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年前福布斯、胡润开始发布中国富豪榜以来,地产商人就一直是整个富豪榜上人数最多的群体,尤其在人们最关注的前十富豪阵营里,地产老板也从来都是主角。

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2001年到2020年胡润百富榜的数据,前十富豪中地产商的占比长期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最高时一度达到80%,直到近几年比例才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代表地产行业在前十富豪中抢下两个席位的是恒大的许家印和碧桂园的杨惠妍,也算得上是在榜时间较长的两个地产富豪。

2007年碧桂园上市,刚从父亲杨国强手中拿过接力棒的杨惠妍就一举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之后也成了前十富豪的常客。

而许家印则是在2011年首次跻身中国富豪前十,之后就和杨惠妍一样,几乎成了钉子户,2017年还超过二马问鼎首富。

而时间进入到2021年,地产富豪的排名格局开始被再次改写。

先是许家印跌出前十,只留下杨惠妍一人孤军奋战,再到这除夕前一天,身为中国女首富的杨惠妍也守不住退出了。

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的数据,杨惠妍已跌落到第11位,许家印则位列13,这意味着,中国前十富豪榜里,一个地产商也没有了。

也许有人说,前十中的何享健除了美的集团的家电业务,不是还有美的置业吗,在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上位居前30强,他不就是地产商吗。

其实,这里所说的地产商,要么是以地产为主业,要么地产要在其财富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就拿何享健来说,其账面财富值几乎都是来自于美的集团,“家电大王”才是他的真正身份,至于房地产,只能算是个副业。

美的置业是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200亿港元,约合166亿人民币,按照何享健家族76%的持股比例,也就是126亿左右,在何享健目前2800亿的身家里,占比不足5%。

再者说,中国的企业只要稍微做大一点的,或多或少有点房地产业务,比如养猪的秦英林旗下有盛达地产,送快递的王卫也进军了长租公寓,但却不能说他们就是房产商,只是多元化中的一个尝试而已,美的置业不过是尝试得相对比较成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从中国头部富豪们所处行业的趋势来看,地产已经逐渐被资本所冷落了,行业都有一定时代特点,而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回看90年代的中国富豪,虽然那时还没有胡润富豪榜,但从历史资料中也能看出,那时的大多富豪都是来自于贸易,就像拿罐头从俄罗斯换回飞机的牟其中。

而到了21世纪初,房地产开启了黄金时代,地产富豪站上舞台,世茂地产的许荣茂、卓达集团的杨卓舒、新疆广汇的孙广信、富华国际的陈丽华等成了第一批被大众认识的地产老板。

不过在地产业正疯狂的同时,也是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开始,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2014年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互联网的BAT格局形成,也就是从那一年起,互联网行业的代表在中国前十富豪中开始崭露头角。

而发展到现在,互联网企业老板已经成了中国前十富豪的主角,从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来看,占了半壁江山,三个电商(阿里、拼多多、美团),两个游戏(腾讯、网易)。

与此同时,其它实体行业也诞生了巨头,卖水的卖出了农夫山泉,送快递的送出了顺丰,造家电的造出了美的,打酱油的打出了海天,养猪的养出了牧原股份。

也有人说,这个世界太疯狂,一瓶水、一瓶酱油就撑起了几千亿的市值,而养猪的秦英林不过是借着“猪瘟”的东风,碰上了中国养猪从散养化到规模化的好时候。

但水并非只有农夫山泉,酱油也不是只有海天,而养猪的更不止牧原股份,能从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是本事。

至于说市值有没有泡沫,那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人买他们的股票,股价又怎么会涨呢。

而回到地产行业的话题上,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地产老板们要再抢占并坐稳前十座席是越来越难了。

首先,时下的新兴行业造富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地产行业能比拟的,就像前几天刚上市的快手,直接把湖南人宿华一下子推入了中国富豪前20强。

其次,在富豪榜第11到20的位置上,还有刘强东、雷军等强手,杨惠妍、许家印的回归之路上,要越过的坎太多了。

当然,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地产行业的落幕也是个必然,一个简单的富豪排名背后,透出的是,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往更好的方向蜕变。

相关推荐:

女企业家比王石多2次登顶珠峰 套现13亿离场了

“套现13亿离场了 老板变成打工人?”

