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发达,早已超越我等凡人的认知。

比如不久前的一则新闻——

「全球首例成功换脸换手手术」。

一名男子遭遇严重车祸后,全身皮肤烧伤面积达到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治疗他,医疗团队为他进行了全脸和双手移植手术,时长达到23小时。

而现在手术已经过去半年,这名男子的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这在我们这种医学小白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它就是这样真实地发生了。

刚好,鱼叔最近发现了一部网飞新出的外科医生纪录片。

里面对外科手术的真实记录,比任何特效都要震撼。

而医生们的人生故事,也令人收获颇丰。

今天,就把这部纪录片介绍给大家——

《外科医生是怎样练成的 》The Surgeon's Cut

这部纪录片是网飞的新晋力作。

一上线就好评如潮,豆瓣评分达到9.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讲述了四位医生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

在他们身上,你看到的不只有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更有一个又一个堪比传奇的人生故事。

四名医生,分属不同科室:

妇产科、脑外科、肝移植和心脏外科。

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是绝对的专家。

除了同时医生职业外,人生经历差异极大。

有的来自墨西哥边缘小镇,22岁还在农场里打工,30岁前却从哈佛医学院毕业。

有的上学的时候,班里连女同学都没几个,凭着苦心钻研,成为了顶尖的医学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他们的成就,鱼叔更关心的,其实是他们的人生。

什么样的经历,才能成就如此事业?

名利之外,他们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理解又是什么?

答案,就藏在这部纪录片中。

基普罗斯是一名顶尖级别的妇产科医生。

启迪他走上医学道路的是,好奇心。

每年,他大概要进行200场高难度手术。

最擅长的是一种名叫「双胞胎血症候群」的疾病。

这种疾病多见于双胞胎,可以理解为胎儿供血不足,两个胎儿很可能只能活一个。

在治疗时,基普罗斯会先通过超声波技术确定情况,再通过雷射,斩断两个胎儿之间的血管连结。

如果幸运的话,这样至少能保住一个孩子。

用文字描述的时候,手术的治疗过程好像显得简单而平静。

实际上,这种手术在最初运用的时候,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在1992年,这种状况几乎是不治之症。

基普罗斯受到导师启发,独创了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可问题在于,方法虽有,却找不到病人实践。

正在这时,一对绝望的夫妇找到了他。

这对夫妇的胎儿得的正是双胞胎血症候群,其他医生都判定胎儿将在2天内死亡。

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他们求助于基普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于慎重起见,基普罗斯没有立刻给这对夫妇治疗,而是告诉了他们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进行手术。

这是一场未知的战斗,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次冒险和赌博。

幸运的是,基普罗斯赌赢了。

双胞胎保住性命,大人小孩安然无恙。

这种治疗方法很快在全国普及,成为双胞胎血症候群的既定疗法。

手术发明以前,患病胎儿的致死率高达90%。

手术发明以后,双胞胎之一的存活率高达90%。

基普罗斯直接或间接地,拯救了成千上万个胎儿的生命。

比起基普罗斯,奎医生 的人生显得更为艰难。

前者出身医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后者则出身卑微,历经艰辛 。

在纪录片介绍的四个医生里,他的起点最低。

但这不妨碍他对于梦想的憧憬。

奎,出生于墨西哥边缘城市的一座小镇,家旁边就是铁路。

小时候生活很苦,一家四口人需要挤在一个小卧室睡。

那时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躺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下,畅想宇宙的模样。

那些神秘的星体,孕育出对自由最初的渴望。

19岁那年,他下定决心离开墨西哥。

经历了两次翻墙,成功来到了心中的自由世界。

没有学历,没有文凭,一开始只能做农场工人这样简单的工作。

第一天工作结束时,他的双手都磨破了。

他想,人生就是这样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虽然一无所有,甚至连英文都讲不利索,但是他并没因此放弃追逐梦想。

