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店碰见这样一对父子:孩子拿着一本图文并茂的类似绘本类的数学辅导教材看得津津有味的,而爸爸在旁边举着一本密密麻麻的纯文字的辅导书跟孩子说:这个例题更多些,我觉得你选这个好。儿子接过书翻了翻,皱起了眉头低声说:太枯燥了,我不喜欢。

那位父亲看着孩子的样子踌躇了一下,两本书都拿了起来拉着孩子走向收款台,孩子显得很高兴,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去结账了。

我看到这种情形,不禁想起了上次女儿要买的那本英语书,也是很多漫画的那种,我认为没啥必要,就给她买了另外一本我认为比较好的辅导书,今天早上我收拾她房间的时候发现连包装都没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那位父亲的态度,我想我可能犯了许多父母都会犯的错误,家长在这背后的思维方式主要有这样三种:

第一、父母代替选择

父母认为自己的经验比孩子丰富,替孩子选择是为他好。这种选择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一本书、一个玩具,往大了就是包括孩子的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选择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学校。父母总认为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孩子避免走弯路。

从小到大不停地为孩子做着各种选择,包括天冷了穿什么、天热了换什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夏天的时候,不许孩子吃冰激凌吃太多。可孩子不这么想,好容易能吃到爱吃的冰激凌,一定要吃个够。于是家长就得各种连哄带骗的方法都想出来了。

可如果被孩子发现了,孩子就非常生气,为什么把自己最爱吃的藏起来?难道是爸爸妈妈不爱他?父母跟他解释吃多了会肚子疼,他并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的,他所理解的是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应该无条件的满足他的愿望,如果没有,他就会怀疑父母对他的爱是否真实。

第二、自我意识苏醒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具体说是两岁左右,开始有了“自己”这个概念,比如说家长要是跟他商量让他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他就会拒绝。如果家长好面子,强制性的拿走,他的反应会非常的激烈,不仅要抢回来,而且如果自己玩不成就宁可把玩具毁了也不会给其他孩子玩。

这种不是孩子自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安全感,他拼命护卫的是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如果被强制性剥夺,会造成他最初心理上的阴影,造成对家长的不信任。

第二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年龄就是14岁左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各种的叛逆全面爆发:家长说东就一定要往西,家长说不允许早恋、逃学、旷课、上网吧就一定要都尝试一遍,往往在关键的九年级,面临中考的时候掉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家庭关系不和谐

夫妻关系不很健康的家庭,其中一方往往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导致。比如说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康,这种不健康的背后是单身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想方设法地想控制孩子,心理不成熟的家长以控制孩子的程度来弥补自己情感的缺失和化解焦虑。

而当孩子背负太多情绪的关注以后,性格就会发生扭曲,情绪调整不好就会失控。无时不刻的想逃离沉重的亲情,导致各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发生。而生活的压力、情绪的崩溃又让单亲父母面对更加恶性的循环,造成很多家庭问题。

即便是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的父母,又给孩子另一种压力,这样的父母往往会说:“我们要不是为了你,早就离婚了”,而孩子的感觉是:“我不需要你们为我做出牺牲,你们的事情跟我无关。”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家庭就是以亲情在绑架孩子,让孩子陷入自责和焦虑。

成人情绪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和谐、孩子的健康成长。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有这样一句话:“也许你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才会不再操纵你身边人的生活。”深刻说明了一个成人应该是具有强大的内心,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的成熟的人,才能给身边的人带来良好的情绪循环。

身为父母,如果没有对自己内心的持续修炼,是无法强大起来的,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作为父母,要做到不断的自省。

就如在文章开头的那位父亲,相信他完全可以无视孩子的想法完全替孩子做决定,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兼顾实用性与兴趣性把两本书都给孩子买了,虽然金钱上可能稍微会贵点,但是双方的情绪都受到了兼顾。

孩子会很开心买到了爱看的书,而且会乐于接受爸爸推荐的书,而父亲很愉快的看到孩子懂得了接受别人的建议,会认真的看爸爸给买的书,从中得到更加多的知识。

这就是首先家长有这种意识,不要勉强,而要共赢。很多事情上没有必要一定非得树立家长的权威,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一种对家长的挑战。父母反省的重点是如何让孩子愉快的接受你的建议,而不是固守家长总是比孩子懂得很多、一定要替孩子选择的概念。

第二、作为孩子,要明确表述自己的意见。

孩子稍微大了点以后,要学会跟父母沟通,只要不是很特例的家长,是能够静下心来听孩子的意见的。但首先孩子要有自己的主张,而不是故意逆反。当然作为孩子来说,因为他自身不是很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又对家长有所依赖,往往会造成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形。

比如面临相对重要的选择文科、理科、选择专业和学校等关键的节点的时候,如果你的选择跟父母的为你选择的出入很大的时候,你可以多咨询一下老师、相关专业的学长、上网查一下相关的就业的趋势等等,综合考虑。

父母的建议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出发点肯定是为你好,但不一定能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你的兴趣,这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做决定了,因为你已经要学着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夫妻关系的修炼。

夫妻关系成熟的家庭,与孩子的亲情就相对融洽。这是因为双方都懂得沟通和包容的重要性。而这种沟通和包容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就是夫妻双方的三观基本一致、然后是懂得互相谦让,最后是站位比较高的一方的包容。

家庭问题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基本就是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但如果日积月累,互相不予以沟通和谅解,那么就会成为大的问题。情商高的人处理家庭问题都是站在对方角度、不带个人情绪去考虑问题的,能够引导对方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亲子焦虑产生的根源是双方的着重点不同,父母为千方百计为孩子考虑,但孩子有自己的看法,经常就会出现“我是为你好”而毁了孩子一生的遗憾。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欢喜》里面的妈妈,为孩子选择了她心目中最好的学校,而孩子因此患了焦虑症几乎跳海自杀。

这种悲剧性的现象在中国高考后的家庭里经常会上演,有不经过孩子同意就帮孩子选择学校、导致孩子入学后非常厌学,不得不又退学重来的。

有的家长听亲戚而不是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重新复读,导致第二年成绩还不如第一年的。在高考这个人生的转弯处,希望家长们能够理智些,孩子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造成一生的遗憾和后悔。

孩子是独立个体的存在,家长不能够因为生养了孩子,就将所有的一切强加到孩子身上,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亲子关系,何必呢?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