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处级干部)石悦居然是一名畅销书作家,他就是网络作家——【当年明月】,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累计销售上千万册,为他带来了高达四千多万的版税,也因为这部小说改变了自己命运,实现了“屌丝”的逆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公务员里最成功的作家,作家里最低调的公务员。连妻子都感叹:想不到我老公还有这本事!

明月传奇的写作经历

2009年,【当年明月】年仅27岁,就已经拿到了4100万的版税,朋友劝他辞掉工作回家专职写作,还有2个人拎着钱直接冲进他家门,但他都拒绝了,还是选择了公务员。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湖北宜昌人,21岁时大学毕业,考入广东顺德海关,成为了一名体面、稳定的体制内公务员。他刚上班时工资就达到了6000元,当年的初中老师工资是800元,从这方面看,石悦的生活是很优越的。

石悦的工作很稳定,但他不爱社交,也不抽烟饮酒泡吧,他很喜欢历史,于是下了班就在宿舍看看历史书上上网,当时国内最火的网站是天涯论坛,于是他经常浏览天涯的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悦对于历史很有兴趣,也看了很多历史书,还是明史协会的会员,他在网上看到很多历史的帖子错误很多,却有很高的阅读量,误导读者;还有很多帖子写的一般,却有很高的热度,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写,而且会写得更好。

就是这么一个随性的想法,做事不拖沓的他说写就写,开始动笔了,在网络上面写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你要用什么样的笔名。为了撰出到一个合适的笔名,他还特意跑到了寺庙中求了支签。最终确立了【当年明月】这个笔名。

确立了笔名后,他便开始了创作。石悦便以【当年明月】的笔名在天涯上发出了第一篇帖子,写的是朱元璋的故事,题目叫做《明朝那些事儿》。这篇帖子文笔不错、很有趣,呈现出的朱元璋形象与一般影视剧中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一些网友看到后给石悦留言、鼓励。

得到网友肯定共鸣的【当年明月】有了继续更新的动力,他接着发表了第二篇、第三篇······每晚2000字准时更新,更多的网友参与进来,点击浏览、留言讨论、鼓励,这个帖子在第一个月就成为了天涯最热的帖子,每天成千上万的网友掐着点等待他更新好一睹为快。

他很快便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短短一个季度时间,便斩获数百万的阅读量,一度登上了该论坛的封面首图。

千年不变的真理——人红是非多

由于热度太高,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抢了一些天涯红人的风头。该论坛的“老作者”们觉得【当年明月】的爆火动了他们的奶酪,于是他也就遭到了这些“老作者”们的讨伐围攻,他们污蔑【当年明月】写的是野史、另有所图。

【当年明月】不愿招惹不必要的是非,便离开天涯论坛,转战博客,在博客上继续连载更新。

《明朝那些事儿》大火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他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又收获了百万阅读以及百万忠实粉丝。

忠实的粉丝跟随他转到了博客,【当年明月】得以安心每天写作连载。在数据不能造假的年代,他就凭着不断地更新,收获了几百万每天等着更新的忠实粉丝。

【当年明月】最初在天涯开贴写明史文章纯粹就是个兴趣爱好,没有什么收益,图个乐,海量网友的鼓励催更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因此有了意外的收获。

2009年,他做了一个让周围人都不解的决定,准备将《明朝那些事儿》线下纸质书籍出版。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自己百万粉丝后,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这套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多次加印,当这套书销售到500万册的时候,出版商跟石悦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你这个书的销量已经可以排到前二十名了。而现在这套书的销量已经超过千万套了,累计获得版税4100万

《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第一部出版后,就迅速荣登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并成为众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边书,成为无数人口口相传的最有阅读价值读物。

看到他赚了千万稿费,有些网友自然心有不忿,便大言不惭地在网上发帖:“写的什么东西嘛,我也会写!

笔者作为一个历史死忠粉,在这里想跟这些大言不惭的网友聊几句:

明月追求幽默风趣和严谨求实相结合的历史还原

【当年明月】写的这套《明朝那些事儿》,将很多晦涩的知识点用通俗的语言做了解释,如万历朝地“辛亥京察”、“癸已京察”,我想专业历史学出身的朋友猛地看到这句话也有些晕乎乎的。但是【当年明月】却想到了分解法,用白话文把晦涩的语句和历史背景做了解释,让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没有枯燥感。这也是他的书能迅速被市场接受的原因之一。

