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21年中美竞争的核心:科技产业创新成型落地,这次的科技产业创新,是物联网、制造业+云计算大数据、5G通讯、北斗等核心产业横向互联互通生态链发展模式,再加上核心技术成型的垂直供应链模式叠加,而独立垂直供应链发展模式已经让产业没有办法落地。且这个转变的前提体条件是制造业企业要实现硬件产业智能化升级,所以每个制造业都是一个专业产品数字化平台企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但是深圳市政府的政策却偏离了这个方向,前景堪忧。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中国的庚子年,也是世界多事之秋,世界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华为5G被打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深圳楼市疯涨,以下是一些中国2020年的大事:

1.过去的一年,中国大事年签:华为被美国打压,被迫买掉荣耀。

2.北斗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组网,开始100多个国家北斗位置定位的服务。

3.鸿蒙2.0操作系统发布,表面是Android的替代品,其实联想到华为i-Car智能汽车系统,就知道物联网操作系统已经从中国出世。

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V9在北京亦庄开始试点,物联网专业的网路核心技术开始落地实验,再配上亦庄的无人驾驶实验基地,基于物联网特性的未来网络底层技术基本成型。

5.海尔品牌被BrandZ评为唯一的生态品牌,打懵了多年的家电创新的跟随者:美的、海信、格力,海尔随即发布未来4年再造一个海尔,4年后从现在的6000多亿营业额,增加5000亿,到近1.2万亿/年,整个产业界,资本届,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等一脸懵相,海尔的创新到底在哪里?!

6.华为终端公司HiLink力主的开放智联联盟Open Link Assoation12月1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华为、中移动、中电信、小米,阿里,海尔,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百度,京东作为联合发起人,中国的产业跨界连接标准统一作为战略目标,2021年5月进入到标准SDK发布时间节点,这次即将打破中国多年产业联盟连而不盟的困局。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国际社会承受了太大的压抑,企业走向迷茫区,因为不知道未来路在哪里?

美国强盛的根本法宝,

硅谷支撑的科技产业创新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100多年,美国在制造业1900年进入到全球第一的地位后,开始进入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的科技产业创新时代,且以硅谷为代表,不是简单的科技创新时代,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从德国引进了大量的科学家后,科技产业创新时代迎来更辉煌的时代,美国也开始进入产业链全球化时代,以朝鲜战争中的日本为典型代表,日本借助朝鲜战争,短时间引进美国技术,快速恢复全球产业链也开创了日本电子产业与汽车时代,以及马歇尔计划为核心的欧洲复兴时代,也是美国科技产业产业链扩展的结果,但是从2010年后,自从苹果、Google引领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再也没有新产业的形成,美国开始走向衰落,2020年的防疫失败,更是洞穿了美国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底层漏洞,中美开始进入恶意相向,贸易战、芯片战、金融战、政治战等等都开始上场,国内“公知”们也歇斯底里发声,全世界开始出现一个“怪物”,中国,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中国的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科技产业思想、理论、战略、路径、方法、机遇、危机等是什么?只有国家大宏观战略里面:中国之百年之大变局,但是这个机遇该如何展现,中小企业该如何合力,迎接这个时代,都是在“盲人摸象”,其实我们时代已来,着力点:科技产业创新。具象化:物联网数字智慧产业,又以消费物联网智慧家庭为核心点。

1.为什么 这次科技产业创新转移到中国?历史性机遇是什么?首先是制造业规模,中国 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其次是工业门类齐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从全工业门类到新兴产业譬如通讯、高铁、北斗、家电等核心优势门类在全球凸显,具有全门类工业制造业基础能力,科技产业创新需要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基础,这个也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焦虑的核心,打造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核心制度优势,中国 的强政府能力在一些规模化系统化创新与构建上,构建超大规模的场景能力,譬如,高铁的系统,超大强战略投资能力,很容易解决创新的大系统与强规模。譬如北斗的系统开发,投入30年,30万科研人员的奋战,终于在2020年完成。再者像无人驾驶5G通讯场景,这个投入也是超级投入的,这个撑起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最强架构,可能也只有中国才能建立起这样的基础设施,这个才能解释特斯拉只有来中国才能发展壮大吧。这个就是制度在未来科技产业创新中的优势。这个已经远远超越欧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力量,因为资本的力量的战略周期以及规模远远弱于国家科技产业战略的周期与规模。最后,市场能力的扩张,经过4 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内的民营经济市场扩张能力远远强于欧美国家,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数量加上市场化扩张能力上。还有,中国的人才规模,这个 也是能够满足当下科技产业创新的核心基础,因为物联网时代,会全面渗透各行各业的智能制造里面,以及未来科技服务业里面,还有大量数字衍生的产业里面,只是没有清晰的科技产业战略路径,就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就像7万硕士做快递,就是一个例证。最后,就是独立的政治体系几乎是单一民族消费习惯的单一大市场,14 亿人的大市场,未来会对全球的科技、产业、服务、人才等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提供创新的巨大市场,这也是“内循环”真正的规模动力,不是简单的出口转内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科技产业演进的数量级的规模价值升级,物联网将带来更大规模价值-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

