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83期:

历代清宫剧,大都围绕着皇上展开剧情,也有从后宫或者太后入手的,像《孝庄秘史》、《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

之前还流行一阵子描写格格的,什么《还珠格格》、《格格要出嫁》、《十三格格》等……描写大内侍卫的,像《大内低手》、《紫禁惊雷》……还有什么大臣、御医、御厨啥的,像《李卫当官》、《神医喜来乐》、《厨子当官》、《满汉全席》等。

唯独很少有直接描写清朝大太监的电视剧,如果日后能创作一部《大清太监》的剧本,或许能搬上大荧幕哦。

言归真正,我们谈了那么多期皇上啊、太后啊、大臣啊,是时候该讲一件大太监了!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83期:同为慈禧心腹,李莲英死于非命,为何投珍妃入井的崔玉贵得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走向共和》中的太监很有意思,主要出场的就俩,一个是李莲英,一个是小德张!貌似一个是第一受宠太监,一个是第二受宠太监,实际上历史上还有一个大太监隔在这俩太监中间,他就是崔玉贵,这个崔玉贵待会再讲。

而李莲英和小德张这俩太监在剧中刻画得相当到位,把他俩的忠诚与奸诈都拍了出来,老祖宗有一句老话叫: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老话放在李莲英和小德张身上是非常形象的,他们俩同样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意思就是说,跟他们走得近了,他们并不懂得谦逊有礼对别人,离他们远了,他们还心生怨恨。

李鸿章面见慈禧太后,曾经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

“太后之事无小事!”

同样,对待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递上了一瓶脚气水,也说过类似的话:

“公公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小事儿呢?”

后来因为不能上军舰的事,俩人掰了,李鸿章即使送上了三千银票也被拒,末了还把脚气水的十两银子付了,弄得李鸿章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小德张也一样的德性,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他对李莲英那叫一个恭敬。慈禧太后一死,隆裕太后上台,小德张的本性一下子就透露出来了。面对拦路跪着迎接新主子的李鸿章,小德张一脚就把他踹了个跟头,连话都没多说一句。甚至后来隆裕太后宣布辞位诏书,也是因为小德张收了袁世凯的银子,极力撺掇而成。

二、

剧中这样刻画二人,自然有着历史依据,小德张出了宫还算不错,奢侈了几十年,最终被改造了。李莲英就惨了点,后来他的棺材给扒开后,发现竟然是尸首异处,具体死因至今是个谜。

相较于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大太监李莲英,和隆裕太后最宠爱大太监小德张,夹在中间的大太监崔玉贵仿佛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其实他在宫里的地位仅次于李莲英,平时伺候慈禧太后也排不到小德张,而是他和李莲英。

崔玉贵,直隶河间府人士,家境贫寒,十岁的时候老娘就在饥寒交迫中身亡。后来大哥也因罪被处死,只剩下他跟老爹孤苦伶仃赴京乞讨。

再后来,他的表侄子李莲英在宫里发达了,着实让他们这些人羡慕不已。于是在他十二岁那年,跟李莲英接上了话,狠狠心,割了自己的宝贝,就此步入了太监行列。

只是这小子不是直接进宫,而是选择了曲线救国,先到了庆王府奕劻手下当差。这小子嘴甜,又会点功夫,平时跑前跑后的深得奕劻信赖。当然,这其中也有李莲英的关系户因素,总之奕劻竟然收他为干儿子!

奕劻这个人啊,除了贪以外,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写字好。以前慈禧跟她弟弟叶赫那拉·桂祥通信时,因为桂祥不识字,都是奕劻代为着笔。所以,慈禧太后发达之后,奕劻也得到了提拔。同时,因为奕劻跟桂祥关系好,自己收了这么好一个干儿子,哪能独享,于是桂祥也认崔玉贵为干儿子。

等于崔玉贵一下子认了俩干爹,一个是庆王奕劻,一个是慈禧弟弟桂祥!

慈禧太后酷爱听戏,奕劻为了讨老佛爷欢心,在宫中组了一个戏台班子,于是崔玉贵的机会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崔玉贵在两个干爹的大力推荐下,进入到了宫里的京剧班子,加上本身有点功夫底子,就这样入了慈禧老佛爷的法眼。

崔玉贵绰号叫小罗成,罗成跟秦琼是表兄弟,大唐统一全国的战斗中,在沧州地面上被李建成陷害不能回城,陷入淤泥河战死。崔玉贵就是河间府的人,现在的沧州地面,会点功夫,这才有了这么个绰号。

就这样,崔玉贵在两个干爹,加一个表侄的极力推荐下,很快成为了宫中太监二把手,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崔玉贵本人豪爽,有武德,虽然对下人也很厉害,但是不像李莲英,时不时背后阴下人。所以,崔玉贵在宫里还算顺风顺水,人们怕他,但不防他,或许正因如此,传唤珍妃的差事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莲英跟珍妃关系不错,当年选秀的时候,李莲英就是收了珍妃父亲的钱,这才让珍妃跟瑾妃姐妹俩同时进了宫。

