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人,无本事,大脾气。
三等人,无本事,无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一等人,有本事,无脾气。
— 杜月笙

以上这段同样听得耳生茧的话,但真懂了的少得很。时是先生顺着【天道】这本书,而采写的几篇文章得到了一些好评。因为剧中内容些许深奥,很多读者想要多写点剧中不易理解的道理。那今就写一点 —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丁元英付了2次早餐钱?却无多言飘然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村子里的团队他也很少去讲道理和原理,只是陈述事实。

因为他明白,

两者之间的认知层不处于临近的一条线上,两者之间的思维方式是断层的。交流只会越说越迷,而出于人的天性,只会“选择性”的听取对自己有用/或喜欢听的“信息”。

并且,当对方思维成了定势,不具备“解放思想”的认知性思维地基。交流往往是片面和徒劳的。

当两者之间的“交融点”,距离太大。交流障碍便出现,以听不懂和似懂非懂结束。

说来残酷,也得罪太多人:

人的出身有阶层之分,人的认知也是有层级的。阶层可以通过破格获取实现跨越,但认知却需要天赋、后天的培养、学识的积累。奋力攀爬以为融入的那个圈子也许不是同一个圈子。

我暂且将人的认知分为五个层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它是自上而下的,最顶层的A俯瞰下层,一切了然。依次递减逐步下沉,而下层却不懂上层的思维认知,越级更是不易理解;

  • 某些点(X)是能够越层,产生交集。比如:处于D的某项技能/人脉(X)恰好是B层所需要的,这就产生了越级交集,关系由此产生。

  • 反应过来了吗?要想实现越级关系,你必须具备价值点,而且对方又需要。只要目的达到,至于认知能否交流,那是后话。

  • 技能/人脉等X点可以实现越级,但认知不能如此。如同小学生和大学教授之间,关于数学的认知不可能无畅沟通。

打个比方:

大众看到的视角是袁隆平(假如)买奔驰车便羡慕其收入不菲,买豪车满足阶层需要。而有人看到的是:袁隆平开奔驰是奔驰的荣耀。

再比如:

第一层:你认为做生意就是选好产品、做好服务;

第二层:其实商铺收租来钱更加文档、将资源整合形成平台创造的价值更大,再或者其实模仿微改进速度更快;

第三层:但商铺收钱再快,也不如你炒房来钱快。平台来钱再快,也不如资本市场割韭菜来钱快。苦苦研究市场规律,不如内幕消息来的更快。

现实的世界就是镜像世界,看着完全相同,其实完全相反。

要是一个人误以为通过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就能获得人们的喜爱,那他肯定是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年轻人!实际情况正与之相反:大部分人只会厌恶和憎恶那些表现出智慧和思想的人......
要是一个人感觉到交谈对象在智力上具有优势,那么他就会认为:对方也一定觉察到了自己在智力上的不足。这是他在缺乏清楚认识的情况下暗自下的定论。
......
而且,如果一个人本性庸俗,那么他在面对一个本性高尚的人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而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就是嫉妒。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224、225

你看这就是认知的差距,其交流的结果必然出现以下情况:

  • 对方不愿意听;

  • 对方听不懂;

  • 懂了一半,生气了。为什么生气?这里不多细述。

你费尽了口舌,却无意中把彼此距离疏远了。所以,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张岱(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当你在坐出租车时,你随便接一句话,司机师傅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聊着聊着,你会发现这哥们什么都懂,上到世界局势,下到家长里短,没他不能说的。如此“大才”,只是一个司机,简直是白瞎了这个人了。

这种场面就叫“夜航船”,往通俗点说,就是侃大山,吹牛币。他们说的内容有漏洞吗?肯定会漏洞。你用你最擅长最了解的话题去问他,几句问下来,就会发现他说的片面而破碎。当然,很少人会在这种场合去揭短挑刺。因为大家都是耍耍嘴皮子,消磨时间。

审视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见闻、第二层是见解、第三层学术。

见闻是别人的,见解是自己的。聊见解的时候,就能感知对方的深浅了。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都有属于自己行业的“学霸”。你是演员,就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可却自认才华过人,导演、制片人、歌手、摄影...,干了个遍。

我重复再说:在人类的世界,要成为某个行业/职业的资深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而通才型的天才更是稀有少见。而成为被“确认”的天才,更需要自我的探寻、机会的给予,或者遇到能够识别天才的钟子期!

