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

基洛级潜艇的引进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它晚于苏27战斗机的引进。那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急需资金来缓解自己的困境。然而即使在当时中俄军事合作的大好局面背景下,这个项目的工作仍然十分艰难。前海军司令员兼装备部长金矛海军中将回忆了当年一些工作内容,可以说是十分感慨万千。

合作前景

1980年代初,因为国际局势变化,我国和欧美一些国家有了武器装备的合作。虽然那段时期比较短暂,但和西方国家的合作给予了中国一些启示。052型驱逐舰就是和西方合作的产物,这艘军舰上没有安装过苏联装备,但这艘军舰埋下了伏笔:它的设计思想还是有苏联的风格。也就是说中俄军事合作的紧密联系一直没有切断,和西方的“蜜月期”结束以后,再次开启了双方防务合作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矛海军中将,原海军副司令员,海军装备部领导。他主导参与了基洛级潜艇引进的项目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局势开始紧张。西方国家因为政治因素再次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此时我国的军事装备有发展需求;而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整体陷入困境,他的国防工业体系几乎停滞,所以两国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当时我国已经有同志去俄罗斯的造船厂访问,俄方的整体情况让人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俄罗斯军工厂派来了一辆破旧的汽车带着中国同志去参观,厂区空无一人,里面的杂草都长了两米高度了。车间更是破败不堪,原本是忙碌嘈杂的车间里居然听见了鸟叫声。更糟糕的情况是:1990年前后几年,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刚刚开始好转,热度暂时还不能和1950年相比。就在这种艰难背景中,中俄双方军事技术合作开始起步。刘华清首长的决断十分英明,因为这项工作有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首长在政策上的战略性高瞻远瞩奠定了“基洛”级潜艇的引进。

1991年,金矛任海军装备部领导职位,他第一次去俄罗斯出差。俄方很坦诚地将大家带到海参崴的军港参观“新罗西斯克”号航母(其实这也是中方首长目的之一)。但当时双方并没有就此项目进行沟通。1992年海军再次组织前往俄罗斯考察,除了有海军司令部的同志还有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中方同志参观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几个城市内的研发部门。他们的考察项目就是:基洛级潜艇和猎豹轻型护卫舰还有鱼雷、导弹、声呐等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彼得堡造船厂,当初热闹的车间工厂荒凉到无法开工。后来是靠中国采购潜艇才重新振作起来。这个重要性对俄罗斯不言而喻)

(1986年的新罗西斯克号航母。苏联一解体,我国就派海军的同志们去考察了海参崴的这艘航母。联想到后来的辽宁号,也许那时候就有装备航母的计划。但最终没有引进,这艘航母后来卖给了韩国人,被当做废铁拆掉了)

回国以后,考察团的同志立刻将情报汇总成材料汇报。基洛级潜艇成为优先引进的项目,因为当时国家经费有限,而大量装备需要更新。当时我国经济水平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先引进潜艇再逐步提高海军战斗力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引进以后还可参考国外的先进设计来推动国产潜艇的生产研发。引进以后再自己消化吸收这是我国国防工业的高速发展成功经验。任何决策都有时代特征,也许当时的决策在现在看起来有缺憾。但事实证明,引进基洛级潜艇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决策。海军的首长也在关键时刻把关,他们提醒并建议:如果有好的水面舰艇,我们也可以考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路所以才有之后的全面大合作。

艰难的谈判

1993年,引进潜艇的首次谈判开始。但这个过程异常艰辛,中俄双方都有自己的行事方式。苏联虽然解体了几年,但俄罗斯仍然采用大哥对待小弟的方式谈事。但此时双方地位已经是平等了,这种方式不适合双方沟通。中方的沟通方式也有问题:我们比较喜欢传统的婉转谈话,说话绕来绕去,结果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把俄方弄糊涂了,他们喜欢直奔话题的沟通方式。

在潜艇的采购过程中,又遇见其他困难。俄罗斯想推销的是基洛级877型潜艇,但后来中国同志了解到有基洛级636型更先进的潜艇,于是采购目标直接转向了这艘潜艇。这让俄罗斯人十分为难,因为他们自己还没装备这款先进潜艇(因为没钱了),出口到中国当然让他们很不愉快。但当时的中俄政治互信大背景下,最终达成了协议。结果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装备基洛级636型潜艇的国家,比俄罗斯海军还要先装备一步。

(中俄海军技术谈判,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双方要达成一致需要多次协商。)

