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一位农民兄弟说,把所有大学都迁到农村,乡村振兴就指日可待了。咋一听是异想天开,但仔细一品,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所大学,算上教职工,至少有几万人。这几万人衣食住行样样有需求,会出小吃街、电影院、健身房、商场等,俨然是一个小型商圈。

衔生

不仅周边农民种的水果蔬菜有了销路,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给农民增收。比如学校建设需要工人,还可以在校门口摆个摊卖小吃等。

当然,现实终归是残酷的,把大学搬到农村去,先不说要投入多大成本,就是大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很多人填志愿,首先就是看城市,在大城市上学,一方面能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就业、创业的机会更多。

只不过,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血液,如果真有更多大学生去农村,对当地发展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几个月前看到的报道,现在还记忆犹新。

有个叫赵闫的90后新疆姑娘,在澳大利亚留学后,她是揣着绿卡的媒体记者。2015年,她毅然回国当一个“创业村姑”,把南疆的产品卖到内地、甚至国外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与两个弟弟合伙卖自家种的200亩枣,起初是通过线下,后来又拓展到线上。短短1年,仅在拼多多上他们就卖出3000万枣,还帮周边七八十户乡亲把枣子卖出大山,带动大家增收。

赵闫说,父辈用镰刀和锄头把这片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几年家乡更是越来越好,自己不想只是个见证者,更想成为建设者。

还有福建漳州的95后小伙陈宗佑,他大学刚毕业,知名互联网企业就给他发来了offer。但他父亲打来电话,希望他回乡发展,一番思考过后,陈宗佑还是决定返乡发展。

他用事实证明,即使在农村,同样可以找到一展拳脚的舞台。陈宗佑不仅帮家里稳住水果销售的线下生意,还把生意扩展到线上,将平和蜜柚搬到拼多多卖,3个月销售额3200万元。

陈宗佑在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的同时,也帮家乡水果打开了销路。他还有个更大的梦想:与更多平和县的年轻电商创业者一起,把平和柚子的品牌做大做强,让它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如今的农村,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策倾斜、资金都不缺,缺的是更多的青年才俊。有了这些牵头人,才能带领农民把资源、政策利用好,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