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临终诗》李鸿章

2021年2月初,有位中国网友爆料说加拿大一名外交官订制了一批印有“WU HAN”字样和形状疑似“蝙蝠”图案的文化衫,该名网友合理怀疑这位加拿大外交官有意影射新冠病毒是因为“武汉人吃蝙蝠”吃出来的说法。

随后,中方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对方立即彻查此事。加拿大方面一开始回复说,文化衫是一位驻华工作人员设计的,目的是给撤侨工作团队留作纪念。他们强调文化衫上的图案借鉴了美国说唱组合WU-TANG BANG,并非指代蝙蝠。

但是中方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满意,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加方的“托辞”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就连加拿大一些主流的媒体都承认,文化衫上的图案“形似蝙蝠”,一会在中国工作了多年的“高级”外交官怎么会“无意中”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呢?我国外交部强烈谴责加方的敷衍态度,希望他们认真对待这次影响极坏的恶劣事件。

终于,经过双方多次交涉,加拿大驻华使馆在他们的网站上发表声明,对此次文化衫事件冒犯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表示遗憾。

这是我国外交部在外交上取得的又一次小胜利,相对于过去被资本主义列强入侵,最后只能签订不平定条例的年代,我们国家已经日渐强盛,开始在国际上获得了话语权。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约》,将香港九龙半岛以及周围海面和262座附属岛屿囊括其中,本来英国要求租借100年,在李鸿章的周旋下最后签订的租期是99年,为什么李鸿章要为了1年之差与英国人周旋到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从曾国藩,一生执弟子之礼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从小就非常聪慧,六岁开始进入书屋学习,为将来的科举考试早早打下了基础。

道光二十年(1840),李鸿章中秀才,二十三年在庐州府被选为优贡。父亲李文安望子成龙心切,写信催促他入京参加来年的乡试,李鸿章进京赶考途中诗兴大发,写就十首《入都》诗作,意气风发的他还写下了“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著名诗句。

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更有家中鼎力支持,道光二十四年(1844)李鸿章才21岁,就考中了举人。但是次年(1845),李鸿章初次参加会试时落榜了。随后他以“年家子”身份拜在当时著名的大儒曾国藩门下,潜心学习经世之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对曾国藩非常敬重,一生对他执弟子之礼,他曾经说过:“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意思是说以前虽然跟随过许多老师,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如今跟随曾国藩,就像找到了指南针一样,终于找到自己一生事业的前进方向。

曾国藩对李鸿章也非常器重,多次称他“才可大用”,不但将他与门下其他几位进士并列称为“丁末四君子”,还将自己编练多年的湘军心得都传授给李鸿章。曾国藩手下这支湘军队伍是他多年的心血,这支勇猛之师早就声名远播,赫赫有名,曾国藩此举实际上是将李鸿章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1960年,师徒两人因为政见不同而闹翻,李鸿章一气之下离开了曾的军营。曾国藩多次给他写信,想重新招他回营,然而李鸿章的心已经飞到更高的地方去了。

曾国藩是个爱才之人,他知道李鸿章非久居人下之辈,但是他对这位徒弟的提携从未停止过,在曾国藩多次举荐下,李鸿章升迁得很快,他出任江苏巡抚之时还不到40岁,就已经是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曾国藩逝世时,李鸿章送上挽联言:“师事近三十年……”仍然称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对他的离去哀痛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务运动与北洋水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运动逐渐壮大了起来。他们的宗旨是“师夷长技为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这一运动主要是为了富国强民,摆脱国家被威胁的困境,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清政府的政权。

李鸿章认为当前清朝最大的危机来自海上,他提出了“海防论”,在得到西太后慈禧的支持后,提出订购先进的铁甲舰船,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意见,初步为中国近代海防战略开了个头。由于当时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损失了几乎所有舰船,1885年由李鸿章和醇亲王出面重新成立了海军衙门,这就是后来的北洋水军。成立后,北洋水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000多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亚洲最强的海上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生最得意的成就,他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地的海军基地建设,加固了海上防线的部署,确实为清朝的海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不幸的是,清政府晚期权力内部的纷争与腐败已经彻底拖垮了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国,不仅仅是户部找借口不再支持北洋海军添购设备,还将原来应该给海军的经费拿去建设老佛爷的后花园,这个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军很快就陷入了停顿、倒退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平等条约

日本在经历明治维新后开始积极向外扩张领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本预谋已久的战斗,也是中国历史上耻辱的一战,最后以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甲午海战前,中国虽然在硬件上更胜一筹,但是日本当时处于全民情绪高涨的年代,明治天皇从1893年起每年拨出三十万元宫廷经费来支持日本的海军建设,相对的慈禧太后却听信谗言,将北洋海军和李鸿章视为对朝廷的威胁,加上李鸿章本人晚期的错误决策和对金钱的贪婪,使得北洋海军只有一个空架子,连最大的舰船上配备的弹药都不够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结束后,李鸿章被慈禧任命亲赴日本议和,在第三次谈判时,李鸿章被刺客开枪击中左面,但未伤及要害,最后在第四次谈判时商定了赔款条例和割让土地的细节,被迫签订了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发誓再也不踏上日本的土地。

1900年,中华大地再次遭受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八国联军入侵我中华土地,疯狂掠夺和破坏带不走的物资,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10月,李鸿章在慈禧和光绪的授意下,与德、奥、意、法、英、美、日、荷等十一国代表进行艰难的谈判,这次谈判耗时9个月,李鸿章旧伤复发,经常吐血不止,到了1901年7月,他已经病入膏肓。

李鸿章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谈判,另一方面,漫天要价的十一国代表也害怕李鸿章死后无人能够代替他做这样的决定,于是双方进行了最后的角力,李鸿章尽力将赔款款额从10亿两白银降到了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被国人定义成卖国贼,11月7日,他在北京逝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的晚年确实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是他在与英国签订租借香港的条约时,却与英国苦苦周旋,只肯租借99年,因为超过99年的租地在国际惯例中就会永远成为租借方的土地了,如果当时他退让半步,签订100年的条约,那么后来中国与英国谈判香港回归事宜也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当时谩骂李鸿章的人也许认为签个99年与签个100年并无二致,到期后英国只要再次逼迫政府签订第二个99年,香港就等于是送到了英国人的怀抱里。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这百年中的变化发展中日益强大,使得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香港终于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不得不说李鸿章当年的决定是有多明智,这种永远为自己留一个底线的做法确实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李鸿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他所提倡的洋务运动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虽然他的晚年腐败贪财的作风令人诟病,但是将他定义成卖国贼也许并不是非常贴切。他身处大清晚期的大环境下,只是搭着一辆轰隆隆奔向悬崖的列车不停向前而已。

十多年前,西方国家形容中国还在用“醒狮”这个词语,而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敢随意地欺辱到中国头上了,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可以叫板西方强权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形势更加清醒,更加睿智,他更愿意用和平的外交手段去获取更多的国际合作,以期能够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达到双赢的结果。无论西方国家如何抹黑、歪曲中国,我们都坚持用事实说话。

加拿大作为美国的盟友,这些年来对中国各种打压,但是国家之间的矛盾影响的是加拿大的贸易输出,加拿大作为一个农产品输出大国,却和中国断了贸易往来,实在是得不偿失。在此不得不提醒一句,还是先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好,再来动其他国家的歪脑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