他先是去铁道公司应聘了杂工,后来又成为焊接工,并且升到主管。


与此同时,他又在夜校坚持学英文。

用了不到七年时间,终于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医学生。

从偷渡入境的农场工人,到全世界最顶尖医疗机构的脑外科专家。

这个人生简直像开了挂一样。

因为这般传奇的经历,他练就了一种活力满满的战斗性格。

每次做手术时都像一头来势汹汹的雄狮,尽其所能地投入其中。

他说,大脑的律动就像一曲舞蹈。

而他的全身通过手术操作与病患紧密相连,随着仪器与病患的身体一起律动。

那是一首永不停息的舞蹈。

而说起战斗性,另一名医生南希·埃舍尔绝不落下风。

传说古亚马逊丛林里,有一批女战士。

她们割去自己的乳房,只为更好地战斗。

南希,就是这样一位当代女战士。

只不过她割去的不是乳房,而是社会所赋予女性的陈规和枷锁。

作为美国顶级外科医师,南希荣誉等身。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完成肝脏移植手术的女外科医师。

是全世界器官移植伦理代言人,也是世卫器官捐赠与移植工作小组的成员。

她的履历包括400次高难度手术,贡献、获奖和学术记录不计其数。

但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她依然因为性别而受到阻碍。

在她读医学院的时候,全班220人中,只有20名女生。

而这20名女生,只有两个人进了外科。

在当时,女生申请医学院时,要先和精神科医生进行面谈。

医生会问一些让人非常尴尬的问题,例如:

「一个伴侣能让你满足吗?」

这和学术水平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想进医学院就必须回答这样荒谬的问题。

‍ 南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她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当时给她们的医生套装正面领口开得很低。

而南希总是会反穿套装,因为她不希望因为自己是女性就被轻视。

1999年,南希成为外科主任。

除了研究学术之外,她还积极鼓励年轻女性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且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女医生。

这些女医生都非常崇敬南希。

有趣的是,南希的老公也是她的学生之一。

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学术精神吸引了南希,后者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并且爱上了他。

两个人经常一起搭档做手术,堪称一对神仙眷侣。

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并没有阻挡南希的脚步。

甚至两次生产临近时,她都在手术。

生大女儿的时候,突然感觉地上有水,还是同事提醒她羊膜破了,她才意识到要生产了。

即使如此,她也一直忍到做完手术才去医院生产。

生女儿的时候,她休息了一周,生完儿子更是只休了三天。

面对医生这份工作,南希从没有退缩。

坚韧贯穿了她的一生。

三位医生的故事,到此结束。

还有一位印度心脏医生的故事,大家可以自行前往探索。

几位医生虽然人生道路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

最相似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对工作充满了热爱

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位医生都在强调自己是多么热爱所从事的职业。

基普罗斯说,超声波屏幕上的医学图像,唤起了他对于生命的好奇和喜悦。

奎说,感觉自己手持利剑,而肿瘤就好像坏人和恶龙,他要持剑与之战斗。

南希说,她从小就想寻找一份让自己每天都期待上班的工作,后来她找到了。

如果没有这份持之以恒的热爱,很难想象他们能坚持每天完成高强度的手术,还保持稳定的心态。

实际工作中,每一位医生都承担着极大的压力。

以南希为例,一则手术动辄就要4~8小时。

稍有不慎,原本健康的捐肝人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其他医生要承担的压力也相差无几。

对于妇科医生来说,失败的手术就意味着胎儿的丧生,而手术本来就不可能总是成功的。

对于脑科医生来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患者的大脑。

大脑里神经密布,每个区域都管着自己的部分。

行走、感官、思维,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中风之类的疾病,甚至直接死亡。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人要面对这一切。

他们不仅做到了,还做得非常好。

既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不忘安抚患者的情绪。

常常会和病人积极沟通,尽量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基普罗斯与病人的沟通方式,最令人印象深刻。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小就随着父亲一起看望病人。

而父亲总会把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如实告知病人。

一开始基普罗斯觉得这样做很不近人情。

但是随着长大后自己也成为医生,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和病人建立真诚沟通的方式。

看到这一幕,鱼叔似乎更加理解了古人所说的「医者仁心」。

医者,面对的并不是一副毫无感情的躯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就需要他们不仅拥有过人的学识和医术,更要懂得关心病人,与病人进行真诚而友善地沟通。

这也不禁让鱼叔想到了这一年多来,中国医生在面对新冠肺炎时呈现的专业与温暖。

无数的医护人员,前仆后继,通宵达旦,就是为了换来多一点救助病患的机会。

《金银潭实拍80天》

救人,需要头脑,需要体力。

同样地,也需要,用心。

在严谨的科学之外,无数医护人员身上最闪耀的依然是人性的光辉。

对于这样的好医生,我们永远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以及,至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