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编 | Jean

心理学家说:人会花一生的时间来整理童年,但此生,你是要不停向父母追责、整理童年,还是懂得内心缺憾,自行补上,然后弹个响指,朝着星辰大海继续前行?

原生家庭,本是中性词,但为何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危害的一面?事实上,中国国情下“为了孩子在一起凑合了一辈子”的家庭太多了,但随着新生代的成长,代际矛盾必然加剧。

在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作者塔拉向我们娓娓道来她一步步挣脱原生家庭的故事。她在书中写下: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塔拉在17岁自考进入大学,通过教育完成自我救赎的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白教育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主题源于一本书,市面上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数不胜数。

这是一部新人处女作,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周,仍高居Top1,全美销量破百万册,作者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比尔•盖茨年度荐书 第一名

★美国亚马逊年度编辑选书 第一名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排行 第一名

★ Goodreads读者票选超越米歇尔《成为》,获年度最佳图书

★《洛杉矶时报》最佳传记奖

★《纽约时报》《卫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经济学人》《奥普拉杂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二十多家权威媒体年度图书

比尔盖茨阅读后写下: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翻阅豆瓣书评能看到90%的人被书中的故事吸引、反思,但仍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表达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豆瓣评论所指,作者塔拉有一个糟糕的童年。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一个摩门教的家庭,父亲偏执、控制欲望强烈,痛恨政府、医院,反对孩子去学校读书,想尽一切办法与外界隔绝;母亲性格软弱,唯唯诺诺,家庭出身良好却选择嫁给另一个世界的父亲,从此生活大相径庭;7个兄弟姐妹中,三个有博士学位,四个几乎文盲,经济、情感上受父母控制。

童年塔拉经历的生活是这样的:帮父亲做工捡金属垃圾并分类,被长钉划破大腿,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依然要自己走回家找母亲用草药疗法止血;经历严重车祸后,脖子受伤几乎瘫痪在床上,却因为父亲的偏执,不能去医院,只能听从母亲安排的“能量专家“每天“花几小时想象一个能量泡泡,想象自己被治愈”;被哥哥暴打,将其按进马桶,恐吓她,甚至在为了舞台剧换上舞台服装后,被哥哥鄙视,谩骂成不检点、轻佻…

01

原生家庭糟糕成这样,塔拉究竟如何成为了现在的她?

塔拉在书中描述道,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背景下成长至17岁,在此之前从未进过学校,此后却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她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表示,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许多人表示:为了这段话决定开始看这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世界首富马斯克,也被原生家庭所伤害,最憎恨的人是他的父亲

提到马斯克,舆论大多关注他和他的火箭。最近,马斯克又上热搜了,2021新年之际,他挤掉贝佐斯坐上了世界首富的位置。与此同时,马斯克的女友Grimes在Ins上发布动态,声称患上新冠,但没有透露马斯克和他们的儿子的近况,引发一众网友的好奇。

马斯克和女友Grimes

马斯克一共有过3段婚姻、4个女人和6个孩子,其中前五个孩子皆是由第一任妻子通过试管所生。第六个孩子便是Grimes为其所生。孩子出生后,马斯克还曾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过几张父子照。

马斯克和最小的儿子

我们都知道马斯克为了他的孩子创办了Ad Astra学校,一所被教育界热捧的创新型学校。在孩子面前他努力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在感情里他却算不上是一个好伴侣,他的婚姻有着颇多争议。

埃隆马斯克第一任妻子贾斯汀在与马斯克离婚后,曾评价马斯克的感情: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样的成功需要以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

马斯克频繁更换恋爱对象,只要孩子不要妻子的作风,离不开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

马斯克的童年可以被概括为丧偶育儿的童年。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麦斯克默默忍受丈夫10年家暴后,在其31岁时带着三个孩子辗转八个城市求学。

而马斯克的父亲埃罗尔·马斯克,是他永远都不愿提及的痛点。在马斯克40多岁时接受的一次访谈中,谈起父亲,他说:你不知道他有多糟糕,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罪恶的事情他都做过。从出生开始,他就不断目睹着母亲被父亲家暴和羞辱,即使大着肚子也要被迫干体力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

母亲给予马斯克无尽的支持,包括他的天马行空、勇于探索的特质,但马斯克好胜粗暴的性格和他对待女性的态度很有可能就来源于他的父亲。

原生家庭的伤害给他带来了充满创伤和阴影的童年。在这样的童年时代,马斯克还曾遭受过校园暴力,性格愈发内向。

也正是在这样的年纪,马斯克开始阅读尼采、叔本华,还有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BASIC编程语言》。马斯克用3天学完了6个月的教程,12岁编写出了太空射击游戏Blastar,并被一家公司以500美元的价格买下,小小年纪实现零花钱自由。此后,他的太空探索之梦永不停歇。

