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王景愚到广东采风,朋友请他吃当地特色“罐闷鸡”,吃着吃着,他来了灵感。

这只鸡,色、香、味俱全,就是没煮烂。鸡筋比橡皮筋还结实,弹性十足,很难对付。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编剧的他,竟然吃得一身大汗。一边吃,他一边就在想,怎么在舞台上,光凭肢体语言来表演一个人吃鸡的过程呢?

于是一个哑剧小品《吃鸡》,就这么创作出来了。

所以说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最富有感染力。1963年,在北京饭店元旦文艺晚会上,王景愚把这个哑剧小品《吃鸡》首次表演,观众哪看过这么逗乐的喜剧形式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

在座的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与民同乐,也笑得眼泪直流。就此,哑剧一炮打响,传遍整个北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的王景愚。

过了几年,“十年”开始,有人说王景愚通过《吃鸡》“攻击社会主义”,是用“一只煮不烂、做不熟、吃不动的鸡”,讽刺“社会现实”,挑动“群众对社会生活的不满”。

结果这个节目被一批十年,上纲上线,让王景愚受了十多年的惊吓,看到鸡就打哆嗦。

到了1983年,央视第一次直播春晚。第一次搞晚会,导演黄一鹤想搞点特色出来,于是设置了晚会主持人这个角色。

过去电视晚会是没有主持人一说的,这次直播春晚,因为有观众打进电话来点播节目,总要有个人在电视上把点播的意见给念出来,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互动一下。而这个角色必须要懂得一点电视台的规则和要求,比如站在舞台上他得知道什么话能在电视上说,什么又不能说。

当时的央视,只有赵忠祥等三个播音员,但黄一鹤觉得并不合适,他想春晚啊,要喜庆,要能活跃气氛的欢乐喜剧人,于是当时最火的相声演员马季和姜昆被首选。

光两个男的不好看,得有女的,就找了当时非常火的刘晓庆。

然后又怕相声演员嘴太贫。所以就想找个学院派,就想到了王景愚,王景愚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当时演了很多特别有内涵的喜剧,加上长得一副“一本正经”的喜感脸,就定了是他。

就这样,第一届春晚三男一女的主持人天团诞生了。

真人版四大主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画版四大主持人。

另外,黄一鹤还有一个小心思。他请表演科班出身的王景愚出任主持人,本意是用来镇场的,当时有个要求,所有主持人还得表演节目。

策划组希望王景愚能表演哑剧《吃鸡》,王景愚听了吓了一跳,本能的拒绝了。

01

从1967年开始,全国春节就不放假了,此后“革命化春节”,中国“年”是在1979年复苏的,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

所以人们对1983年央视的第一次直播春晚,报以了极大的关注度。

越是被关注,王景愚越是心有余悸,“春晚”开播前一个星期,《吃鸡》仍然没有定下来。策划组急了,派马季、姜昆做他的思想工作,三人在房间里开起了小会。

王景愚解释说:“《吃鸡》这节目上春节晚会不行,无主题,容易让人说‘庸俗’、‘胡闹’。”

他还是不想在节目里编排,在被人看来乐不可支的小品,给他曾带来抑郁症的伤害,真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姜昆劝他:“我那《如此照相》都说了,开始还怕人打右派呢,不也没事吗?”

王景愚说:“你那《如此照相》突出政治,寻找社会的大主题。我这《吃鸡》突出什么,突出‘吃’字儿?”

这提醒了大家,这场春节晚会,要突出的主题是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他们一边用餐,一边找来策划组几个人讨论。

马季出人意料的说:“咱们要胆子大的话,就突出一个字儿‘乐’。十几年了。老百姓没怎么乐,为什么粉碎“四人帮”以后相声那么受欢迎,就是大家伙需要乐。咱们春节晚会的节目,也别讲太多的政治化的词儿、也不要这方面的节目,让大家笑好了,节过好了,节目就成功了!”

在当时,说这几句话挺了不起的。

最后,编导们定了晚会的调子——“欢乐,向上”。

王景愚还是犹豫不决,黄一鹤和策划组边继续攻王景愚的“思想堡垒”,边和领导汇报。最后,王景愚看了领导的批示才终于松了口。

为了给王景愚减压,马季和姜昆帮他设计一个“铺平垫稳”,把《吃鸡》变成顺理成章和集体贡献,这样的话,就算最后出问题,也是大家一起承担。

这个建议被黄一鹤采纳,王景愚也非常高兴,他终于定下心来,在春晚上好好表演一回《吃鸡》。

马季、姜昆帮王景愚做了这样的“设计”:

在斯琴高娃和严顺开一起扮成虎妞和祥子“逛厂甸”的时候,王景愚端着一盘烧鸡从斯琴高娃(《骆驼祥子》里虎妞的打扮)旁边经过,斯琴高娃一扒拉王景愚:“卖鸡的,多少钱?”

王景愚一个趔趄,烧鸡掉在了地上(这个估计是意外),他对斯琴高娃解释:“这是我演出的道具,不卖”。

斯琴高娃在后面撇了撇嘴:“德行!”

过了一会儿,马季邀请王景愚上场了:下面一个节目由王景愚表演《吃鸡》。

王景愚端着个空盘子跑上台,焦急的问道:“我马季,我鸡没了,没道具我怎么演呀?”

