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陈佩斯就不得不说起过去每年春晚必看的那些小品了。陈佩斯擅于用夸张丰富的肢体动作,搭配生动形象的表情和语言,塑造一个又一个滑稽十足的喜剧角色,曾被称为“春晚小品第一人”。

1984年陈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时留下了最经典的小品《吃面条》,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种艺术形式叫小品。那一年,陈佩斯30岁。据说当年排这个节目时困难重重,甚至连个像样的排练室都没有,只能自己找地方偷偷摸摸排练。

然而,正是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陈佩斯携手朱时茂在央视的舞台,一鸣惊人。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个人一身粗布衣,不像其他上台表演的嘉宾身着华丽的礼服,不够艳丽但足够吸睛。陈佩斯手捧空碗,拿起拿起筷子,上演了无实物表演:吃面。这段小品,虽然情节简单,但却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后来,《吃面条》这段表演也成为小品艺术界,难以超越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品《胡椒面》中,陈佩斯一出场,就凭借肢体、表情和神态,让全场观众大笑。在表演吃馄饨时,面前明明是一个空碗,但他却先后演出了烫手、一口吞下热馄饨又吐到碗里、连吹带吸溜的真实感。《羊肉串》、《胡椒面》、《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自1984年之后,每一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成为了看春晚必备的仪式感。论喜剧,陈佩斯无疑是老天爷赏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12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演员陈佩斯、朱时茂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侵犯其小品著作权和表演者权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陈佩斯、朱时茂获得了三十三万余元的侵权赔偿金,被告还应在《中国电视报》上刊登对原告的公开道歉声明,并停止出版发行侵权制品。

虽然赢了官司,但陈佩斯与央视的合作仿佛走到尽头,尽管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曾于2015年在央视播出。但陈佩斯一直未再登上央视节目的舞台。2000年前后那几年,他几乎告别了舞台,跑到延庆县井庄镇种植石榴。很多人笑他:当初劝你忍气吞声,如今知道后果了吧。而陈佩斯总是一笑置之:“我这人有个毛病,就爱跟仗势欺人的过不去。”

归隐了几年之后,他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心中的喜剧之王,诠释着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他将喜剧带到了话剧的舞台上。从第一部话剧《托儿》到后来的第二部《亲戚朋友好算账》,一年内在全国演出近六十场,观众达8万人之多。他和底层的“小人物”站在一起,共同对抗荒诞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境况,陈佩斯却是一身铮铮铁骨,他不仅不惧风杀,甚至直言自己是硬骨头,侥幸自己能够在当时已经不太理想的创作环境下全身而退。没想到那个在舞台上笑嘻嘻的陈佩斯,面对原则性的问题时却是一丝不苟,我们佩服的不应该仅仅是他的喜剧造诣,还有他在为人处事时坚守原则的态度。

2011年的时候央视就曾尝试和陈佩斯和解,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但是陈佩斯却一口拒绝。而如今却在这个时候重返央视舞台,外界纷纷表示:“这是陈佩斯与央视的破冰之举。”而陈佩斯则表示参加这个节目是为了把自己的喜剧理念传播出去,就跟每年举办喜剧培训班的目的一样,把这次机会当作是教学任务来完成。

而对于喜剧的定义,陈佩斯的回答很简单:“给人带来快乐的喜剧活动,就是喜剧。”在喜剧创作方法上他认为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喜剧手法上不熟悉、不熟练,这是很正常的。至少自己可以站在导师的角度把自己过去犯过的错误告诉大家,这样就可以让大家修正自己的方向,这点很重要!

这么多年过去了,陈佩斯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有的银幕魅力,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滑稽又不失善良的人物形象。作为无数人童年的回忆,他曾带给我们无数的欢笑。而如今,他能够与央视冰释前嫌,重回大众的视野,是一件很让观众高兴的事情。想必,不是央视需要他,而是喜剧需要陈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