2.中国面临的时代机遇及问题。中国时代的来领,大家都很兴奋,但是现实生活又都很盲从,譬如,中国需要担心现在的中美国脱钩吗?深圳的房价问题解决方法的核心是什么?2003年,深圳的房价为什么没有涨起来?中国需要担心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吗?到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已经经历过过去10年的盲目创新驱动,绝大多数都是铩羽而归,损失惨重。深圳、上海、北京的写字楼的空置率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什么国家“全民创新,万人创业”没有带来真正的创新,而是财富的毁灭,以及青年人失去的职业培训期?因为,中国过去200年没有经历过科技产业创新的历程,不知道该如何迎接中国时代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家庭产业核心架构思想-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

1) 科技产业创新的思想,这是中国现在最为混乱的根源。所有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在不同时期,特别是在大变局时期,是有自己的核心规律的,譬如,这次的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已经深刻影响到制造业升级与供应链重构、服务业创新与自动化、数字衍生产业发展、以及未来数字金融嵌入这个整体架构中,而这种架构的形成,又驱动社会企业与个人的重新分工,而这种重新分工将深刻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企业生态能力的形成路径,这个对于现今的企业才是核心的需要理解的部分。而现今的全球企业,在消费物联网的发展云端架构与商业架构都是依据互联网的模式在发展,最后都形成了物联网的信息孤岛,强制割裂了消费者权益,没有形成消费者的持续市场动力来源。美国的苹果、亚马逊、谷歌等企业,中国的小米、阿里、华为、海尔等企业也在等待整体科技产业思想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家庭生态全景图—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

而这个思想的突破与建立,决定了我们的战略思维,解决为什么中国要启动“双循环战略“,内循环到底要解决的是老的内需,还是创新的科技产业落地的模式,假如中国推进了最新的未来30年科技产业落地,主导了新科技产业的生态接入权,那样就是中国主导且与全世界合作一起构建未来的科技产业的生态链加供应链的协同,中国怕跟美国脱钩吗?可能需要主动跟美国脱钩了,等待自己的新科技产业动能形成与驱动了,那台湾在科技产业上只有主动接入中国的新科技产业生态,且接收中国主导的全球新科技产业生态利益分配机制,那台湾的经济与科技交流就是由台湾经济自己去考虑的事情了。下一个全球科技产业创新的经济因为将过去科技发展的100多年的经济成就融合发展了,且以硬件制造业供应链为基础,物联网的互联互通有彻底升华了自动化物联网服务业的形成,从制造业升级、供应链重构、服务业自动化、数字技术管理、数字金融的新分配机制与效率的形成,会让新科技产业创造一个数量级新经济规模的诞生,这个才是解决全球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根本手段,全球会从制造业供应链的分配机制,走向生态链+供应链结合分配机制上演进,会再次主导全球分工与全球分配机制,而这个机制就是未来全球的主导战略,全球没有G2,只有G1,这次的竞争是白热化的,生死攸关的,所以这次特朗普的目标没有错,希拉里就说过,欧美怎么能够容纳14亿中国人过上上等人生活,那欧美何处何从?所以特朗普需要拟制华为5G的发展,争取时间弥补新科技产业形成需要的元素与时间,但是中国自己在质变的当下,缺乏科技产业创新思想,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历史这次选择了中国,希望中国朝野统一思想,宁静致远。而不要2年增加4万家半导体公司的闹剧重演,浪费了新科技产业经济动能。而新科技产业的形成又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深圳人创业的春天即将到来,谁会化几辈子的钱去买房子?会有一个真正全民创新,万人创业的时代,就像深圳1999年到2007年的数码电子创新的时代的到来,而新的分配机制会向科技创造方向倾斜,创造大量的新就业高价值岗位,我们的硕士生、本科生何必要去送快递,未来快递作为精准服务可能要自动化了。

