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发展模式自身固有的缺陷有哪些?

苏州经济总量位置全国各个城市排名第六位,在苏州自身政治地位较低的情况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苏州崛起壮大的法宝,就是传说中的'苏州模式'。

“苏州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明确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来引导投资者进入的模式。苏州依靠城建支撑起经济增长的数据,在新加坡人的规划下,曾经的大鱼塘变成了穿金戴银的金鸡湖,光鲜一时的李公堤也时常被苏州人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一直以来,苏州走的就是高度依赖外资的“外资主导型”经济模式。苏州经济增长70%来自于外商的贡献,可见,苏州在这条路上也已经吃了不少“甜头”。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知名的工业园区之一,被称为“苏州模式”的代表。

不过,外资主导的苏州经济增长核心模式,目前看来,似乎也正在面临威胁。之前,“苏州模式”被各地争相仿效,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路以及招商引资方法影响不少地方,但目前显然这种模式不再为继,风光逐渐消退。最近几年,苏州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与优化,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发展后劲看起来有些疲软。

苏州发展模式除了外在因素的变化,导致其魅力不再,风光不再以外,其内在的固有的缺陷,也成为苏州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成为新的一线城市的掣肘。

首先是尾大不掉的咸鱼。作为一个行政市,苏州居然有4个县级市,即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这也造就了苏州特有的县域经济,所以我们说苏州这个城市如何如何的时候,万万不可脱离它管辖的县级市,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县级市财政和市辖区财政的区别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县级市,在行政上归省直辖,地级市只是负责代管。这一点在财政上尤为分明,相较于市辖区,县级市只需将一小部分财政上交市里。

在2018年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中,前十名江苏省占了六个,并且包揽了前四名,而这前四名里,有三个属于苏州。这三个县加上排名第十的太仓,大概占了苏州GDP的60%,这60%带来的税收全部上交省级财政单位,这导致了苏州对下面的县级市的控制力不强,城市向心力基本为零。

苏州市和下辖县之间的关系,其实真的非常松散,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资源并不是毫无芥蒂的共享的,而是相互之间隔阂较大,互相不当对方是自己人。比如号称“中国第一县级市”的昆山市,虽然隶属苏州,但是一直积极融入上海,而偏离苏州市区。而昆山的公交卡在苏州不能用,却可以乘坐上海的地铁!昆山的市民卡医保卡到苏州都不可以用,到苏州说是异地的。常熟的医保卡苏州不能用,在上海却能用,常熟市民卡不能刷苏州,能刷上海。张家港市民发现自己的市民卡在苏州也不能用。苏州通地铁也基本不通到到县级市的常熟,太仓,张家港,昆山也是因为对接上海才不得已才通的,苏州市里地铁线都有好几条了。苏州下辖县级市的户口在2019年之前买不了苏州的园林卡。并且下辖县级市里的教育系统相对独立,其初中生都只能考本市的高中,不能考苏州市区的高中。四大县级市的市民,对外都不怎么说自己是苏州人。这种貌合神离的关系,让苏州市民以及下辖县级市市民之间感觉很微妙。

一般大城市都是城区强大,越往外围越弱,但是苏州却呈现相反态势,即城区较弱,越往外围越强,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州只能说是一个富裕的城市群,因此造成如今苏州的GDP总量和苏州市(区)的城市建设、科教文卫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其次从经济结构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引领苏州经济崛起的“苏南模式”,其本质是依靠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化发展道路。但“苏南模式”主要进行的是来料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程度大,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转移,为之配套的民营企业又沦为配角;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缺乏宏观规划和统筹安排;代工为主的产业模式导致同质化加剧……种种产业上的缺陷让苏州在全国城市竞争上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完 -

2020-2-24 写于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