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专家提醒,进行核酸检测须预留1天时间,建议将“15分钟出结果”的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性方法,用于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地区或需要快速评估感染状况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节人员流动大,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

春节期间,面对不同风险程度地区人员流动的不同要求,应注意什么?如何便捷出行,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他人?怎样能更快地拿到核酸检测结果?15分钟就能出结果的抗原检测能否应用?

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春运与春节国内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和个人防护建议”主题专家在线研讨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康熙雄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李一荣教授等多位专家,针对春节出行和新冠病毒检测方面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一给予解答。

日常防护不可少,

预约核酸检测要趁早

吴尊友教授表示,冬春季节仍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风险较高的季节,全球仍处于大流行的高峰时期,因此我们还是要做好疫情防控,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减少聚集和聚餐。

针对春节期间,返乡人员面临的核酸检测预约难、医院人满为患等情况,吴尊友教授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各地为了方便群众,开展了快速预约、快速检测等服务。一般来说,当天采样,第二天即可取到结果;对于非常急迫的情况,上午采样,下午可取到结果。但由于需求量较大,建议群众提前预约、提前安排。

那么,万一需要急用检测结果,某些机构宣传的“1小时快速出核酸检测报告”真的可信吗?对此,李一荣教授表示,目前核酸检测仍是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采用该经典检测方法需要4小时~6小时才能拿到报告。虽然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宣称生产出了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可以在30分钟~1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事实上,包括采样、样本转运过程,全过程恐怕也需要2小时,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实验室具有大批量快速检测能力,不太可能应用于大批返乡人群。此外,在提高速度的情况下,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李一荣教授所在的实验室也仅配备了一台快速核酸检测仪,用来保证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的快速检测。

综上所述,专家提醒返乡人员,核酸检测必须在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实验室才可进行。对于某些机构宣称的“半小时或1个小时拿结果”,如果这些机构不具备资质,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其检测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返乡人员而言,提前做好充足准备,预留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仍然是必须的。

15分钟抗原检测或

可助力新冠肺炎筛查

目前确实存在一种能在15分钟就出结果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新冠抗原检测。那么,它是否能作为新冠病毒筛查的有效手段进行推广?

对此,康熙雄教授表示,国际上不少指南都认为,新冠抗原检测是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虽然其敏感性在理论上可能低于核酸检测,但其优势是快速,15分钟~20分钟就能拿到结果。

2020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通过广州万孚生物等两家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这是我国首次批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据悉,产品检测时间在20分钟之内,在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较高时能够快速检出阳性病例,可用于对疑似人群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目前在国内,抗原检测尚不能单独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应结合核酸检测、影像学、接触史等综合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雄教授还介绍,相比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复杂性更高,其要求在规范化的P2级实验室中进行,且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操作,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暂时还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需将标本转送到更高层级机构。

抗原检测虽敏感性较低,但检测速度快,使用试剂盒即可检测,更为便捷。因此,李一荣教授建议,可适当考虑,将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一种补充性方法,在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的农村地区或需要快速评估感染状况的急诊抢救、手术场合适当使用。

当前,一些欧美国家已将抗原检测纳入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中。李一荣教授表示:“我个人认为,尽管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不及核酸检测,但在人群向农村大量流动的当前,一些基层医院如能开展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将助力其具备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抗原检测配合核酸检测可能在基层起到对新冠肺炎患者鉴别的重要作用。”

新冠病毒检测采样

须到位合格

春节出行,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防疫安全。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国内外出现新冠病毒变异的报道。基于此,徐英春教授表示,“基因突变是永恒的,每种病毒都可能发生改变。据报道,英国最先出现变异病毒的问题,后来美国俄亥俄州、巴西陆续出现变异病毒,甚至在水貂身上也发现了变异病毒。”徐英春教授认为,需要及时评估变异病毒在核酸水平、蛋白水平方面的影响。变异病毒可能对现有检测方法产生影响,因此需在科技领域做好准备,及时根据变异情况对检测方法进行调整。

针对多次检测才呈现阳性的病例,徐英春教授表示,核酸检测是能够得出准确结果的。核酸检测之所以是目前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因为其采用特异性探针技术,只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水平检测呈阳性,即感染了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也受到众多方法学的影响。首先,所有方法都有病毒含量下限,病毒含量低于下限就无法检出。其次,人具有个体差异,例如有的病毒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或病毒隐性携带者,可能病毒载量非常低,核酸检测为阴性;但到了发病期或出现症状时,病毒载量可能急剧增高,这个阶段进行核酸检测,可能结果呈阳性。这就是很多患者经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最后才检测为阳性的原因。第三,检测采样操作不当,会影响检测结果。在进行核酸采样时,一般主张拭子从鼻腔进去,探到鼻咽部时,有碰到后壁的感觉,再旋转着取出,这样才算刮取了鼻黏膜或鼻咽部的黏膜细胞出来。即使是咽拭子,也要刮取咽后壁取出拭子,取完以后,被采样者应有一种鼻子酸酸的,或者要流下了眼泪的感觉,这样的采样相对是合格的。如果只是将拭子轻轻一探就拿出来,甚至被采样者没有感觉,这样的采样是不合格的。

“采样真的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是核酸检测是否能实现高敏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徐英春教授认为。

文:王强

编辑:刘立夏

审核:韩璐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