2) 科技产业创新的理论。因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通讯、北斗等科技产业的发展,让产业垂直产业链发展的逻辑发生了互联互通的深刻变化,垂直产业链发展思维结合横向融合生态链发展,生态链理论是核心这次突破企业瓶颈的理论。譬如,企业定位战略可能就是最核心的战略,多元化企业可能就没有未来。而现在不少企业,都开始不自觉地走入无边界创新,像华为的手机、电视、手表、汽车……空调企业海信还担心华为做空调……小米、百度、蚂蚁等等都在无边界扩张上硬件、金融等错乱的无边界走向内力的消耗……生态理论的构建,也在影响中国各级政府的科技产业部门的决策,已经造成了全国做半导体等错误的管理思维中,因为没有清晰的生态链理论支撑,就形成了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各种投资收割各地政府的智商税的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与政府信用的浪费。而生态理论又衍生了新的理论体系,生态平台品牌、数字品牌、服务品牌、服务平台品牌、基于自动化服务数字架构、全周期生态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场景构建理论、物联网数字产权与价值分配理论、物联网的用户共享理论、生态链价值分配理论、物联网渠道变革理论、以及生态区域规划与发展新理论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家庭商业架构理论-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

3) 企业产业升级的方法,硬件企业升级的目标,智能硬件专业数字平台型企业,需要弥补的是智能化的物联网链接的技术。自己的企业要升级为数字企业和数字驱动的服务开发型企业,硬件要满足物联网全周期生命周期管理的性能比的企业,而不是硬件性价比的企业。制造业企业升级,必须从场景设计开始,深化底层技术与算法的突破,从而形成企业特定的数字,顺便可以演进企业独有的原生自动化服务。

“跨界打劫”是时下比较流行的词,不少企业都在进行跨界创新产品,在物联网场景对于新产品需求与供应链内部控制的逻辑的产物,也都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中心制平台的逻辑的结果,但是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智能化产品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创新产品的定义,仅仅是链接上“Wi-Fi”和增加了APP的交互。真正需要硬件产品智能化升级,核心底层的技术需要突破,而这种技术的来源核心,还是靠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创新迭代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来的,一定不可能是靠收割“山寨”的制造产能演进过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制造业的价值与升级的必须性,物联网时代,每个制造业都是一个专业产品数字化平台企业,都是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而深圳近期的政策对于数字经济的其实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深圳每逼走一家制造业龙头企业,就是在毁灭一个专业数字平台企业,减少一个数字经济元素,就是在给深圳数字经济14.5规划一个“南辕北辙”政策执行之殇,所以,深圳 必须要让企业在深圳完成核心数字平台升级完成后,再进行总部经济的规划,而不是让企业先迁走企业的研发部门,不然,离开深圳的企业很难有完善的生态资源协助企业升级,未来5年是企业升级的生死5年,也是深圳数字经济形成的5年,不是“腾笼换鸟”的5年,更不是招商引资的总部经济的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数字场景化构建-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

4) 政府与产业协会的使命,架构未来的科技产业结构,协助企业找到自己的定位。且协助企业升级的目标、路径以及核心外部生态资源,制定合适的产业升级政策,合适的税收流程与逻辑,给与一定的人才政策,从思想、理论、方法、资源、政策、资本等环节给予企业合适的帮助。特别是创新大场景上,提供政策坚定支持。其次,各级政府一定要求产业协会的使命,就是带来远见与方向,在大变局的时代下,协会的使命更重要了,协会需要有架构产业结构的能力,协会内部企业要形成生态能力,协会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理论、路径、方法,帮助企业定位、卡位、盈利模式构建,还需要政府赋能的力量,才能协助企业与政府一起来完成这次科技产业创新与企业升级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家庭产业架构-深圳市智慧家庭协会

