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第一次看到“羊角沟”这个地名时,还以为这里是一处七拐八拐、蜿蜒狭窄的山沟。但真正走到村里,发现这里虽然地处山区,但建村的位置还算开阔,村庄规模也不小,似乎跟“羊角沟”这个名字并不符合。

这个“羊角沟”村,位于烟台海阳市东村街道境内。东村是海阳城区所在地,沿着烟凤公路从海阳城区向北行驶,快到里口村的时候,就能在公路的西边看到“羊角沟”村的石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说的这块村名石碑是后来新修的,背面并没有记载村庄简志,在村里打听老人,又查阅了一下海阳地名资料才知道,原来羊角沟与我们印象中的“羊角”并没有关系,这个看起来很有特点的名字,实际上是从谐音演变而来的。

如今的羊角沟村有两三百户人家,有刘、李、王、汪等姓氏,其中刘姓居多。不过,刘姓却并非最早来此建村的姓氏。相传,在清初有一支杨姓人迁到这里,建立起村落,命名为“杨家沟”。到了清代后期,刘姓迁来,发展为村里的大户,而杨姓逐渐迁走。因为村里的姓氏结构发生了变化,“杨家沟”的称呼已经名不副实,故就有了改名字的想法。

不过,毕竟“杨家沟”的名字叫了很长时间,周边十里八乡都已经习惯了。在这种情况下,先民们就采取了改名不改音的方法,按照谐音,把“杨家沟”写作了羊角沟“”。虽然在普通话中,这两者的读音并不相同,但在当地方言里,“角”也读作“jia”,因此这个改名,并无违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情况类似的是,招远境内有个“羊家村”。根据招远地名资料的记载,羊家村原来写作“羊角”,这个的确是因为古代附近地形很像羊角而得名。不过,后来也是根据方言的谐音,将“角”和“家”互换。

而在威海市的郊区,还有一个“牛角沟”村,按照村志的说法,这个村的名字没有经过演化,指的就是村庄的地形。

根据海阳地名资料的记载,清代刘姓是从河北村(现在的新兴村)迁来。迁来时,同辈兄弟有十二人之多。这些兄弟的后人开枝散叶,就形成了现在羊角沟村刘姓的主体。

前已提到,羊角沟村的规模并不小,村里的街道房屋也颇有胶东乡村传统特色,下面这组图片就带大家看一看,石头房、老胡同、拴马石感觉都挺有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