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奶奶,杨爱芝,出生于1947年12月1日,汉族,是一名退休教师。

奶奶小时候条件艰苦,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好,能吃上玉米面馍就非常不错了,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哪里烂了就补个大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哥哥姐姐穿不上的衣服再给弟弟妹妹穿,总归是十分节俭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善,但家里仍十分贫穷。奶奶很小就开始干活了,帮着家里割草、捡柴火、做饭。因为重男轻女,村里女孩能上完学的不多,大多只是上两年学,学会记工分就行了,可奶奶例外。

奶奶上学较晚,九岁才开始上学。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境贫寒、思想落后等种种原因,十八岁初中毕业后便不再上学,十九岁时随朋友一起去寺河教书,那时候还是民办教师,每月没有工资,只有工分,一天十个公分,一年到头才换成钱。村里分为几个队,队长总是说女人怎么能挣这么多钱,十个工分非得按八个算。

奶奶与爷爷结婚后,便到车窑教书,校长待人很好,把奶奶等一些民办教师报给了上级,国家才知道有这些人。后来国家把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后,奶奶每月终于有工资。当时爷爷的母亲住在家里,因为爷爷在外面工作,奶奶不得不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由于老奶看不见,奶奶只能每天早上做好饭再去学校,趁着中午大课间时,又赶紧跑回家做饭。老奶的脾气不好,因为年龄大了,双眼看不见,不知道时间,时常半夜起来责怪奶奶没让她吃饭,但奶奶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没有一句怨言。

奶奶教书一直到退休,前前后后有30年左右。2009年奶奶突发脑梗,好在抢救及时她坚强地挺了过来,但因此落下了病根,通过不断康复训练。奶奶能用拐杖走路,但腿脚还是不便,行动很慢。

现在,每次去奶奶家,她总是要翻箱倒柜的拿出所有好吃的、好喝的给我们,还要给我和哥哥零花钱。她对自己十分节俭,但对别人十分大方。每次别人有困难时,奶奶总是尽她所能的去帮助别人。

奶奶的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但她的勤劳节俭、顽强坚毅、贤惠孝顺值得我铭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