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荀子·哀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江大河的两岸,可以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能够承载时代更迭和历史兴衰的重要载体。水能够滋养万物,泽被苍生,但也能够翻云覆雨,搅乱世界的秩序。人类若是能够充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妥善利用,必定能够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华夏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找着能够和“水”和平共处的方法,远古时期就曾有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神话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兴修水利,又开凿郑国渠,润泽了后世四百余年。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于修建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到了现代,中国也有一项极为浩大的水利工程,造福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它就是名扬四海,堪称中国最牛水利工程的三峡大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禹治水雕像

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对于中国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了保护三峡大坝的安全,国家也是做出了很多措施,所以三峡大坝才有说不怕核武器攻击的底气。三峡大坝的修建并非是一日之功,而是经过了严格考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得以完成的。要说修建三峡大坝这一想法的起源,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后。

▲三峡大坝

当时,孙中山先生就对中国的基建工程进行了仔细的考察,而兴修水利则是这次考察的重点对象。为此孙中山先生还特地去往三峡进行考察,正巧这同一时期,也有一些西方工程师前来三峡进行勘测,最终他们都一致认为,若是能在此地修建大坝就可以为国家的电力提供极大的保障。而这也是后来我们要修建三峡大坝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长江洪灾旧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长江三峡长期泛滥的水患问题。常年出现的洪灾,使得居住在长江地区的人们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峡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洪灾,为此国家在多方商议之后,最终确定了三峡大坝的修建方案。

三峡大坝落成以后,此地依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在数次自然灾害的侵蚀打击下,仍然傲然挺立,没有丝毫动摇,成为了造福一方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可是在战争中,水利工程向来都是敌人重点攻击的对象,二战时期就曾有过大坝被炸毁从而引发巨大灾难的事件。那是什么样的保护秘诀才能让中国敢称三峡大坝不怕核武器的攻击呢?三峡大坝究竟有何特别?为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也撰文释疑,表示三峡大坝具备了一定的抗击核武器攻击的能力,并不会对下游产生太大的洪水威胁。

▲南非核武器

三峡大坝体量巨大,在修建的过程中就运用了无数的巨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才建造而成的。据统计,建造它所耗费的建材足有2700万吨混凝土和不计其数的钢材。可以说,仅仅依靠其工程自身的重力,就能够保证它的稳定性。这样一来,三峡大坝如同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防爆能力之强悍并不是一般武器能够损毁的。

▲三峡大坝航拍

此外,为了测试三峡大坝的坚固程度,我国还曾模拟过7次核武器轰炸模拟大坝的实验。从实验数据显示来看,想要彻底击垮三峡大坝,就需要至少300吨以上的炸药。而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毫不费力地调动如此庞大的炸药,并实现对三峡大坝的精准打击。再加上三峡大坝修筑的结构独特又起到了另一层保护,就算不幸被击中了,也不会对长江下游造成水患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峡大坝泄洪

事实上,我国对于三峡大坝的保护还远不止于此。因为三峡大坝处在长江腹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天然的优势,具有天然的防空能力。所以即使战争爆发,大坝成为战争的目标针对点,敌人也很难对它进行破坏攻击。再加之我国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固,设置了重重保障,最终使得三峡大坝被最为严密防空体系所保护。

▲三峡大坝

与此同时,我国还在周边部署了作战人员,从海陆空三个方向进行了层层保护,将三峡大坝牢牢地守在其间。并且还配置了相应的武器装备,不仅用先进的反导防御系统进行全盘布防,还设置了解放军新型反导系统的三道防空网络。其中包含有各种的防御雷达和作战系统,要是若敌人接触到三峡大坝的主要区域,那么这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就会进行拦截和击落。而大气层内部的立体拦截系统还包括了对空导弹和各种类型作战飞机,同时进行保障工作。

结语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有了这重重的保护,我们才能自信且坚定的说出,三峡大坝根本不惧怕任何外力威胁,而外媒口中要借攻击三峡大坝来打垮中国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参考资料:

《荀子·哀公》

《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