儿,极端的嫉妒与对爱的渴望,让他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把“妹妹”推下楼、教唆张东升杀严良普普、勒索张东升30万,结果是他成了全剧最大的BOSS。由此可以看出,朱朝阳的内在小孩是扭曲的,爱的匮乏感让他疯狂。

来自网络

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内在小孩是上帝般的存在。得到父母爱的滋养,就会充满阳光,反之特别糟糕成天惹是生非或者特别安静不吵不闹。朱朝阳应该算是后者,比较乖,学习和生活从来不让妈妈操心,但其实这是一种退缩机制,这样的状态最可怕,天使与恶魔同在。

想要内在小孩健康发展,就需要给予足够的爱、温暖与支持。上文中90后女孩的内在小孩就是一个非常受伤的状态:自卑、敏感、不安全,她需要做的首先是看见那个瑟瑟发抖的5岁女童,然后走过去抱抱她,给她安慰与力量。

告别“我不配”,不再忽视自己

你身边有没有非常漂亮,但却从不认为自己漂亮,最后嫁给一个非常平凡甚至可以说丑陋的男人的女孩?用“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些女孩之所以这样选择,其实跟她们的内心小孩太卑微有关。就像前面说的那位90后女孩一样,当有高大帅气的男生向她求爱时,她的第一感受是“我不配”。

这种“我不配”的感受来源于5个方面,施琪嘉给我们一一列出来:

  • 父母的蔑视
  • 父母坏的投射
  • 同胞竞争
  • 社会价值观和民俗习惯
  • 自卑心理与自卑行为

当孩子年幼时,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以后人生的走向。尤其是多子女家庭,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处处遭嫌弃的孩子,习惯了最差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当他们日后遇到事情和选择时,会很自然地认为“我不配”。这一点,在重男轻女的家里,对女孩的伤害尤其大。从小父母就把最好的给兄弟,对她们呼来喝去,骂她们是“赔钱货”。这种价值观的错位,即使长大后依然摆脱不了。

很多女孩,在工作中表现很出色,但如果别人表扬她,她就会害羞地否定自己的成绩;把她推到台上讲话,她就会手足无措,非常紧张。因为她的“我不配”的内在小孩提醒她——你应该靠后。许多优秀的女孩之所以会嫁给渣男,如果追溯起来,可能跟从小父母的打压有关系。

那怎样才能走出“我不配”呢?也不难,施琪嘉说,用关系治疗关系,用好的关系覆盖坏的关系就可以。如果女孩有幸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坚持追求她,并且能够在关系之中逐渐滋养她,那么她就可以慢慢地把心中的“不配”变成“配”。这个转化的过程非常漫长,需要足够的爱与温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出爱与新生的自我

受伤的内在小孩,经历过看见、疗愈之后,就需要整合,这个过程将帮助你活出爱与新生的自我。如何整合呢,施琪嘉给出3点建议:

寻回赤子之心

保持赤子之心的人最快乐,比如《射雕英雄传》的老顽童,心头无事天地皆宽,他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王者。我们该如何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呢?首先是要消除内在的匮乏感,方法很简单:购物、去医院看医生。

购物很好理解,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能买的东西,现在成年了就好好地满足自己一下吧,把钱当作一个安抚自己的工具。

去医院的理由是什么呢?医院的心理象征意义就是母亲。去医院找某一个相熟的医生看病,相当于婴儿寻找母亲的过程。某些服务行业也会刻意营造非常舒适的环境,也是同理。宜家就是一个例子,在那里顾客会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心理上完全放松。

开发自身未知的优势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新生活随时都在向你招手,只要你勇敢地去尝试即可。培养一些健康的业余爱好,跳跳舞、打打太极、出门旅游、唱歌,甚至还可以搞一些探险等等。你在这些发现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参与的乐趣,还能刷新你的三观,改变你的生活态度。之前有位50岁的阿姨,自驾游出行在网上火了,她说一辈子活在围城里,被老公当保姆用,实在是过够了,要为自己活一次,潇洒地开车环游世界,得到了众多网友的一致支持。

无论是向内探索还是向外追求,你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这种乐趣不足与人道也。

与更好的自己融为一体

整合自己有6个步骤:

  • 了解自己的身体
  • 和内在的自己对话
  • 阅读哲学书籍
  • 冥想
  • 记录梦境
  • 找到一个良师益友

爱自己首先要从身体开始,听懂身体发出的信号,感觉累了就休息,想要奔跑就运动,别扭着干。跳出现实,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读一读哲学,或许会有启发。找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冥想,听听内心的召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不会撒谎,重视它的提醒。最后为自己找一个类似镜子的人,这个人可以陪伴你、理解你、懂你。

完成这一系列的整合后,我们对失去重要的人、重要的事物,都会有更大的承受能力,我们有能力去哀悼他们,也能够和过去轻轻告别。

童年的伤不必背在身上一辈子,是时候该放下了。这本《疗愈你的内在小孩》里施琪嘉用30堂深度成长课,帮你深度抚平童年创伤,重新养育受伤的内在小孩。

强烈建议每一个对童年抱有缺憾的成年人读一读,不仅是为了安慰曾经受伤的自己,也是为了不让这种伤痛继续延续到你的孩子身上。为人父母者,如果你伤害过孩子,现在疗愈也不晚。

爱,可以迟到但不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