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高射机枪是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的大口径机枪。这种枪由枪身、枪架、瞄准装置组成。主要用于歼灭斜距离在2000米以内的敌人低空目标;还可用于摧毁、压制地(水)面的敌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舰船、封锁交通要道等。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携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舰船上)三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投入战斗速度快、射速快、火力猛、
如果把高射机枪用来射击地面目标,和其他步兵枪械相比,则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的显著特点,要是被击中,不是死亡就是重伤,对步兵来说,是一种威胁极大的武器,因而有战场上的“铁扫帚”之称。
越军习惯于在战斗中使用高射机枪杀伤地面目标。在1979年初春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我军普遍发现,越军在重要制高点都配置有高射机枪,连的主要支撑点有2-4挺,一般距离目标500-1000米即进行平射、俯射,或用于控制附近山头,或用于封锁通路,或用于压制我步兵,逼迫我过早展开。
越军对于高射机枪对地面目标射击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技术也相当娴熟,打得快、准、猛,具有极大的震撼力。比如1979年2月18日,我边防14团10连进至761高地北侧800米凹部时,遭到越军炮火和高射机枪火力阻拦,伤亡数十人才得以通过其火力封锁区,其余一部被迫撤回。
又如我110团2、4连,于2月19日11时许,由谷柳后山264高地向越军332高地主峰攻击前进,当进至距离其阵地500米的一片开阔地时,遭到332高地越军炮兵、高射机枪、重机枪的火力拦击,进攻一度受阻。据战后统计,这次战斗越军的高射机枪造成了我军15%的伤亡。
我军指战员在作战初期吃了越军高射机枪平射的亏之后,迅速改进打法,针对越军的这一武器运用特点,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调转战斗中缴获的高射机枪,把子弹向越军尽情宣泄,让他们也狠狠地尝到了被铁扫帚收割的厉害。
1979年2月19日,步兵团365团8连2排攻占朔江南山大无名高地之后,在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时,突然遭到越军60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的阻击。 如果不把敌人火力压制下去,就无法继续冲击。而当时我军支援火力又未及时跟上,情况十分紧急。 这时, 排长黄瑞双想到在大无名高地缴获了一挺高射机枪,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他跑到高机发射阵地,操枪射击,密集的弹雨很快将敌火压了下去。2排乘机发起攻击, 连主力也迅速从左翼加入战斗,一举将守敌全歼。
2月28日,步兵488团4连副连长王典全率领主攻3排,在1排的积极配合和上级火力支援下,一举夺占了泥壶东北侧一个高地。该高地有越军高射机枪2挺和部分子弹,一挺被我炮火炸坏,另一挺仍架在阵地上。王典全在两名战士的协助下,操起高射机枪,向南侧两个小高地之敌射击。在高射机枪火力掩护下,该连2排迅即加入战斗,一举夺占了目标。
此时6连已进至当坤西南无名高地东侧,却被越军火力压制在山脚一线,前进困难。王典全见到这个情况,就立即调转高射机枪,装上子弹,向敌火力点猛烈射击,支援6连战斗,为6连夺占该高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历来是我军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