比如江一燕,明明是个演员,非要给自己立建筑大师的人设。在专业人士面前,丢人又丢范。

我们也经常听到某局、某处指点生意之道。

出于某种目的的听者听得点头哈腰,有道行的只是微笑称赞,一笑而过。因为他清楚,这样的“马谡”如果不带资源的创业会死的得快。政府高层领导的技能是协调辖区人事、合理规划并配置资源、人力,他们的专业并不是如果做生意。

你看,见识广级别高的人才都会范“夜航船”的毛病。又何况大多数的泛泛之辈呢?

第三个层次——学术。

见解和学术的区别是啥?见解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学术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取碎片知识几秒钟就可以,探索整理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可能需要花费人一辈子的时间与精力。

而认知是一个体系化的东西,也许你恰好擅长的那个点处于优势,但不能就以为你的认知体系就超越于对方。

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各种博主层出不穷,但千万别把他们说的当做知识。那些名嘴只是在娱乐,有人却把他当学问家了,一开始就搭错线了。

想获取知识只有一种途径,从小老师都告诉我们,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所以,干嘛总是想着讲道理,争个对错?

讲也是因为恰好对方在某个事物/行业/职业的点上是与你是契合的,你们之间在这个点上具有共通性。

大学教授和楼下保安之间无障碍交流的契合点也许是麻将技巧,仅此而已。

两者之间在阐述事件的事实,但并不交流见解。你不能期望刘冰能够懂得丁对他的仁慈。

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念经的念经。
— 智玄法师

时是先生把这句话改得通俗点:

坐庄的坐庄,跑腿的跑腿;演戏的演戏,吃瓜的吃瓜,买票的买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有些事是只能说而不能做的。

凡事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社会运营也是由两套秩序维持着它的运转:

第一套秩序挂在嘴上,是道义仁德;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大众的遵守。很多的时候是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号和嘴里,属于阳。

第二套秩序藏在心里,是事物本质。是潜在水下的,可以做不要说出来,只应用于实际行动,属于阴。

阴阳两者秩序相辅相成,谁都离不开谁。

和孔子差不多同一时代的鬼谷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培养的徒弟个个都是国之栋梁,但他为什么不能像孔子一样被后人传颂,成为万世师表呢?

因为鬼谷子的那套理论属于第二套秩序,只适合“做”而不能“说”,只适合默默使用,不能广而告之,否者会惹祸端!

经常有人说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这个所谓的潜规则,其实就是第二套秩序。

有句话叫:真正的成熟是看透而不说透。指的就是这第二套秩序,它只可被用于实战,但千万不能说。

一个人整天挂在嘴上的事情,往往都是噱头。他正在干的事,往往不能说出来,一说就是祸,一说就是错。

在只能做不能说之后,要迅速用第一套秩序包装起来,披上道德或正义的外衣。不能把利益赤锅锅的呈现在大众面前,否则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世界上真正的高手,都在通过构建故事去影响别人,高手都在讲故事,笨蛋才在讲道理。

当然,那些看穿这些真相的人,都只能看破而不能说破,因为假象必须维持下去,大家才能有条不紊的生活。

上图的他,最大的恶不是坐庄,自己荷包鼓鼓。而是那句真理被有心之人广而告之了。把坐庄的做局之道让全天下人通过一句粗鄙又通俗的方式醒悟了。

另外一些人激起ming.fen,也不是自己富甲天下。而是脱离群众,还以为可以如同当年的刘一手一样几句口号就一呼百应,韭菜继续埋头耕种。

丁只不过是遵循了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道法自然,读法是“道·法·自然”,而非“道法·自然”,其中“法“字为动词,意为效法、遵循。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道理是伤了对方又伤自己身,而且道理对否不重要,能否达成目的才是本质。

所以:讲个P的道理!

结合此文揣摩一二,有酒有肉:沉默是升华之前的呐喊

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沉默的时间与认知也随之滋长。这不是消沉,而是在升华之前的呐喊。那么,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沉默?

因为狭隘者注定逐流,而人性原罪自带攻击性,所以真相必须沉默。

既然又聊到了天道,那就还是附上天道的PPT吧。有些粉丝幻想靠这份PPT挣点小钱,那就让子弹飞一会。只要不用于违法,无节操套用,版权开放免费,署名与否不必计较、挣不挣得到那就看各位本事咯。

道家思想因其博大深远的指导价值,而广被人去参悟体会。常常就是这款首创物里行尖茶道蓝牙音箱,陪我渡过漫长黑夜寻找光明!工作间隙喜欢滴点茶汁而上,涛声随之而起,别有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