1992年,马斯克入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在这里,他开始关注并逐步引领互联网、新能源和太空三个行业。迄今为止,马斯克创办了太空载人火箭、特斯拉汽车和国际支付工具PayPal,他在这三个行业的造诣都令人惊叹。

他突破脑洞的创想,离不开其对物理学的学习,对编程的热爱。马斯克曾说,茫茫知识如同参天大树,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实践中信手拈来,学为其用。在宾大的系统性学习更是打开了马斯克的视野。

从少年时期对编程的学习与热爱到藤校的教育,为他今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马斯克而言,原生家庭的痛虽留下痕迹,但他在追求自我梦想上的成就感、满足感早已超越其他。

03

15岁少年殴打防疫人员致死: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全人教育

塔拉和马斯克都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却在书本中找到了自我,以及生命追求的方向。但这个世界上,仍有那么一批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无知,愚昧的一生。

记得2020年3月疫情较为严重时期,山东泰安市岱岳区一名年仅15岁的少年,强闯某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卡点,被阻拦后暴力动手,将一位73岁高龄的防疫人员活活打死。3月23日,官方通报出来后,瞬间飙升至微博热点。评论区一片哗然。

无论多少岁,死刑就行。

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不要放过他。

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吧!15岁就对老人下这么重的手,出了社会还得了!

73岁了还在防疫一线,本来已经够辛苦了,你不配合还把人殴打致死,真是丧心病狂!

15岁,什么家教让他打死人?

都说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为何后来会变得这么凶残? 桩桩件件的少年杀人事件,尽管背后原因五花八门,但是总逃不开一个问题:孩子的教育

问题少年的背后,几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对孩子的评判,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判断

在塔拉的书中,我们读到塔拉父亲认为学习无用,千方百计的阻止塔拉学习。因为从未去过学校,导致塔拉在刚进入大学时期根本不知道选课是什么,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有着错误的认知。

塔拉母亲则没有百分百反对孩子们学习,有时还会在家教孩子们认识草药、数学,甚至带塔拉去图书馆读书。母亲的间接性教育,哥哥对读书的热爱,直接影响了塔拉,她的主动学习是逃出父亲掌控的世界的唯一渠道。

塔拉受教育的过程,更像一种自我救赎,但她的成长经历使普罗大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好的教育呢?在我们连续发布的教育纪录片文章《他乡的童年》中,讲述了芬兰、犹太、英国等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但所传递的教育观却是相同,好的教育是对一个人道德、学问、艺术、身体、生活等全方面的教育。

好比纪录片里,芬兰三年级的孩子在森林里上课,学习分辨颜色和气味,为一棵树取名大海和风浪。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认识环境与自然,感受生活,是很重要的一课。在这门课上,没有正确答案。在日本,一家幼儿园的草地被故意设计成不平整的样子,校长悄悄耕种,让地里长出花朵,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以精英教育著称的英国,贵族学校中最重要的课程,竟然是体育和道德。

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在教育政策方面,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点,正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几年大力推行的美育、劳育,也是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在唯分数论下的成长路径下所欠缺的素质教育。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长、学校、社会教育出来的。未来,也会成为教育孩子的家长。

04

结语:停止内耗,做有用的事

在原生家庭问题日益被重视的如今,许多人谈家色变,如何逃离原生家庭的创伤,是许多成年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有些人逃离了,有些人身陷囹圄,走在负面情绪的循环中。在所有负面情绪中,恐惧是最显著的。越被恐惧吓到,就越容易裹足不前。逃离的过程,也总会面临巨大的痛苦,压力,烦恼,困难,消耗心神。这种现象叫做内耗。

解决内耗的方法,就是朝着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动。比如,将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事务,主动咨询有经验的前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考虑好事情最坏的结果;永远有Plan B。

无论过程有多曲折、迂回,也要朝着「有用」的方向去走。

CERB人物 | 孙霄兵:不要当空头的政策制定者,教育不能是金字塔模式

“小小年纪有什么活不下去的”,这句话却将3000万孩子推向深渊

人口仅中国1%的犹太民族为什么能成为诺贝尔奖霸主?

为什么英国私立学校培养不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清华学霸决定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