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期间家庭聚会,表姐的女儿草莓拿着一只漂亮的玩具相机,无论是在休息室还是餐桌上,都不离手,连我都看得出她对玩具相机的喜爱。然而就在聚餐结束后,她却一个不小心弄掉了桌上的相机,顿时哇哇大哭起来。表姐捡起相机对她说:“没关系,捡起来不就得了!”又一边向我们抱怨:“这孩子太爱哭了,一点小事儿都要哼唧半天。”

似乎在很多家长眼里,这种“爱哭”的孩子,甚至比淘气捣蛋的孩子更难搞。一位朋友对我说,自从三岁以后自己家女儿就变得非常“玻璃心”,玩具坏了要哭、搭积木不成功要哭,甚至她晚回家一会儿女儿也要生气良久。她很纳闷为什么大大咧咧的自己,会有这样矫情的女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为何总爱哭?

或许屏幕前的你跟我表姐一样纳闷,明明一点小事儿,为什么孩子就那么爱哭呢?是因为内心太脆弱?还是因为学会了控制大人?如何理解孩子的“爱哭”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这种频频发生的情绪崩溃。

刚刚当妈妈的这几年,我也总为锵宝的某些行为感到费解,比如去超市喜欢坐车,比如被哥哥拿走一粒糖就崩溃一上午等等。但如果为人父母的,可以蹲下来用孩子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并且回顾自己童年的经历,或许就会对他们的状态多一些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的确不一样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基于对数千名儿童的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在童年早期,孩子对生活环境异常敏感,这正是他们熟悉这个世界的方式。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刚刚涉世的宝宝而言,却是“惊涛骇浪”,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过年期间,孩子的玩具被亲戚家小孩拿走了,那只是他众多玩具中的一个,爸爸妈妈很难理解孩子的崩溃,甚至还会觉得孩子太小气。但事实却是,我们之所以能泰然自若,第一是因为实在事不关己,第二是因为心中有个价值尺度,十块钱的玩具想拿走就拿走吧。如果把玩具换成新买的苹果电脑,大概就可以理解孩子的感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没关系”杀伤力有多大

面对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儿而崩溃的孩子,一部分父母选择阻止孩子发泄情绪。使用的方法往往是强行制止或者威胁。比如说:“你再闹我不让你玩了啊!”另一部分父母则选择息事宁人,当宝宝因为冰激凌掉地上哭泣的时候,忙说:“没关系,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后一种做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许我们还会觉得自己是很温和的父母。但儿童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爸爸妈妈随口说出的一句“没关系”会伤害孩子的“敏感力”甚至影响情商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段“极度敏感”的时期,恰恰是孩子情绪成熟的必经阶段。通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件,他们开始逐渐体验全新的情绪。从外部的愤怒、害怕、高兴,渐渐体验到更加内部、细致、深刻的情绪,比如自卑、嫉妒、伤感等等。

当情绪出现时,除了对事情本身的负面感受,孩子还会对情绪本身感到恐慌。这时正需要父母关心和引导,然而一句轻飘飘的“没关系”,就好像是在对他们说“你的这些感觉不值一提。”这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孩子开始否认自己的情绪。这是抑郁、焦虑的源头。第二:孩子努力压抑情绪,渐渐变得钝感,也失去了发展情商的机会,也无法敏感地体察别人的情绪。

多做三件事保护孩子“敏感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 指出:儿童在生命最初几年中遇到的强烈情绪,以及在父母在这种情境下的处理方式,对他们日后情商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智商很高但是情商捉急,仿佛看不出别人的情绪。经常几句话说得大家都十分尴尬,这都是情商发展不充分的原因。孩子的“敏感力”本是一项重要的成长动力,却被一些父母认为是麻烦。其实,在养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反而应该多考虑如何保护孩子的“敏感力”,将每次情绪崩溃,都看作是成长的机会。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遭遇伴侣的背叛,同事的陷害,去找最亲密的朋友倾诉时。他会怎么说?是跟我们同仇敌忾,还是会云淡风轻地说:“没事儿,我再给你找个对象!”当孩子遇到引发情绪崩溃的事件时也是一样。表达接纳永远是第一步,这代表了对情绪的尊重和确认。当孩子再因为什么事儿哭起来的时候,可以先蹲下来,保持视线相对,认真询问孩子怎么了?

Tips: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地给他安上一个情绪,而是引导他自己说出事情的原委和自己情绪。

第二:用回忆和谈话来共情

一说到共情,很多父母都会想到,一本正经地跟孩子说:“宝宝,妈妈知道很沮丧。”或者:“宝宝的冰激凌掉了,真可怜。”然而这样说很容易流于形式,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不走心。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好办法,就是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锵总因为弄丢了喜欢的贴纸伤心时,我就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弄丢玩具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发现原来妈妈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情绪就会得到平复。

第三: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

对于孩子而言,哭是自然而然地表达情绪的方式,但是哭闹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场合或者情景,也并不是表达所有情感的最佳方式。当孩子经过安抚平静下来后,爸爸妈妈也可以慢慢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且解决问题。比如当玩具被抢走时可以说:“别拿走的我的玩具!那样我会觉得很伤心。”

后记:

当孩子出现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时,重要的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和认知。而非带着成年人的“傲慢”,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的行为有问题,甚至想要改造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