书中在谈到朱元璋长子朱标的时候,他从细枝末节中分析出了一个在当时历史界引起不小波澜的知识点:“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明确写出了朱标是长子,马皇后是亲生母亲,这样一番推论,朱标自然是地道的嫡子了。

可【当年明月】为什么要说:“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这个结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单【当年明月】质疑过这个观点,著名的明史研究员吴晗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观点。当年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在元军阻断两地,马皇后根本不在太平,且时间不短,此事非常有探讨性,因为他们二人的观点撞到了一起:朱标并非朱元璋的嫡子。

【当年明月】编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一共出了9本一套。每一本读起来都幽默风趣、解释到位,当读者复读第二遍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每一章都是严谨严肃的。所以小编在此大胆地评价一句:如果没有特别深厚的历史底蕴,这套书不可能出版。

明月熟读史书,对于历史规律和人性看得都很透彻

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功夫。个性皇帝、军事大佬、名臣忠言,每一章都可以激发起人们对历史的探索欲。

同时《明朝那些事》基于真实的历史,但是比正史有趣的多,有读小说的感觉,又比小说要严谨,比“戏说”靠谱。

读过一点《明朝那些事》,就会被它吸引。当年明月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语言幽默、史实严谨,有嬉笑怒骂的感觉,甚至还有一种很有镜头感,电影感,有悬疑色彩,故意设置一些噱头,一环扣一环,然后等着人家去揭秘。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牟利之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柳传志对这套书的评价是:“作者把历史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和分析,让人读过之后有一种饱腹感,当年明月是一个特别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明朝那些事》这套书很有价值。”

学好了历史,受益一生。

如何看待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夹带“私货”

说实话,《明朝那些事》从第一句开始,就是“私货”,那些诙谐逗趣的文笔语言,夹杂了他太多的主观情绪在里面。你看正规的史书怎么写,基本都是说何年何月何日,何人做了何事,怎么得怎么得,摆事实,不拖泥带水。

但当年明月除了写这些,他还写了各种人生、故事、喜剧、悲剧,甚至是卿卿我我的爱情。所以,你要想读正史的话,基本可以无视了,出门左转,去看《史记》。

但是你又怎么能保证,《史记》里就没有夹带“私货”呢?司马迁都干过这事儿,更何况其他人呢?

所以说,用“私货”这个词儿来质疑当年明月,实在是不怎么高明的。

事实上,《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成为了很多人的历史启蒙书。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读了《明朝》才爱上了读历史,开始主动去了解历史。说句实在的,如果他们没看过这本书,一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要去读读正史。

而且在《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又陆陆续续冒出来许多新历史解读书籍,从语言风格到形式,无不都在模仿借鉴当年明月的笔法,可以说当年明月引领了一个风潮,注定他也会青史留名。

明月把工作和兴趣分得很清

当年《明朝那些事儿》大火之后,有人拿着钱来找【当年明月】,让他把整套书的版权卖给他们。

但他说:“我坚持把没有发表的部分免费发表,虽然知道会损失很多,但我相信,这是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买与不买的自由,不要被一些东西强迫。”

不得不说,【当年明月】好魄力,在他心里,写作是兴趣,工作是分内事,他不会为了兴趣放弃分内事,也不会为了钱而影响自己的原则。

如今的当年明月,已经成为了山东省一位年轻的综合处处长。

但他当年在干基层时,领导曾评价他:能力很一般,不太爱说话。

当年,【当年明月】这个网名在网络上爆红,后来单位的同事们发现,原来【当年明月】就是单位里那个石悦,无不惊讶:“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他居然有这般能耐!

从同事们和领导的反应中,也能看出,石悦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事张扬,不爱凑热闹,以至于大家都觉得他“不过如此”,是很普通一人。

那明明很有才华,为什么石悦要这么低调呢?

看了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你就懂了,他这不是内向,也不是木讷,更不是别人口中的“不太爱说话”。他或许是从历史中悟透了一些事儿,他看得比谁都清楚,他只是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而已。

所以,当年【当年明月】成名之后便销声匿迹,而不是借此出道。他知道自己会走什么样的路,他就坚定不移地奔着去了,这就是他的风格,这大也是他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公务员的原因。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历史里的人物仿佛一个个“复活”了,言语风趣,还带着调侃和感触,他让我们明白岳飞被杀的背后都有哪些原因,让我们知道于谦率领的“北京保卫战”有多惊心动魄,让我们了解徐霞客周游世界都经历了什么,这些历史的发生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以史为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弱点,挣脱过去的桎梏,发展不一样的未来。

你说,对吗?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