马季调侃:“不是飞了吧,这屋里太热。”

王景愚很着急:“烧鸡能飞吗?”

这时候,镜头一转,姜昆正蹲在演播大厅的角落里啃鸡呢,只见他嘴里塞满了鸡腿,吃得正香,马季气不打一处来:“姜昆,你干什么呢,你怎么把王景愚演戏的鸡给偷吃了,人家怎么演,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昆一听大吃一惊,“谁说这是道具,这是真的烧鸡”,忙辩解:“马老师,我太饿了,都两个小时了,也不……那什么……”马季上前要批评他,姜昆赶紧将一块鸡肉塞进马季的嘴里。

“吃人家的嘴短”的马季立刻变了态度,转而埋怨王景愚:“你这人也是,没道具你就不能表演了吗?你给大家来个无实物表演。”

马季沾沾自喜,把藏在背后的鸡肉拿出来,刚要往嘴里放,一看不对:“姜昆,你给我这是什么部位?”

原来姜昆一着急,把鸡屁股臀尖那块塞他手里了,观众哗然大笑,《吃鸡》表演开始有了前因后果,我问王景愚:“这是剧中的一部分,你演不演,你不演整台戏就进行不下去了。”

其实,王景愚已经乐不可支了,信心十足地演了《吃鸡》。

接着,马季让刘晓庆报幕,刘晓庆正式说出了“下一个节目,喜剧小品《吃鸡》”。

从此,“小品”这个名词在春晚上首次被正式报出(之前有非正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中,王景愚一会儿用锤子砸鸡骨头,一会儿用钳子拧鸡肉上的筋,再加上他那张大嘴特别有喜剧效果。结果,《吃鸡》让人笑得前仰后翻,还把金龟子刘纯燕笑得合不拢嘴。

春晚之后,王景愚走大街上会被称为“吃鸡的”。

这个称呼,被王景愚视为极大的“侮辱”。

02

王景愚是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春晚之前,他主演了一系列知名的话剧,如《枫叶红了的时候》和《可口可笑》,并在《威尼斯商人》中成功演绎了夏洛克,获得了文化部表演一等奖。

当时的他,正是文艺界的大腕。

《吃鸡》火了,王景愚也火了。之后几年,他成了春晚的常客,在春晚上又表演了两次哑剧,而还提携了同为哑剧演员的游本昌上了春晚。

但在一次文艺研讨会上,一位老前辈批评了他:王景愚你是演“夏洛克”的,还得了奖。没想到,你现在却去演《吃鸡》这种浅薄的作品,让人惋惜和痛心,哗众取宠会毁掉你前途的。

这一句话,像用大锤狠狠在他的心头敲了一击。

每次,王景愚走到大街上,总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看,那个吃鸡的。”

有老板想让他担任鸡肉加工厂的顾问,甚至连记者采访王景愚都会直呼:“吃鸡的”。

这样的称呼在王景愚心里几乎相当于侮辱,搞了半辈子话剧,最后成了‘吃鸡的’,他想,我是一个搞高雅艺术的啊。

最厉害的一次是在一家快餐店里吃炸鸡腿,又被人围观了,还到处招呼人来看:“看,吃鸡的那人,这回吃真的了。”

更过分的是,就在王景愚拿着炸鸡腿啃的时候,有人还给他拍了照,这让王景愚瞬间火冒三丈,他找到那个拍照的围观群众:“你要是敢把照片上报,我就去法院告你。”

在国外,哑剧实际上是一种文雅和高深的艺术,哑剧演员被赞为“无言的诗人”,有极高的社会位置。但80、90年代的中国,还是用逗乐的心态对待哑剧、小品,这种轻视,让王景愚太不能接受了。

此后,王景愚创作出《指挥家》、《足球守门员》、《宴会》、《走钢丝》、《不自量力》、《公文旅行》、《虎打武松》、《冷与暖》、《电视纠纷》、《一事无成》等十来个哑剧作品,就是回避《吃鸡》这个小品。

1997年,王景愚受邀到美国演出,他准备了两个节目《走钢丝》和《幸福绳》。主办方找到他,说观众希望他能演《吃鸡》。

这句话让王景愚脸色一沉,但主办方接下来的话让他释然了,对方表示,很多华人和华侨都喜欢《吃鸡》,他们希望看到《吃鸡》,也是为了寻找以前关于春节的记忆和念想,回忆起当年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晚的快乐时光。

王景愚感动了,他没想到《吃鸡》这个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烦恼的作品,对于观众却有这样的作用,他答应,再演一次《吃鸡》!

他说:“我在舞台上演了多半辈子,这是我有生以来演出最红火的一场。《吃鸡》又把我和观众重新融合在一起,误解、怨恨、痛苦、孤独完全化为乌有。”

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演《吃鸡》。

王景愚早在1995年就已经退休,就此退出了戏剧界,他退出后的江湖,哑剧如同在中国大地消失了一般。

如今,“吃鸡”,在年轻人眼里是一款游戏,而在岁数大一些的人眼里,《吃鸡》是一个哑剧小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爱怀旧的朋友们,你有没有将他忘记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