深圳向左,天堂向右

从2019年开始,深圳科技园的办公楼就开始大量空置,2019年深圳民营企业投资萎缩不到3%的增长率,早就反应了民营企业的在产业升级以及新产业机遇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刚开始以为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困境,后来发现这个也不是核心原因。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以及政府救助款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找到产业升级和市场增长的动力的情况下,排除疫情物资的生产,其余还是处在萎缩状态,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可能永远不会来了,就造成了大量的深圳老企业解散公司或者搬到内地,节省成本,而挪腾出来的资金变成杀向楼市的资金,深圳民营企业因为无望而转向炒楼。楼价高企,又扼杀了年轻人在深圳成长的路,白石洲、大冲社区的改建,又扼杀了年轻的有效的栖息地,年轻人首先被P2P洗劫,后面在无奈的情况下拿起“劳动法”屠刀杀向小企业资本家“老板”,不少创新型中小企业最后都是被劳动仲裁最后一刀把小企业主的“心血”给杀死的,中国劳动法是1994年制定,1995年执行实施的劳动法,当年主要保护在艰苦的环境下的体力劳动者,2018年修订,还是没有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劳工关系,不少在严重通货膨胀下的中国科技中小企业,一人一岗,不少员工早就不是1995下的弱势群体了,且都是关键岗位,都可以唱着歌让老板炒人赔2N钱的员工了,很多中小企业主卖房创业投资最后做成的技术,等待产业化的过程中,被员工卖出去发财已经是不少大企业和投资者发财的核心路径,当年华为让所有员工辞职,重聘,且加大反腐力度,才维护了唯一民营企业的强大,这次挺身救中国,但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主,最后只能变成了”老赖“,工作不努力,也没有办法有业绩,混上班,下班赚外快,熬干了青春,在深圳安家无望,带着深圳的见识,而没有深圳的技能,最后发起对深圳的革命,离开深圳,在线“视频”带货,走向了无有效职业积累的“激情人生“…… 而企业员工腐败已经在开始压垮整个营商环境,员工在线兼职、收取回扣、炒单等等整体在吞噬民营企业资本的生命,企业不敢培养人才,不能给年轻人包容了,企业只有开展“欧米巴”管理,这个管理把大团队变成小团队,短期利益,即时赚钱,即时分配,但是毁掉了大量民营企业的长周期与规模化企业升级的战略部署,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的获得的经济成果开始向内卷化、短视化方向发展,没有年轻人,算深圳吗?没有民营企业,那是一个活跃的深圳吗?但是深圳民营企业的有什么能力与本事来承担货币超发、教育失败、独生子女问题、劳动法纠缠、国家发展百年机遇。因为疫情和香港的当下,香港已经成为深圳的“负担”,前海地区的办公空间空置率更大,因为这是给香港青年预留的创业环境,但是从科技的角度来讲,香港科技创业的青年来深圳如何培养竞争力?

深圳向左,天堂向右,2002年的质问,在20年后又在深圳回响,2002年,是改革开放,敢闯敢试下的欲望膨胀与毁灭的生死拷问,过去10年,是深圳辉煌的10年,也是深圳迷惘的10年,深圳被总书记给予的厚望(粤港澳大弯区的龙头)变成了盲目没有战略清晰目标没有清晰定位也变成快速内卷化的一个城市,房价上涨,企业外迁,中青年人“断舍离”,深圳从一个欲望之都转变成民营企业无欲望之都,颓废之都,为什么?深圳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哪里去了?一个个青年在劳动仲裁推卸责任的情况下在追杀民营中小企业主的深圳,一个个青年没有很好地被培养的深圳,一个个青年也不愿意被培养的深圳,企业培养一个合格的初级人才,最少需要3年时间,一个合格的中层干部需要8年,而我们的工程师的职业平均周期只有9个月,人才岗位培养从2000年3个成功一个,到科技核心岗位20人不一定能成功一人,如何成长?深圳的企业家的责任精神都去哪里了?深圳的管理干部敢打敢干的突破能力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疫情更放大了深圳的问题,写字楼的空置率越来越高,整个官员都在忙招商总部经济,招商GDP,等深圳为恒大付出1000多亿,华为荣耀2000多亿后,深圳一下子一年的财政盈余没了,再回头看,深圳好像变成了一个内地的城市,一个靠从广州招商恒大的深圳。

深圳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缺乏勇气,企业家已经算有小成,有房有车有钱,官员也缺乏勇气,深圳盘子大了,被总书记给予厚望,不敢出问题了,但是核心深圳人本身就是有勇气有突破力的人来深圳的,那为什么现在没有勇气了呢?

