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北京市残联与市教委、市人社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了“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助力计划”(以下简称 “助力计划”)。近几年,随着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助力计划”的规模和服务体系也日趋丰富完善,不间断的就业帮扶平台积累了宝贵的大学生就业帮扶经验。受疫情影响,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北京市残联继续推行“助力计划”,持续帮助残疾人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残疾人大学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索形成稳定就业服务模式

随着残疾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助力计划”经过几年的运行,已经成为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模式。

为确保残疾人大学生稳定就业,从明确求职意愿到实现就业,“助力计划”都发挥了有效作用。开展至今已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举办就业团体辅导活动50场,120名职业导师先后带领走进IBM、滴滴公司、北汽集团、空中客车(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等单位,让学生们提前感受职场氛围。

优质岗位不断增多

“助力计划”将指导用人单位开发就业岗位作为重要手段, 不断开拓挖掘新的就业岗位。从近几年北京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结构看,优质岗位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外企、国企、公务员比例逐渐增长,在公务员招录中也增加应届残疾人大学生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市残联还不断的拓展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招聘会,为残疾人大学生设计各种专题,寻找对接单位。在2020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北京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残疾人就业网络专场招聘会,注册企业305家,提供岗位1011个。在“助力计划’运作指导下,北京残疾人大学生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断完善,优质岗位进一步增多。

通过典型案例体现“助力计划”优越性

随着“助力计划”的开展,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除常规服务外,中心还针对性地在就业指导和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层面大下功夫。中心落实专人负责,建立辖区内每名残疾人大学生的基本台账和服务方案,精准到人。

听力残疾的刘琪和朱宗逸先后加入“助力计划”,中心为她们分别制定了全套的就业服务方案和求职方案,明确职业方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针对沟通障碍等客观实际困难,主动帮助配合与用人单位协调,最终均成功实现就业。这些典型都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顺利找到工作并入职的典型,也是“助力计划”重点要帮扶的对象。尤其可见,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助力计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和功能性。

坚持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建立复合型服务模式

2014年起,北京市以实名制为基础,摸清残疾人毕业生的底数和需求,市残疾人社就中心就搭建了一个复合服务化的架构,具体表现在对残疾人服务的意识和方法上。首先是多部门联动,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就业空间,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然后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再通过不断升级改造服务手段,例如疫情期间的云招聘等手段,实现充分就业。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工作人员承担了非常复杂重要的责任,目前可以达到“一对一”的帮扶效果,工作人员要下沉到用人单位中去,不断进行岗位开发。另外,他们还实施残疾人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关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舆情,分析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市场等等。

通过6年多的探索,北京市残联结合“助力计划”活动开展实际,联合专家团队编制印发了《残疾人大学生职业指导手册》、《残疾人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现场累计发放1000多份,并将“助力计划”活动和相关资料送进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信息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

继续推广“助力计划”

让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季梦想可期

从2014年北京市残联开始建立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到残疾人大学生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延续扩展,再到2020年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形成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帮扶措施,可以看出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助力计划是一项可以长久运行的项目,对未来变化和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残联将继续高度重视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发挥全国和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作用,为残疾人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全城、贯穿全程便捷高效的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让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来源: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