1993年冬天,俄方派遣代表团来华继续谈判。这次仅仅涉及技术咨询之类的话题,但沟通过程还是很困难。因为同志们都缺乏从国外引进装备经验,谈判规则也不明了。谈判最后一天从早饭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有一位同志在谈判中的意见没有采纳,就在双方互相让步以后形成一个条款。结果那位同志心有不甘,私自在条款中加入了那项争议内容。俄罗斯人发现了这个变动,他们非常生气,拒绝在会议纪要上签字。这个谈判即将付之东流,金矛同志在去机场的路上把俄方负责人拦下了,他坦诚地讲明了事情经过,并表示会对此负责。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当然也把那个变动的条款改了回来。这个工作居然是在机场候机室里完成的。但此后工作也多了经验:就是双方都无法达成一致的条款都列成明细附在文件后,双方暂时不签字,但之后一定要及时研究答复对方。如果双方都为了每个问题而争论,那么这项工作将很难完成。

鱼雷采购的阻力

在采购潜艇的谈判过程中,中方同志也遇见了各色人等。既有谈判对手,也有新认识的朋友。比如之前在采购苏27战机时候我们说过的的格里申上将,这个70多岁的老头对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非常坚定。这次潜艇谈判中又遇见了他,每次和他沟通非常吃力,但也有人喜欢和这个老头过招,因为这样既有乐趣又提高了自身水平。其实这位老将是中俄军贸合作的支持者,因为他看出了中俄军贸合作的必要性和互利性。

鱼雷的采购过程也是十分曲折。基洛级潜艇有配套的鱼雷,但俄方并没有将其展示出来。但我国一位技术干部敏锐地觉察到俄方有一款新型号鱼雷,经过调查,确认了这款鱼雷型号的存在。俄方从最初的否认到后来承认这个鱼雷型号再到出口,一直犹豫不决。但最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做出了出售决定,因为军工企业要生存,那个鱼雷厂家所在的城市经济也要发展。生意是肯定要做的,反正鱼雷不过就是潜艇的配套武器罢了,潜艇都决定卖了更何况鱼雷?就在俄方代表团长接到高层通知决定正式表示出售鱼雷时,他的一些手下非常反对(因为他们不明真相,不知道这是高层的决定)。一个职员在公开场合对团长进行争吵,他甚至打电话给政府高层。中国同志在酒店给他安排了一间电话间,结果从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雷鸣一般的吵闹声。这个职员也无法挽回决定,他的高层首长很明确地指出要卖这款鱼雷。可见俄罗斯政府做这个决策有多艰难。合同签署以后的欢送宴上,那位代表团长单独拉着我方同志敬酒,这位俄罗斯汉子是一个刚强的人,但他眼圈里都是泪花,他的心情此时是极其复杂的。

总体来说,采购谈判过程中遇见的俄方人员有老朋友(我国建国初期援华的老相识),也有斤斤计较的人。但更多的是朋友,圣彼得堡的一位市政府高官就在舰艇交付仪式上说:感谢中国朋友,你们不仅救了一个船厂更是挽救了半个圣彼得堡。

维修潜艇保持战斗力

潜艇买来以后还要保持战斗力,因为它平常需要保养和维修。海军装备部的同志深知自力更生,争取外援的道理。苏27战斗机引进的时候为了保障战斗力,直接买了一条大修线解决了修理问题。海军的潜艇不可能去买一条大修线,不现实。所以基本上都是我们海军的同志自己动手修理保障潜艇,必要的时候才去请俄罗斯专家来协助。海军克服了很多困难,零配件我国买了许多,但不是所有零配件都能买到。所以我国自己研制了一些配件,一些生产难度大的零件仍然是外购,因为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追求一步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和越南都装备了基洛级潜艇。但他们无力对潜艇进行维修。至今为止,他们的潜艇都要送回俄罗斯修理。印度尝试对潜艇自行维修结果立刻出了事故,图为当时的基洛级潜艇沉没现场,印度国防部长在现场巡视。只有像我国这种有能力有自信的国家不会依赖原厂家就能维修保养)

我们的邻国越南和印度也装备了基洛级潜艇,但他们的维修都是送回俄罗斯去修理。印度也尝试过自己修理,结果一修就坏。而中国能进行坞修、小修和中修,我们还能把艇壳打开修理内部设备再焊接上。军事装备是要打仗的,你不可能在打仗时再请国外专家来前线给你修理,这样会受制于人。所以俄方专家来这里,他们也只是动嘴指点一下,现场修理工作也是中国同志自己的水平发挥。当俄方看见我军同志的修理水平以后,也只能是表示佩服了。

基洛级的潜艇服役给了中国海军装备质的飞跃。同时也不是简单的仿制其型号,我们在它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装备技术在运用在国产自研型号上。它是对我国海军国防工业一种新的启示,而中俄海军更深层次的技术合作在后来是全面发展。这就是引进基洛级潜艇的工作意义所在。参考资料《采访基洛级的引进工作》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