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anyibase.com)

【本文共四章节,此为第四章节】

能玩转跨境市场的卖家,往往也都是善于决策的高手。

毕竟跨境企业在成长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抉择,而取舍之道背后支撑的逻辑就是“权衡”利弊。

有用户就会有市场,市场是“善变”的。

一个抓住市场机遇的人,比付出任何努力都有前途,但该前提是对目标消费市场的洞察和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疫情“宅经济”催生了不少新消费需求——健康理念加深导致健身器材、可穿戴设备销量暴涨;能缓解焦虑的“压力烘焙”小家电成厨房新宠儿;居家办公成新常态致使人们对多功能性家具需求增加;“宠物潮”的持续使得宠物产品成新风口……仅仅一年,全球跨境市场的产品品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类目,是否入局这些跨境“新蓝海”,却难倒了不少玩家。

不可否认,目前跨境行业确实存在着海量选品工具。利用Amazon关键字研究品类、用WatchCount查看EBay产品的销售情况、使用亚马逊评论查找产品市场空白、在阿里巴巴搜索白标产品都是及时且经济高效的选品方式。

但作为企业领导者,自我决策力才是能否准确攻下目标消费市场关键一“棋”。

“术业有专攻”,能攻破术业的可不单指向那些有数据理论的专业学者,同样指向那些经验老到的企业家。

例如,攻读MBA的人如果让他分析目标消费市场,抛出的数据和理论,的确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个从事多年的跨境“老鸟”,即便没有任何数据和理论,同样能凭借敏锐的目光和果断的决策力评估出市场行情。

数据也有可能会骗人,而消费观念也处于变化之中,选品工具固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何尝不是回到决策者身上——以何维度去看待如今的热门选品和目标消费市场?

雷建源坦言,自己作为决策者,在企业成长初期取舍评判方法很简单——根据项目、产品的盈亏来判断;在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及增长天花板有了足够认知后,借用选品工具以及消费者需求反馈来调整策略,权衡利弊。

在他看来,决策过程除了受到目标消费市场、热销产品品类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中长远目标的利益取舍最大化。

“公司的掌舵人,所做的决定不一定是最优的,但一定是以对公司影响最小、或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比较有利的方向去做决策。”

作为广州雷亿的创始人,雷建源的这辆“四轮车”已经开了四五年了,虽然尚未修补成自己口中的“奔驰”轿车,但也在慢慢往前挪动前行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一套企业管理观和方法论,更懂得了其中的取舍之道和利弊权衡。

“把基础的东西先积累好、搭建好,形成企业固有的一套方法论。能走多快,不取决于个人能力,而是公司的整体实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