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年伊始,

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很多地区已经陆续接种第二针剂。

我国疫苗上市为全球抗击疫情注入信心,

贡献了中国力量。

国产疫苗走出国门,收获了一致好评。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我国疫苗的成功,科技发挥了支撑作用

除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刻苦攻关外,

那些勇敢站出来参与临床研究的志愿者,

也非常了不起,功不可没!

今天起,民生周刊推出系列报道“了不起,新冠疫苗志愿者”,走近生而平凡,为阻击新冠肺炎甘冒风险的志愿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真的很微不足道”

从武汉到北京。在华中农业大学工作13年后,2020年10月,柴倩被借调到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质量监测与专业学位处,协助“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 作为一名参加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志愿者,柴倩说:“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真的很微不足道,我很平凡。” △图片来源:民生周刊

柴倩毅然决定参加志愿接种,

为早日结束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在学校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严把‘出口关’的一员。”柴倩介绍自己的本职工作。 病毒来袭,柴倩至今心有余悸。2020年1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钟南山院士确定“肯定有人传人存在”。两天之后,武汉“封城”。 彼时,柴倩已经回到河南老家,对学习工作了16年的城市,她有种“生离死别”的悲怆,对亲人、朋友的状况忧心焦虑,长辈、同学都纷纷通过电话互相安慰鼓励。 在河南老家期间,柴倩每天关注疫情最新消息,和权威机构对疫情的走势预测。同时,她还不间断地给自家菜园里唯一一棵洪山菜薹浇水、松土,希望它能茁壮成长。“这棵洪山菜薹象征着武汉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柴倩心里默默念道。 1月29日,大年初五,研判疫情形势,柴倩着手拟写夏季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方案。根据校领导指示,及时发布了《2020年夏季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安排》,增开“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时发布“你的心忧、我的牵挂”——《2020年夏季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问答》,为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吃下“定心丸”,这些工作被湖北省学位委员办作为典型推广。 “我一直关注着陈薇院士的科研进展,赞同她‘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科技武器’的观点。”柴倩回忆说,“3月中下旬,我得知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就有了报名加入‘疫苗志愿者’的想法,父母也非常支持我。” 柴倩咨询过不少朋友,有同学提醒她,打了疫苗后,如果免疫力增强不够,更容易被病毒感染。但柴倩坚信,研发团队已经做过风险评估,毅然决定参加志愿接种,为早日结束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月9日,柴倩接到湖北省疾控中心王雷医生发布的“重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预约报名二维码”,进行了网上预约报名。

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母亲节

4月12日一大早,柴倩一人前往武汉特勤疗养中心。柴倩到达时,现场已经有不少志愿者在排队,等待一系列严格的体检。 “很幸运,我通过了体检。我记得当时还有不少体检不合格的。” 通过体检后,柴倩在武汉特勤疗养中心参加了“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研究志愿者”的初筛和接种。 据介绍,Ⅱ期临床研究为中、低剂量和安慰剂,研究分3组进行,即中剂量疫苗组(250例)、低剂量疫苗组(125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25例)。 柴倩得到的消息是,本次接种志愿者无需接受14天的集中疗养观察,自行完成安全性观察即可。研究组专门建了志愿者微信群,对同一时间接种的志愿者进行在线随访,指导完成安全性观察和记录。 在随后的观察期,柴倩早晚按时测量体温,正常工作学习、定期锻炼身体,适当加强营养。在接种后的第14天、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总共进行了4次抽血和医学观察访视。 令柴倩难以忘怀的是,终于盼到了与心中偶像——陈薇院士合影的机会。5月10日,接种后第28天,上午8点刚过,一辆军车驶入接种医院,有志愿者高喊“陈薇院士来看我们了”,前来接种的志愿者们纷纷涌上前去迎接陈薇院士,柴倩也得到了跟陈薇院士合影的机会。 这一天恰巧也是“母亲节”。柴倩把这张合影发到微信朋友圈,并备注“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具有特别意义的母亲节。新冠疫苗二期抽血,近期就会揭盲,胜利在望!”收获超百位亲朋好友点赞评论。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原文标题:《在志愿行动中绽放芳华》

刊载日期:2021年第1期 1月4日出版《民生周刊》

□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姜玉函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