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40岁,我才明白,美好指的并不是舒适感,而是选择人生的可能性。

重启大脑年轻态,中年翻盘还有无限可能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有一句话,“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因为能力有限,许多事成了梦幻泡影,让我们深陷沮丧。

“我不敢在众人面前演讲”
“我完全没有舞蹈天赋”
“一无所长不知该向哪里继续努力”
“越老记忆力和创造力越差”
“我出了校门就再没学习过”

你也许很想学习一种新技能,但内心总有个声音在提醒:你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真是这样吗?美国人吉姆·奎克用他20余年的人生经验,打碎了这个“我不行”的谎言。

吉姆·奎克早年在上幼儿园时,因为意外受伤,损伤了大脑,从此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异常困难。

好在,这个“脑子坏掉了”的孩子没有放弃自己,他从“学习如何学习”开始,通过大量阅读和独立研究,逐渐走出了一条无极限的道路,成为世界公认的记忆专家,也是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漫威之父斯坦·李、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等大佬的大脑教练。

吉姆坚信,大脑是可塑的,具有无限潜能。只要通过正确的训练,人们梦寐以求的提升记忆力、注意力,甚至帮助老人重启“大脑年轻态”,都统统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一书中,吉姆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重塑大脑的珍贵经验,也让我看到中年翻盘的无限可能。

少看手机,多读书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中年人来说,最佳精神状态的年龄段已经过去,剩下的柴米油盐、上有老下有小,又占据了大量的精力,面对着现实世界中的压力,总在企求一种逃离。

工作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一天之中最舒服的时光就是,窝在沙发里刷会手机玩会游戏,不知不觉便刷到后半夜,第二天再昏昏沉沉投入到新的忙碌中。

但你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你可能已经患上了“数字痴呆”

信息泛滥,无休无止,这让我们不堪重负、焦虑失眠;

让你短暂逃离现实的小视频小游戏,带来的“数字多巴胺”快感转瞬即逝,回到现实却更感到空虚;

把记忆“外包”给电子产品,大脑的记忆能力开始渐渐萎缩;

而最具有杀伤力的是,面对各种唾手可得的信息,我们开始丧失自己做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推理都要依赖现代科技,许多结论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我们永远都不应该让别人代替我们思考,但是我们却纵容各种设备代替我们思考,并且沉醉其中而不自知。

技术飞速进步既会带来益处,也会造成危害,我们使用科学技术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大脑负荷过度、记忆丢失、注意力分散和高度依赖设备,而且这些问题会如传染病般蔓延,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它们就是你在提升思考能力、专注力、学习能力和成长能力乃至创造无限可能的道路上,阻碍你的绊脚石。

其实,中年人,最适合读书。

阅读不仅可以使你沉浸其中,忘却烦恼,缓解压力,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增加大脑活跃度,锻炼思维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到中年,工作已有,家庭已成,读书变成了一种享受,变得更为纯粹,有句话说得很好,“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不再为了应试,少了功名利禄的左右,简单地看看书,简单地看看自己爱看的书,这时候感觉读书与自己显得特别契合。中年人,人生已经差不多过了一半,人间的酸甜苦辣差不多都已尝过,相比年轻人,读书会更加深入,更有感触。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中年人重拾读书的快乐,就是在给自己的大脑补充新的营养,创造好的环境,才是迸发无限可能的基础。

打破限制思维

吉姆·奎克从思维模式、内在动力和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将“如何突破自我极限”形成了一个科学闭环,指导我们从0到1,打通自我设置的障碍,前往无限可能的道路。

想要突破自我,激发出自身潜力,思维模式是先决条件,它决定了一个人以怎样的心理态度或倾向,对不同情况做出反应和理解。

决定我们能够取得何种成就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先天就被预设好的。身边的人以及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文化,都影响了我们在自己成就上限方面的思维模式,让它逐渐固定并限制住我们。

简·布鲁斯、安德鲁·沙特博士、亚当·帕尔曼博士合著的《自我平衡》(MeQuilibrium)中提出,在我们大脑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冰山信念(iceberg beliefs),因为其中有很多信念都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难以撼动,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这座冰山越是坚固,对于我们的危害和破坏就越大……让你的日常安排杂乱无章、手忙脚乱、阻碍你坚持节食减肥、妨碍你抓住机会。

班尼斯特是20世纪50年代的田径明星。在班尼斯特职业生涯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觉得人类的身体无法承受在这个时间内完成1英里带来的负荷。
然而,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用3分59.4秒跑完了1英里,证明4分钟大关确实是可以突破的。最有意思的是,不到两个月,又有人打破了班尼斯特的纪录,随后新的纪录又再次被打破。从那以后, 1英里的世界纪录一直被刷新。

班尼斯特向大家证明4分钟这个障碍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障碍。

如果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冰山”,我们就能掌控大部分感情乃至左右自己的生活。如果一座冰山融化,那么它对下游所造成的影响也就随之消失不见。

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对“潜能”存在着许多谎言,例如:

智力固定不变

智商得分并非正确反映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它只是衡量我们目前的学习能力。事实上,人的智力具有可塑性,是态度和行为的结合,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们的大脑只开发了10%

多年来,这个谎言流传甚广,宣传“大脑最大的潜能始终处于隐藏状态”,听起来煞有介事,其实是错的。加拿大心理学教授巴里·拜尔斯坦列举了一些重大科学发现,他指出:无论人们进行哪种活动,大脑所有的区域都处于活跃状态,是协同工作的,即使在睡眠时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人们现在利用的,就是整个大脑。

知识就是力量

居然连这句话也是错的?是的,知识不是力量。它只是具有转化成力量的潜力。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知识*行动=力量

以上典型的谎言都是常见的限制性观念,对于这些传统想法,我们应该一一甄别并保持警觉。只要有冲破限制的意愿,主动改变思维定式,就不会被错误想法所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到你的内在动力

思维模式转变后,有的人会说:“我缺乏做事的动力。”内在动力不是固有不变的,也不是打打鸡血就能引发的,它是一个过程,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创造。

如果鸡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结束;如果鸡蛋被内力打破,那是生命的开始。奇迹的开端永远在事物内部。

该如何让自己燃起来,创造强大的、可持续的动力呢?