老板变成打工人?

临近年关,许多老板们选择套现退场,有的转而“上天”,比如贝索斯;有的则要去“上山”,或向珠峰再度发起挑战。

2月5日晚间,探路者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盛发强先生及王静女士的通知,获悉其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据了解,本次转让约5169.1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5%,协议转让的价格经各方协商确定为6.5元/股,转让总价近3.36亿元人民币。待相关事项全部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通域众合,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李明先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年初,创始人两口子还在员工面前大秀才艺,在公司年会上,老板娘王静以独舞《大鱼海棠》开场,随后和丈夫盛发强一起,带领探路者各部门负责人共同献唱了一曲《团结就是力量》,但谁曾想,几天之后就传出了股权转让的消息,两口子不打算“团结员工”了。

这事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探路者这些年来业绩简直是雪崩式的倾塌,创始人夫妻轮番上阵,都没能阻止得了它的大溃败。继2017年、2018年连续亏损后,其在2020年再度录得亏损,预计全年亏损金额为2.6亿元~3.3亿元。

截至2月9日收盘,探路者(300005,SH)股价为6.45元/股,较2015年时的历史高点28.86元/股(前复权)已跌去了近八成。

股权变更之后,不少股民表示喜大普奔,有股民还说:“这下老板娘,总算可以安心去爬山了!”

凭本事赚的钱,靠实力亏回去

探路者是A股有名的“夫妻店”,老板叫做盛发强,老板娘叫做王静。其有名之处不仅在于公司本身,更在于公司的八卦——两人凭本事打下的江山,却凭“爱好”实力亏回去了!

1993年,川妹子王静初中毕业后南下打工,只身来到广西北海。在餐馆做服务生期间,结识了她的先生盛发强,并一同创业。

他们真正的创业之路开始于一顶帐篷。王静说:“第一顶帐篷是我亲手缝制的。当时还没有户外市场的概念,它仅仅是一个产品。当时盛发强是做测量的,经常在户外工作,我们都向往着出门在外也有个家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广告语‘身上背个家,伴你走天涯’。”

五年后,王静夫妻俩从广西北海转战北京,在香山脚下的两排平房里, “探路者”就此诞生。

1999年,王静夫妇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从广西北上来到北京,在香山脚下租了两排破旧低矮的平房,王静一拍大腿,“探路者”就此诞生。成立之初,整个帐篷的制作流程,由王静全程负责,担任了“产品经理”的重要职责。而盛发强则负责产品的营销策略和公司其他重要决策。

经过两口子的不懈努力,探路者的业绩蒸蒸日上。2007年和2008年,探路者的净利润分别较上一年增长了249.14%和132.31%,还在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生产商”。2009年,在其成立十年之际,探路者成功登陆深圳交易所,成为中国户外用品的第一股。上市后的几年,探路者的业绩很是亮眼。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高达55%。

不过,在企业做大做强之后,老板却想让老板娘退出公司。在公司上市前夕,一天晚饭后,盛发强找王静谈心,希望她能从副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公司里的家庭气氛淡下来,实现去家族化的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半边天”走了,公司的业绩也开始大幅萎靡。2014年,探路者的业绩就出现了放缓的迹象。这一年,公司净利润增长仅18.28%(此前5年平均增长近60%)。到了2015年,公司业绩首次下滑,当年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10.5%。2017年,探路者遭遇上市以来首亏,净利润亏损8485.39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达1.85亿元。

当然,这与盛发强的多元化战略有关。野心勃勃的他想涉足更多的领域,却没有想到,他的实力还配不上他的野心。自2013年开启第一起并购后,探路者先后对绿野网、途途、易游天下、行知探索等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并建立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和大体育三大事业群。

盛发强提出了“户外生态圈”的概念,在冰雪运动、赛事运营、体育传媒、体育培训、智能健身管理、体育社区等多个领域排兵布阵,通过集团直接投资及参与并购基金等综合方式进行了项目投资布局。

然而多线作战的结果就是,哪一线都不行。探路者旅行业务2016-2018年来持续亏损,体育相关业务也表现平平。到了2017年,探路者甚至出现了上市以来首亏的惨剧,亏损高达8485.39万元。

