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切斯特97型泵动霰弹枪,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传奇的轻武器。以至于有许多和其相关的传言,至今都为军迷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比如堑壕里的德军因太过惧怕,直接发通告宣布如果美国人再用这种非人道武器,会就地枪毙一切持有者。美军则针锋相对的表示,每枪毙1名霰弹枪手,自己也将随机揪出1个俘虏到阵前枪抵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堪称一代轻武器大师的 约翰-勃朗宁

温切斯特97型霰弹枪的设计,由著名大师约翰-勃朗宁亲自操刀。当时的他还没有后来那样出名,但也有过像M1887型霰弹枪这样的成功作品。只是装弹复杂、威力较弱,才被重新改进成泵动式供弹。

为此,还在97型霰弹的枪身前端安置滑动式木制前托。其内接有连杆,可以驱动后部的枪机和托弹片。当射手将滑动枪托向后拉时,托弹片就会下倾将枪机解锁,就能带动枪机向后运动。随后抛壳窗打开,并将空弹壳抛出枪外,弹仓内的弹簧将下一发弹药自动顶上膛。因为木制枪托向前滑动,可以带动枪机复位并闭锁,直接进入待发状态。

由于结构简单好用97型霰弹很快得到大量普及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原始设计。但正是由于各机构动作简单,零件较少,所以97型霰弹枪极为可靠。射手的操作也方便快捷。由于该款枪并未加装枪机保险,所以还有一种威力更大也更危险的速射模式。当射手想要快速将弹仓里的子弹全部倾泻而出,还可以扣住扳机不放,再快速前后拉动前枪托。当枪托滑到最前端时,自动触发顶针撞击底火将子弹射出。使用这个方法,枪手只需不足1分钟时间,就能将弹仓和枪膛里的全部7发大威力弹药都发射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在遭遇菲律宾土著时 经常痛感自身火力不足

温切斯特97型霰弹枪本身就如此优秀,还恰逢其时的赶上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很快就赢得了丰厚订单。在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中,美军手中的克拉格-约根式步枪和温切斯特杠杆式步枪,普遍存在威力小且射速慢问题。遇到西班牙军中的菲律宾土著举剑冲来,往往就因火力贫弱而难以招架。这迫使美军在事后予以改革,先后装备了M1911手枪和温切斯特97这类强力近战枪械。

温彻斯特97式霰弹枪与M1911手枪

在决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又根据西线战场多堑壕战的现实,以及自身使用97式霰弹枪的实际经验,又进行了部分改装。主要是为适应堑壕战节奏,将枪管缩短到508毫米,并在其外加装金属套管。加装金属套管的目的,是为了在枪口处加装刺刀。但同时也起到了部分隔热管的功能,好让射手直接抓住枪管进行操作。但也是因为枪管缩短,装上刺刀的97式霰弹枪也容易在肉搏战中吃亏。为此,温切斯特公司又给97式霰弹枪装上了M1917步枪的长刺刀。

一战中97式霰弹又开始加装刺刀

如此一来,97式霰弹便成为堑壕战中的专用近距离武器,也因此被戏称为“堑壕枪”。在整个战争期间,温切斯特公司生产出近20000支这种武器,还将此前生产的约5000~6000支长管97式堑壕枪改为短管,全部提供给第一线的美军步兵使用。

温彻斯特97式霰弹枪堪称一战美军的标志性武器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暴力枪械,当时的欧洲各国都还没什么很好的应对办法。尽管在1916年后,参战国的师级和团级步兵单位,已经大量增加了可以伴随步兵前进的轻机枪。但在弯弯曲曲、遮蔽物到处都是的战壕中,这种理想化火力方案还是难以正常发挥。因为遭遇战往往猝不及防,士兵们挤在很小的空间内交火,经常连带刺刀的步枪都施展不开。除军官随身的手枪外,也只有用手榴弹、工兵铲或匕首来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要拳脚相加、手撕脚踢,方能在厮杀中获得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来的二战中 温彻斯特97式霰弹枪继续被美军大量使用

但当美军携带大量的97式堑壕枪抵达欧陆,就直接便改变了这种混乱场面。由于能在短时间里发射7发大威力的12号霰弹,持有97式的士兵足以在身前制造出一场小规模的死亡风暴,让敢于挺身近战的德军精锐都死伤枕藉。加装刺刀的人性化安排,又给使用者在弹药耗尽后还存有对抗机会。因此,97式霰弹枪很快为自己赢得了“堑壕清扫器”美名。

温彻斯特97式霰弹枪也大量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

最终,德国为应付美军的咄咄逼人架势,祭出己方的MP18冲锋枪。然而,大批前线军队尚未完成列装,不堪重负的国家机器已不能再运转起来。相反,温切斯特97型泵动霰弹枪却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继续大卖。甚至因《终结者》等系列电影的红火,成为全球观众皆知的名牌枪械。哪怕你根本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具体大名,也一定熟悉该枪械的经典款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