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 ◆

雨水

18 / 02

农历正月初七

转眼之间,今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已经悄然而至。正如诗中所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个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正值新春佳节的尾声,当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不免有些疲倦。而刚刚回温的潮湿天气,也给我们身体带来更多的负担,让我们四肢无力,头脑昏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这个疫情还未结束的春日里,祛除湿气、健运脾胃、提升自身正气显得尤为重要。

养生重点:健脾祛湿

春天万物复苏,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祛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他在《脾胃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也就是说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脾胃的养护,由此可见脾胃的重要性。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脾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及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

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还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雨水节气养生3法

01

药膳粥饮

雨水节气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例如加入健脾益气的中药材,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也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山药红枣粥

▍材料:山药25克,红枣2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红枣去核,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祛湿解困之功效。

02

“艾”护阳气

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湿性重浊”,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如果感觉到自己特别容易滋生寒湿之气,平时又运动比较少,那么可以偶尔用艾草煎水泡脚。

  • 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

  • 家中也可常备艾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健脾益气、护阳强身的功效。

03

睡前揉腹

中医认为,腹部为阴,背部为阳,当春天到来以后,阳气升发,人的后背逐渐开始变热,这时阳气会向腹部蔓延。然而中焦不通、素体虚寒的人,肚子多半会凉飕飕,肚子肉还会软绵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最适合做睡前揉腹来调补阳气、平衡气血,还有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提高睡眠质量。

做法:双手叠放,右手手心按在神阙穴(肚脐眼)上,围绕其以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圈。绕圈按摩的同时,可在腹部的中脘穴和天枢穴上,重点按压一下。

这些做法虽然简单,但关键在于坚持,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逐步养成习惯,才能达到健康调养的目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