其实,深圳已经处在同华为一样进入“无人区”的危险境地,深圳的定位,深圳的战略,深圳历史使命,深圳已经浪费战略目标方向10年了,培养了大疆、华大基因、优必选、柔宇科技、光启的10年,但是谁能主导深圳、主导中国、主导世界。有谁能承担深圳科技产业创新的创新力与价值创新使命。现在房价高企,青年人栖息地丧失,民营企业利润微薄的当下,还有一些离不开的深圳人,留给深圳的时间最多5年,因为华为在5G领先世界也只有3年,现在中美竞争的核心着力点:科技产业创新,产业支点,物联网数字智慧产业,以智慧家庭产业为重头炮。加大思想创新力度,加大理论创新方法,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突破自我,落实科技产业创新步伐,布局新科技产业创新架构与生态环境,推进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无人驾驶汽车等物联网数字智慧产业一步一步推进下去,形成深圳基于5G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深圳数字经济,而不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数据经济,只有立足于深圳制造业的核心基础与产品化能力的基础上,深圳才有未来。深圳只有创造更大科技产业价值,做大“大饼”,才能解决眼前的深圳、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经济困境,去解决全球的货币超发的问题,才能让深圳的创新精神重新回到每个新老深圳人的心里。

深圳,2021年,天堂向左,深圳向……?中美的竞争的核心着力点是:创新科技产业的形成,时间窗只有5年,因为正好在5G通讯物联网领域华为技术的领先,以及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的诞生,其实华为也只能在5G领域,领先世界3年,但是这个优势美国早已经醒悟,才有打压华为,以及后面打压“粤海街道办”,这个科技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正是深圳的核心优势,而不是深圳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物联网时代的当下,深圳去弥补大学的不足来以技术立市,招商总部基地,而迁出公司核心研发部,都是过去10年深圳腾笼换鸟的错误政策,创新科技产业的形成需要立足于产业基础,需要领先的突破思想,引领全球的科技产业理论,以及核心支点技术产业积累的企业,还有统一新思想的政府产业配套干部,需要整体化一的战略定性,核心,就是14.5的整体规划。

中国百年之大变局,就是中国,乃至深圳的创新科技产业的形成,只有深圳才能带领中国,先行先试,突破思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更高格局,更远眼界,更强使命,更严密组织能力,更大战略定性,更务实的行为作风,更准着力点,智慧家庭产业,才能驱动深圳“脱虚向实”,重新回到深圳初始定位,才能促进深圳的重生,乃至中国百年之国运恒昌。

后记:深圳房价太高,我们都希望看看苏州是否成承担起中国科技产业形成的历史使命,但是苏州的工业基础可能更好,但是核心企业与技术产品化能力、市场能力确实太弱。

智慧家庭产业,是物联网数字智慧产业核心,因为不管是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智慧办公、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等领域,都是依据家庭消费为基础的,且因为这个场景非常艰难,由消费者驱动,占据整体物联网的70%的消费总额,且任何产业的形成,都是由消费驱动的,而人是以家庭为中心,需求的发出与交易的支付都是以家庭消费为中心,且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好时代,最大的核心诉求是服务需求巨大,如何解决这个老龄好的服务诉求,只有智慧家庭的服务自动化才能解决,从应急服务转向数字支撑的前置服务和服务自动化才能满足中国未来30年的老龄化的到来,智慧养老、智慧医疗保健、智慧美食、智慧健身娱乐等等,不然,孩子就不敢多生几个孙子了。

未来5年,就是深圳承担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责任的5年,但是过去10年的战略失误,还好有华为等一流企业战略的惯性来弥补,我们还有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错过这5年,就是深圳之“罪”,醒醒吧!深圳,醒醒吧,2021-2025,从智慧家庭到智慧工厂,才是深圳开始起步的路,不是大学,不是总部经济,不是房地产,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深圳新科技产业的形成,需要新科技产业的中试平台,落地场景实验,需要整体的规划与思想的创新,我们只有5年时间,深圳的14.5规划的着力点不准,立刻毁掉深圳,毁掉中国百年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毁掉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积累,中国的儿女还是会认为“美国的月亮圆”,台湾还是走向美国生态链加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