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脉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2021年2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相关政策。会议指出,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加快完善应破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退出配套政策,解决退出难问题,是优化要素配置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围绕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企业破产退出公示、保障破产程序规范推进等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一是在完善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方面,使中小微企业在开办便利的同时退出也便捷,促进改善市场主体结构,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二是在建立企业破产和退出状态公示制度方面,及时将企业破产和退出相关信息列入可公开查询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完善信用机制建设,促进公平竞争。三是在保障破产程序依法规范推进方面,完善管理人制度,强化管理人依法履职责任,发挥债权人委员会、债券持有人会议等协调协商作用,依法保护职工和债权人、投资者等权益,依法打击企业破产或退出中恶意逃废债行为。

对于完善企业退出政策,早在2019年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专门针对“注销难”进行过部署。彼时就曾提出简化流程的相关要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企业退出便利性进行再部署,也让社会各界坚定了国家层面意图打造企业注销和注册共同便利,“有退有进”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心。

进门容易出门难”,一直以来是不少企业面临的痛点。作为企业退出市场主体资格的最后一步,与登记注册时的“一张白纸”相比,企业注销的程序确实较为复杂。企业进入市场经营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大量法律关系,牵涉诸多利益主体。企业注销之前,必须对所有的权利义务做一个彻底了结,包括清结税款、清偿债务、支付员工工资、清缴社保等。

一些企业经营者在企业注销过程中之所以感到“艰辛”,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的注销必须以税务注销作为前提,而实现税务注销必须清偿欠缴税款。管理不规范,账目混乱、财税不清,到了要注销的时候,才忙着补账补税,这就为注销造成了障碍。其次,企业注销涉及税务、市场、工商、海关、商务、银行等多个部门,此前,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不足,很难对注销企业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导致申请材料多,流程复杂,拖慢了注销进程。最后,一些企业法制意识淡漠,根本不知道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仍然需要依法履行注销程序,认为被吊销营业执照就已经退出市场。这导致在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中出现大量被吊销但是不注销的“休眠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销与注册都需要简化,既要快速准入又可便捷退出,破解“退出难”成为企业的重要诉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与企业的准入相比,政府对于企业的“退出”方面关注并不多,比如,在“放管服”改革的推进中,重点主要针对企业的开办、设立和监管服务,这也让很多人形成一种印象,即企业开办、经营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退出似乎无关紧要。如今,这一诉求再次得到政府高层回应,相信未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退出渠道会更畅通、退出机制更完善,真正做到净化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