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老师讨论期末成绩的时候,一位长期在中低段教语文的老师说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们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都很好,每次考试不是100就是90多,班级的平均分都能达到95左右。可是,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慢慢就开始拉开距离了。不仅高分的人数少了,而且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距离也相差很大。而且,这种情况在语文科目上,更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也深有感受。其实,这就是很多家长口中常常说的“三年级现象”。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次考试都能考得很好,可是到了三年级以后,孩子们的差距就慢慢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其实,对于老师们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

  • 首先,一二年级以后,学习的难度开始增大。

就拿语文来说,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基本是以识字、认字背诵为主。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也大多都是靠机械记忆就能完成。这就是为什么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的各种背诵滚瓜烂熟。

而都到了三年级以后,语文学习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学习写作文。这个时候,还是单靠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有了转变。

阅读能力的理解,不仅体现在语文的学习上,而且也体现在数学等其他科目上。

  • 其次,学习习惯的差异,也开始在三年级发生变化。

在学生刚进入小学的前两年,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业习惯等等,都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已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上,开始有了主动性。很多事情,他们不用家长老师追着屁股后面督促,自己就能做好。他们比那些依赖家长督促的学生,更能感觉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年级现象”容易发生在哪些学生身上?

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好,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现在一些学习习惯不好,或者专注力比较差等这一类的学生身上。

“三年级现象”很可怕?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可能比较高,一二年级时候,孩子都能考高的分数,到了三年级以后,也一样拿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他们看到考试分数的时候,简单地就认为这是孩子退步的表现。甚至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可能就是“学困生”开始不停地给孩子报补习班之类的。三年级出现的这种显现象只是一个信号,并不能就此给孩子贴上“学困生”的标签。

其实,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更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到了三年级以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这确实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一道“分水岭”警戒线。

在三年级以后,家长们更应该注重孩子这些方面的问题。

  • 自律

“我家孩子从小就没报过什么补习班,孩子的学习我都没怎么管过。”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有学霸家长分享的环节。这是一些高年级学习好的学生家长经常说的话。这话说得真是让其他家长又羡慕又嫉妒!

那些家长没怎么管的孩子,学习成绩还那么好?我家孩子天天去上补习班,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因为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律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认真做,每天该做什么,该学什么,真的不用父母操心。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花越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在孩子长大的时候,需要父母操心的就越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真的很有必要一遍又一遍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不管在哪个年级都一样。

阅读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这并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效的。但是那些一直爱看书的孩子的优势,在年级越高的时候,越能体现出来。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语感”,有些学生看到题目的时候,马上就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能很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而这种优势,并不单单只体现在语文科目上,在其他科目上也有很大的优势。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下去。

我有话说:

“三年级现象”并不可怕,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需要的都是对自己学生和孩子足够的了解,并能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