珍妃后来被崔玉贵投到井里的时候,就一直在喊“李安达”,所谓的“李安达”就是对李莲英的尊称。足可见在珍妃的心目中,李莲英是能帮自己的人,这或许是慈禧太后不让李莲英办这件事的原因所在。

慈禧太后当时只命令崔玉贵一个人去叫,这时候崔玉贵就已经预示到问题了,因为按照规矩,召唤妃子是必须两个人去的,而且此时的珍妃还被关在冷宫里。

万般无奈之下,崔玉贵还是拉上了一个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毕竟慈禧太后让把人带到颐和轩,不拉他拉谁?

四、

在《太监谈往录》和《宫女谈往录》中,都有关于珍妃被投井的描述,也有宫女转述当时崔玉贵讲的这段历史,大体意思如下:

慈禧太后一个人坐在颐和轩,底下跪着珍妃,崔玉贵和那个颐和轩管事太监站在一边。

慈禧太后担心八国联军进了宫,留着珍妃是个祸害,又不能带她逃跑,谁知道半路出啥幺蛾子,于是让她自行了断。

珍妃总结起来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该死的罪,而且建议皇上留在京城指挥,太后愿意逃就逃。

第二句话是,你让我死我不能死,因为祖制不允许,而且皇上没有发话让我死。

第三句话就是喊李安达救命了……

至于慈禧太后为什么一心要弄死珍妃,主要还是俩人矛盾太深,珍妃又胡作非为,还有卖官鬻爵的行为。戊戌变法期间又一直怂恿光绪帝夺权,所以这次八国联军入京,慈禧早就策划了要置她于死地。

崔玉贵作为珍妃投井的具体操作人,也为日后背锅埋下的伏笔……

作为婆婆,指使仆人把自己的儿媳妇扔进了井里,这么爆炸性新闻,自然引起了社会轰动,尤其是那些洋人们,对此事揪着不放,非要慈禧太后给个说法。

等到条约签好,慈禧太后确定联军不再要她的命之后,她把崔玉贵派回京城打头阵,迎接她归京。结果崔玉贵忙前忙后准备妥当之后,慈禧太后回宫的第三天就把他赶走了,是的,仅三天。

原因很简单,慈禧太后得找替罪羊,她先说珍妃是自杀的,后来解释不通。又解释珍妃被投井的原因是自己说了气话,“你再顶撞就把你扔井里”,结果崔玉贵没听出语气,直接把珍妃投井了。

五、

崔玉贵最终的结局:

崔玉贵被赶回了庆王府,慈禧太后也把珍妃给捞了出来,装殓厚葬,这件事也就告一段落。

等到事态平息了,洋人也不关注这件事了,崔玉贵的两个干爹又开始帮忙举荐,最终崔玉贵竟然又回到宫中伺候了一段时间慈禧太后。

等到隆裕太后上台,小德张得势,李莲英和崔玉贵都失了势,在慈禧太后厚葬之后,俩人都离了宫。

在京郊八里庄附近,有个叫恩济庄的地方,这地方是当年雍正皇帝大笔一划给太监们当墓地用的。一些不知名的太监死后,没钱没势,就随便一埋了事,有些大太监则是由朝廷钦赐墓地。李莲英就属于后者,虽然有钦赐大太监的墓碑,但他却没有落得好下场,后来考古发现只埋了一个头骨。

而崔玉贵本来也该埋在这个地方的,虽然没有钦赐,但自己花点钱还是可以风光大葬的。只是当初他出宫的时候,这个地方不仅仅埋着太监和宫女们,还埋着一个人,那就是被他投进井里的珍妃。

珍妃的陵墓也是后来她的姐姐瑾妃当了皇太妃,到了民国四年,这才被迁到了光绪崇陵妃园寝。

所以,因为对珍妃之死的愧疚,崔玉贵并没有选择去恩济庄(那里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太监和宫女们靠地租银子或者香火钱生活)度过下半生,而是花钱买了680亩地捐给了立马关帝庙。由于当初出宫的时候不仅他自己,还带着一些徒子徒孙,也是为他们着想,住进了关帝庙。

在这里安静生活十几年后,1926年,崔玉贵因为发背病而去,享年66岁。其实这个病跟当年的名将徐达一样,都是长背疽,如果没有抗生素治疗,死亡率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虽然崔玉贵把珍妃投到了井里,但也确实迫不得已,其人也算光明磊落,后半生也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相较于一直算计人的表侄李莲英,虽然大富大贵,但却死于非命,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我叫杨角风,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83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