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日本是互联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独自演化出了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统,和全世界完全不同。比如对翻盖手机的坚持,除iPhone外其他品牌一概不买等等。但最令人崩溃的,还是日本的网页设计。

日本网民似乎特别喜欢把大量杂乱的文字堆在页面,字越多越好。不信?看看星巴克的国际版和日版网页比较:

日版看着是不是……费死劲了?日文网站设计得如此杂乱,并不是因为星巴克在进行日文网站本地化时比较随意;这种外观实际上是专为日本顾客量身打造的,他们更喜欢在首页上看到所有信息。

更明显的,日本的淘宝,乐天商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要累死了?

日本雅虎:让你重返2003

日本“贴吧”5ch是不是回到了199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5CH中间空这么多,所有版块都在左边,我的浏览器也没问题。

B站的原型——niconico,是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说法是日本的互联网发展是移动互联网先发展于互联网,手机的普及率比电脑要高,大部分日本人都是用手机来接入互联网的。所以这种古老的Wap设计思维,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从功能手机登录,也许会不一样。

还有观点认为日本的大IT公司里面,年轻人占的比例不是很多,大部分是中年人,等级关系也比较分明,所以走时尚风格自然不会被考虑太多。

延伸阅读

日本大叔因放错材料给公司赚1亿 老板大喜:发700奖金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有些人却偏偏出奇的幸运,能被诺贝尔奖砸中。而这个史无前例的幸运儿便是来自日本一家公司的职员田中耕一。田中耕一出生于1959年,和大多诺贝尔奖得主不一样,他只有本科学历,既不是硕士,也遑论博士了。

1983年,24岁的田中耕一从日本东北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京都市岛津制作所工作。他原本的专业是电气工学,但是公司却主要从事化学和生物研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在这里,田中耕一几乎需要从头开始。

不过田中耕一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也充满着热情进行实验研究。由于日本的实验室基础工作一般都是交给小职员去做,所以田中耕一为了留在实验研究的一线,拒绝了所有的升职考试,宁愿处于企业社会最底层,所以他也被同事称为“怪人”。

1985年,田中耕一的公司接受了一个测量生物大分子质量的仪器的研发项目,老板找到了田中耕一,让他也一起配合一下实验工作。26岁的田中耕一只具备高中水平的化学知识,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他觉得自己只要按照公司给的实验步骤认真做就好,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

当时的学术界普遍认为用激光测量法能测定的分子量上限是1000,否则就会碎裂。但是,当时与学术界没有任何关联的田中耕一完全不知道这回事,他因为实验的时候过于紧张,一不小心就将甘油倒入了钴粉之中,两者的混合物形成了分子量高于1000的化合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专业研究人员,可能就会将其材料倒掉,重新进行实验。但是毫不知情的田中耕一却十分心疼这些被昂贵的钴粉,他最终还是用激光对这些被污染的化合物进行的射击,结果这高于1000分子量的化合物没有被分解,“软激光去活化”技术就此被发明了出来。

这也是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的一大发明,意味着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田中耕一的公司老板拿着他制作的分析仪,很快申请了专利,并直接得到了1亿日元的收益,而在之后因技术获得的收益肯定是更多的。但是,田中耕一只得到了11000日元的奖励,在当时相当于人民币700元。

田中耕一并不知道自己的发明在学术界引起了多大的轰动,也更不知道自己为公司做了多大的贡献,即使奖金很少,他还是一心沉醉于研究。直到17年过去,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公布,大家才知道有个田中耕一的日本人获奖了。可田中耕一是谁?

整个日本的学术界都无比困惑,没有人听说过他。日本媒体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打听到,原来田中耕一不是研究员,也不是化学家,他只是一家公司里最底层的小职员,仅仅才本科学历。

而田中耕一此时还在实验室做实验,当他接到诺贝尔奖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时,还以为对方是大骗子,冷漠地将电话挂掉了。最后还是各大媒体涌入了田中耕一在职的公司,田中耕一才一脸不敢置信地被众人簇拥着退出了实验室。

田中耕一对自己获奖表现得诚惶诚恐,认为以自己的身份不配得到诺奖,面对媒体的采访,他也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最后竟然说出一句:“我想静静。”田中耕一领完各种大奖后还真像他自己所说跑进实验室安安静静地待着去了,而这一沉寂就是16年之久。

2018年,《自然》上的一篇论文让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田中耕一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次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了基因检测,只要通过化验血液就能提前30年检测出老年痴呆的征兆。

这一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人们才知道田中耕一这些年扛起了所有压力,用研究成果向所有的质疑者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16年前,就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配不上诺奖,在镜头面前惊恐不已;可16年后他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时头发已然花白,但却自信大方,能够对自己的研究侃侃而谈,让自己值得拥有诺奖。不过田中耕一身上更可贵的还是谦虚谨慎,不为财富和荣誉所影响的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