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反扑,很多地方倡导就地过年,这个春节又有太多人不能回家了。

朋友李越就是其中的一员。

昨天李越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老爸的极力劝说下,决定不回家过年了,但想想家里只有老爸一个人,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下来。”

隔着屏幕,我深深地感到了他的难过。

6年前,李越的妈妈因病离开了,从那之后,原来一年到头不着家的李越,不管多忙,一个月总要抽出四五天时间回家。

妈妈的离开似乎让他一夜长大,开始意识到父母不会一直都在我们身后。

李越不过是想,尽可能更多延长和父亲在一起的剩余时间。

其实,父母又何尝不渴望与孩子的团圆,但比起孩子的安全,他们宁愿按捺住心头的想念。

回家,父母在,才是家。

总觉得,敲敲家门就会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自己,但终归会有一天,拧开钥匙,只剩空荡荡的房间。

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时间从来不等人。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空余一声叹。

在这个不能回家过年的春节,距离似乎让我们更能够看清了父母。

“当了父母后,我成了胆小鬼”

廖一梅曾在《琥珀》中写: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平生第一次我对死亡产生了恐惧。我竟然产生了想要永远活着的愚蠢念头,不是因为贪恋,而是因为挂念。”

父母,最怕的不是子女不能出人头地,而是自己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过早地退出他们的世界,无法陪他们经历人生种种。

《人间世2》中,有一位乳腺癌患者闫宏薇,她33岁,是3岁女孩的妈妈。

得知自己患病,在调整好情绪后,闫宏薇一直积极治疗,乐观面对,她还与自己的癌细胞开玩笑,告诉她:

“不要杀死我,否则你也活不了。”

如果不是开篇点明,从她的状态很难看出她是一个已经与癌症对抗一年的患者。

直到镜头对准她与一位病友的聊天,说到自己的女儿,她瞬间崩溃大哭:

“我的孩子才三岁啊……”

“我就不能听到人家说小孩,不说孩子,我怎么都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宏薇这个教马克思主义的大学老师,甚至迷信地改掉女儿的名字“思妍”(谐音“思闫”)。

只因她不想留给女儿的只有思念,而是陪伴。

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当妈后,太能够理解她对孩子的不舍与牵挂,与孩子分离这件事,光是想想就已经心如刀绞。

陪伴着闫宏薇的丈夫轻拍着她的身体安慰:不要怂。

可是,这世间哪个妈妈不怂,哪个妈妈舍得丢下历经苦难得来的孩子?

不仅是妈妈,就算七尺男儿,谈到孩子,眼中也常饱含着泪水。

在一期《天天向上》中,主持人汪涵问郭京飞、吴尊等:“有了孩子之后,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变得胆小,怕死了。”

几位父亲答案出奇的一致。

以前莽撞、硬气、无所顾忌的男子汉,突然变得害怕受伤,害怕死亡,他们还要为孩子遮风挡雨呀。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变成了父母的软肋。

而父母更像是天上的风筝,他们不敢飞高飞远,唯恐断了自己与孩子手中连接的那根线。

“对不起,爸爸没本事”

小时候总是很奇怪,为什么爸爸妈妈不知道“丢脸”,衣服总是过时的,剩饭剩菜吃了又吃,工作又脏又累还要做。

后来有了孩子,才明白父母省吃俭用,不辞辛苦,不过是想要孩子生活得好一点。

比起“面子”,孩子才是他们更想守护的呀。

还记得电视剧《幸福一家人》中有个场景。

儿子声泪俱下地控诉父亲,医院里很多同事靠着父母的资源平步青云,而自己却只是个面馆老板的儿子。

父亲不能在他的事业上帮他一把,他甚至要和父亲断绝关系。

白发丛生的老父亲听了儿子的话,用他那双为儿女操劳半生,布满皱纹的手捂住脸颊泣不成声。

最后,他对着儿子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对不起你们,爸爸没本事,让你们受委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的这一弯腰,不知道内心会有多少煎熬,他拼命努力,没想到还是拖累了孩子的人生。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嫌弃父母不够光鲜,学历不够高,资源不够多……

知乎上就有个提问:你有嫌弃过父母没本事吗?

在一堆吐槽父母的不堪中,我看到了一位网友温暖的回答。

我的父母,不能给我买豪华宽敞的大别墅,不能时时刻刻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不能让我随心所欲养尊处优,不能让我依靠背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他们工作体面但是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衣着随意甚至有些不修边幅,他们自己出门常常宁愿挤公交也舍不得打车,他们去新潮的地方会手足无措……
他们也会用错的方式来表达爱,我也曾对此心怀怨愤。
但是,他们已经把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一切都给了我。
从小到大,我都被他们用尽全力地爱护着,我不曾缺衣少食,不曾缺失过父爱母爱。
拥有这样的父母,我庆幸都来不及,又怎敢嫌弃。

是啊,为了成全孩子的诗和远方,父母宁愿忍受生活所有的苟且,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嫌弃他们。

哪个父母不想过体面的生活,但他们往往不会担心自己过得好不好,只怕给孩子的不够多。

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他们拼尽全力,只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轻悠悠的歌声唱碎了多少父母的心。

岁月无情,一晃就老了。

生命快要到尽头,父母惦念的,仍然是记忆中那胖嘟嘟的小嘴巴。

豆瓣评分9.2分的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最后一集告别篇《我们终将离去》,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片中公布了一段由中华遗嘱库提供的“情感录像”视频。

耄耋之年的老人们,用录像的方式,对亲人进行最后的嘱托。

一位老人哽咽地说:“最不放心孩子,希望我们走了以后,你们要好好生活,享受人生。”

还有一位老人说:“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再熬夜了。”

“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爸爸妈妈不在了,你自己要认认真真做人。”

一位位老人的散言碎语,句句都是不舍,在诉说着一场再无遇见的告别:“我们走了,以后的人生你要好好度过呀……”

人生到了这一刻,父母已经学会了与世界和解。

可他们放得下一切,却放心不下你。

而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他们了。

《请回答1988》中,当孩子们都出去工作后,德善的爸爸怅然若失地说:“家里冷清得很,像寺庙一样。”

孩子长大了,总是很忙,父母曾搁在手心里捧着的小脚丫,早已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家。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假如一年中只有过年七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

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

我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可能只剩64天。

疫情过后,多回家陪他们吃吃饭吧,耐心听他们讲讲琐事,带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