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核酸 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在患者体内复制和扩增,在病毒侵袭的组织和器官内会存在一定量的病毒,同时被感染者会由于生活、工作等原因在其接触的食物、空气、水体、物体表面留下病毒。

因此可以从人体部位、食品、空气、水体及物体表面采集标本,通过特定的方法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核酸以及核酸含量的高低来鉴定和评估其是否被病毒感染、感染的程度及其环境污染的状况。 特别 是对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无明显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且血清特异性新冠病毒抗体阴性者),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另外,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已从对本土病例的防控转变为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防控以及冷链运输进口物品携带污染及密切接触人群的监测,因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为了我国精准防控的重要手段。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 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实时荧光 PCR法、恒温扩增法、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RNA 捕获探针法、RNA 恒温扩增捕获—金探针层析法、双扩增法以及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等。

实时荧光 PCR 法是目前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主要的方法,灵敏快速,其检测下限为10~10³copies/mL,部分产品可达10 copies/mL。该方法检测耗时存在差异,通常两步法约需3~3.5h,一步法可缩短至1h 以内。

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法是将恒温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可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流程时间缩短至1.5h 以内。恒温扩增芯片法是将恒温扩增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其特点是可在同一份样本中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恒温扩增法具有集成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检测下限低(可达 10²copies/mL) 等特点。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依赖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具有高通量、一次可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特点,可发现新发病原体、监测病原体变异,为诊断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此次疫情初期,利用NGS从临床样本中成功鉴定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为新冠病毒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目前NGS成本较高、平台不通用、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因此主要用于科研,其临床大规模应用需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什么核酸检测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虽然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当临床高度怀疑新冠病毒感染而核酸检测阴性时,需结合患者肺部 CT、 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血常规等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假阳性结果多由实验室污染或操作不当造成。假阴性结果主要原因∶(1)感染的不同时期,病毒在人体不同部位载量存在差异;(2)样本采集不规范;(3)样本转运、保存或灭活方法不当,导致 RNA 降解;(4)病毒基因序列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