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科学家就注意到这种病毒感染存在很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感染后在出现症状之前的所谓潜伏期或前症状者也具有传染性,因而这种病毒很大甚至大部分感染是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

这也就注定这种病毒传播很难被控制,疫情发展成全球性大流行难以避免。

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所有感染的比例到底有多大?

无症状感染在疾病传播中的贡献又有多大?

早期的一些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

现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项纽约市新冠疫情第一波期间数据的研究发现,有症状的感染者占全部感染的不到20%,意味着超过80%的感染不表现症状。

由于先前基于邮轮,从武汉撤离者,长期养老机构的研究都存在缺陷,对感染者表现症状的比例估计可能并不准确。

鉴于此,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其中纳入了有关每日检测能力,和检测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因而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结果发现,表现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比例介于12.9%至17.4%。

也就是说,每5到7名感染者中仅有1人表现有症状。

在这项研究中,对反映新冠病毒传染性的基本再生数(R0)进行了评估。

先前的研究给出的新冠病毒R0介于1.5到5.7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俗媒体通常引用范围更狭窄的2到3的数据。

但是,这些数据很多是在采取了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获得的,得出的应该是有效再生数(Re),低于在自然感染状态下的真实的R0。

最新研究使用的是纽约市早期传播的数据,得出的R0可能更接近真实状况。

结果显示,无论是总体上R0,或由有症状者传播的R0都高于先前通常的估计。

研究者设定了两种情况:

如果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与有症状感染者相同,那么,总体上的R0在3.2和4.4之间,明显高于通常说的2到3的范围。

这样,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比例超过80%,那么,社区中大部分新冠感染是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

第二种情况假定,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传播率低于有症状感染病例,那么,有症状病例的R0就会比通常假定的要高得多,介于3.9到8.1之间。

即便如此,由无症状感染者和前症状病例加在一起造成的病毒传播仍高于全部感染者的50%。

总之,这项新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支持新冠疫情主要是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证据。

这意味着,美英等国家采取的基于报告症状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策略不能真实反映疫情,因而难以知道有效的防疫。

也进一步说明,我国采取的针对可能暴露人员群的全面检测策略更高效。

检测!检测!检测!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爆发后不久就强调了进行更全面检测在防疫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有效建议却没有被多数国家正视和遵循,是造成大流行发展到不可收拾状况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