这个“户外生态圈”,简直是“把公司自身给圈进去了。”不忍心丈夫搞垮两口子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王静决定替夫出征、披挂上阵,重新回到了公司的管理岗位上,而且成为了“一把手”。

替夫出征、结果寸草不生

“男人一生要做点冒险的事,我觉得女人也可以。”王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王静本来就是个天性冒险爱自由的女人,当年从公司退下来之后,她也并不甘心做一名“家庭煮妇”,而是转身就去探险爬山,还创下了很多记录,比如“4次登顶珠峰”、“142天完成7+2地球九极探险项目”等,在一众爱好爬山的企业家中,她比王石登顶珠峰还要多两次。

在这里截取一下《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的报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她多姿多彩的登山生活:

2014年1月15日,徒步最后一纬度到达南极点。

2014年1月19日,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4892米)。

2014年1月31日,登顶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

2014年2月15日,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

2014年2月26日,登顶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4884米)。

2014年3月13日,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

2014年4月8日,徒步最后一纬度抵达北极点。

2014年5月23日,登顶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014年6月6日,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

2014年6月13日,登顶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

不过最有名的,还是她2014年第二次登顶珠峰时,引爆国内外舆论的“借助直升机”事件。当时有很多人质疑她“不就是有钱嘛!一个有钱任性的女人坐着直升飞机登顶了珠峰。”王静的回复是“如果能搭直升机登顶珠峰,那也是世界纪录啊 !”

无论如何,在现实中登顶成功的她,事业上却没能“勇攀高峰”。王静将盛发强的战略推倒重来,开始大刀阔斧的“瘦身”,重新聚焦主业,回归户外用品。但并无卵用,2018年探路者亏损持续扩大,净利润亏损达到了1.82亿元。

其实商业场上向来是九败一胜,如果真的是单纯因为实力不够,导致企业不行,那么股民朋友们也就认栽了。但问题在于,王静在回归之后,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股价不断探底的次年,她还抽空去了一趟山脊上排起了长队的珠峰,实现了第四次登顶。

此外,登珠峰的费用都是大几十万起步,登山在防护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不会“要命”,但是“要钱”。那么钱从哪儿来呢?

随着股价一路向下,王静的工资却一路攀升。从一开始的90多万,涨到了的2018年的420万元,也难怪股民朋友们这么气愤了!

中国企业家为啥如此热衷爬山?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全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最爱爬山的一族就是中国的企业家。”这绝不是夸张的说法。

国内企业家爬山爱好的“开山鼻祖”,当属王石。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当年每当万科股价低迷,王石就去爬山,爬山回来,股价就涨回来。后来王石一去爬山,股价就得低迷两天,大家老怕他回不来,等他回来了,股价又上来了。

这是王石执掌万科那些年的股价,从03年第一次登上珠峰到17年卸任给郁亮,大家能试试看根据这个图,找出王石哪几天去爬山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03年,王石创造了登顶珠峰的最年长者国内记录后,中国企业家们便紧随其后,将挑战珠峰视为了一种时尚。

在那些热衷登珠峰的企业家眼里,或许以不计生命的代价向极限高度挑战,正是向外界展示自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好机会。

但要知道,登山虽然难,但很快就会结束,可是经营企业却是没有尽头的,就像永远在爬一座山,你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爬企业这座山,可比爬珠峰要难多了。所以,当企业有困难时,不去想着帮企业如何“爬坡过坎”,而是不惜成本地去爬山,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

对此,马云说的精到,“我也不喜欢爬喜马拉雅山,如果说有一天有电梯的话,我会考虑去喜马拉雅山顶去看看。”可见,真正有责任心的企业家,都不会为了自己的爱好浪费太多时间的。

不过对此,王静两口子或许是不在意的,说不定“经营上市公司”已经不是主业,反倒是业余爱好了。

据wind数据统计,梳理探路者历史公告可以发现,自公司上市至今,盛发强和王静已完成16次减持,“套现”约10亿元,而算上眼下的实控权转让,其二人累计套现金额将超13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从2010年年报算起,到2020年三季报的10年间,探路者也才一共赚了——7.91亿元。

无论如何,手握十数亿的财富,公司也有人接盘,两口子或许终于可以放飞自我,追求自己钟爱的爬山运动了。

王静那句话,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如果有直升飞机能载着你登顶珠峰,那也是世界纪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