你需要明确这样一个公式:内在动力=目的*精力*好习惯,最终达到心流状态。

第一, 找到最能激发你的核心目的。

只有清楚自己做事的目的,才能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实现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搞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为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去努力,才能激发出我们深层次的潜能,让我们心甘情愿早起奋斗,并乐此不疲。

第二, 让你的精神和身体充满活力。

身体恢复领域的专家伊娃·塞尔赫布说:“大脑就像一辆昂贵的汽车,只有得到优质的燃料,它行驶起来才能风驰电掣。”吉姆·奎克整理了十大健脑食物,分别是:牛油果、蓝莓、西兰花、黑巧克力、鸡蛋、绿叶菜、富含Omega-3的三文鱼、沙丁鱼、鱼子酱,姜黄、核桃与水。食物会对身体的健康、能量和大脑功能产生巨大影响。

除了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外,日常做好压力管理、摒弃负面的自动思维,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也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的前提。

第三, 养成好习惯。

有了行动的目的,有了必需的能量,现在,你还需要用简单的方法养成好习惯,因为坏习惯,也就是长期存在的消极行为,会让你的人生目的渐渐模糊,能量消耗殆尽。比如,有拖延症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肯及时采取行动,越到最后越自责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战胜拖延症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养成新的好习惯,也不需要你一下子做出判若两人的转变,只要做“渐进式”的进步就可以了。你可以先把整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然后迈着“婴儿的步伐”前进,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减轻一份思想负担,也距离完成整个任务更近一步。

第四, 进入“心流”的五种方法。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详细阐述了心流的概念,它是一种状态,指人们沉浸于某项活动中,全神贯注,如入无人之境,这是一种能带来极大愉悦感的体验。有报道称,心流可以让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四倍之多。

不过,心流状态并不是随时可以具备的,有些人对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有些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总是被碎片化的信息干扰;有些人给事情留的时间太短了,才刚投入进去就被其他事务打断。

吉姆·奎克总结了五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频繁地进入心流状态,分别是:

1.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枯燥的、讨厌的事情无法让你享受其中的乐趣,只有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人们才会因为深切投入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2. 制定明确的目标。给某段时间设定清晰的任务,漫无目的是无法进入心流状态的。
3. 留出足够的时间。心流体验中,进入状态大约需要15分钟,而达到巅峰状态需要差不多45分钟,所以,想好好完成一件事,至少要预留1个半小时到2小时的时间。
4. 消除分心。关闭手机通知,摒除杂念,做一件事从全心全意开始。
5. 给自己加点挑战。特别简单的事情容易让人无聊,过分棘手的事情又会让你感到挫败,所以,选择一个跳起来能够到的事情来做,挑战会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更加投入。

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想达到无限可能,除了积极的思维方式,创造强大的内在动力,你还需要正确的方法,也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并保持终身成长。

1,专注力

很多成年人不爱学习,他们常说自己静不下心,就算想学点什么,真拿起一本书来,也看不进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保持专注的能力。

注意力就像肌肉,你锻炼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强壮。

清除周围一切会让你分心的因素,比如,关闭电脑上用不到的程序和界面,整理工作环境里的物品,让它们井然有序而不是杂乱无章。

尽可能一次只做一件事,保持高度专注。同时处理多项工作,是效率极低的方式。

2,有效学习

世界上顶尖的成功人士都在坚持终身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他们所处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其他领域可能或者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

要学会主动回忆,初始学习阶段包括重复学习和对所有学习内容进行至少四次强制回忆测试,这样才会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要注意做笔记,做笔记的最大好处是笔记可以根据你的惯用语言和思维模式,定制你需要记住的信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做笔记让你可以用最佳的方式组织和处理信息,方便以后使用该信息。

3,长久记忆

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是它只用到了大脑功能的一小部分。实际上,你需要使用大脑中负责分析的部分处理信息和存储你需要学习的内容。

联想是记忆和所有学习的关键:想要记住或者理解任何新信息,必须将它与你已知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利用情感、地点、图像等等与你自身能相互关联的信息去记忆。

4,快速阅读

我们的阅读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你的外围视觉,外围视觉是你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的字词的跨度。通过增加外围视觉,你可以看到和记住更多的单词。大多数人接受的教导是一次只能读一个单词。事实上,你有能力阅读更多的内容。

避免回读和默读,盲目地返回之前阅读的部分重新阅读,反而会妨碍我们的理解。通过回读或者跳回此前的句子、段落重新阅读,阅读会因此失去意义,丧失精髓。回读严重影响了阅读的过程,同时也降低了阅读的速度。默读把你的阅读速度限制在每分钟几百个单词的水准。这意味着你的阅读速度并不等同于你的思维速度,而是受限于你说话的速度。

5,敏锐思考

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博士提出了“六顶思考帽”的概念,我们经常会陷入各种刻板的思考模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脱身。“六顶思考帽”的核心概念是把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喻为可以逐步戴上的帽子,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你想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迈出改变自我的第一步,要从相信自己开始。其实,外界和他人并不能真正地限制我们,如果说从前我们做不到,那是我们自己主动缩小了生活的可能性。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斗争,无论何时,只要下定决心,用科学的方式加以训练,打破自我的限制都不晚,我们终将成为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