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完后,老师要求孩子们在假期的时候多读点课外书,虽然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但借助拼音的帮助还是能够读完整本纯文字的书的,而且我家孩子因为特别喜欢看书,自己自觉认了很多字,读个少儿版的四大名著和很多绘本也不在话下。

我们家是这么分工的,每天都要有个人跟他一起读,一方面是陪伴孩子,另一方面是可以在他遇见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帮他。孩子也很高兴每天有这么段时间能跟爸妈一起看书,白天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跟他也没什么交流。

但最近我发现个问题,就是这个孩子读书非常快,经常是囫囵吞枣的看完一本书,我从其中找出几个简单的问题问他,他都答不上来,问得多了,他还很不耐烦,说看书主要看感兴趣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虽然知道他说得不完全对,但又怕打击他的读书的兴趣,就按奈住想唠叨的念头,跟孩子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私下唠叨了这件事。

老师说这种情况很常见,注意原因与孩子的大脑发育进程有关系。

7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建立左右脑的链接时期,这之前主要是右脑、也就是主管人体活动的部分的发育,而左脑是主管语言等抽象能力的,这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开始发育。

孩子更加着迷于观察和思考,比如说孩子总在不停的问为什么?对于浅显的书籍已经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了,但相对比较抽象的、纯文字的书孩子还没有耐心专注下来学习,这就造成了孩子学东西很是浮躁、潦潦草草、急急忙忙的原因。

对待孩子的这种种表现,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进行适度的引导,也就是说,不要指责孩子毛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还不具备相应的自控力,特别是在阅读这方面,家长要进行主动的引导。

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给大家也参考一下:

第一、提问式的阅读。

提问式的阅读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题前置,也就是说家长要给孩子找出几个书籍中的重点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种比较适合于需要加深记忆的书籍。比如说孩子喜欢的人物传记之类的,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书,是很好的帮助孩子找重点、增强记忆的方式。

另外一种就是随机提问,这种适合于简单的故事情节的书,或者是要求背诵内容比较多的强化性的书籍,比如唐诗宋词之类的,让孩子强化的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手段。

第二、笔记式的阅读法。

这种笔记式的阅读法对强迫孩子把阅读速度降下来很有效果。让孩子准备好一个活页的本子,把自己认为的读书的重点内容摘抄下来,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划分为素材、金句、精彩段落。

在这个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收集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进行仿写,这样慢慢的,孩子不仅仅积累了一定量的写作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仿写也可以找到语感,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慢慢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讲故事的阅读法。

这个讲故事是不仅仅孩子讲,大人也要讲。可以这么说,如果孩子能把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出来就已经很成功了,在这个基础上,大人引导孩子注重看一下大人讲的跟他讲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也就是说,首先要有逻辑顺序,不能没头没脑的就蹦出来一个故事。梗概捋顺了,再慢慢往上面添枝加叶,然后让孩子在添枝加叶的过程中体验是如何把握住逻辑顺序来增添的,这样慢慢孩子的条理性就培养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处理的有偏颇: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急躁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记住所学的具体内容的情况,会往往上纲上线的斥责孩子,不尊重孩子生理和性格的发展规律,硬性的给孩子定义上“不爱看书、敷衍了事”的标签,非常功利化的读书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而比较温和型的家长会反思自己的方式是不是不对,是不是太过于着急让孩子读书,是不是可以从换个方式的角度来引导孩子。

有句话叫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形象的说明了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如果遇见了孩子毛躁的情况,一味地喊叫、打骂、讽刺孩子是没有用的,特别是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要意识到这种处理方法的缺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有不良习惯的家长,比如爱喝酒,一喝酒就半宿的那种自控力很差的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以这么说,如果孩子模仿你的言行,将来孩子也会是个酒鬼。

而没有不良习惯的家长,性格上也说得过去,就是事业上起色不大的,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坚持践行方面有缺陷,如何去改变,如何不让孩子犯跟自己同样的错误。

而事业上成绩不错,但就是一直得不到肯定的家长,要问问自己同样是机会来临的时候,自己是不是没有勇气去承担,能够抓住机会的人,都是经过用心的准备的。

而事业有成,一帆风顺的家长,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没有在孩子出现困难的时候帮他一把。

孩子表面上的急躁是读书效率不高,而究其根源一定是性格上有很大的隐患,家长该如何在反省自己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帮助呢?

第一、提醒孩子要抓大放小。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值得一点点的去读的,一本书,如果读了第一遍感觉没有价值,那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而对于有价值的书,一定是要进行回顾的。孩子看书的过程中,提醒孩子用便利贴把重点内容摘抄出来,而且在摘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便利贴上。

这样一方面是在阅读,另一方面也是在整理素材,当遇见相关的写作要求时候,就能很好的把相关的素材和已经形成的思考用上,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率的阅读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个习惯从孩子能动手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包括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自己的书看完了要自己进行回顾,养成事事自省的习惯,孩子慢慢就会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不至于是遇事干着急。

急躁的本身是做事没有方法和条理性,让孩子养成具有条理性、能够回顾自己的问题的习惯,就不会产生类似的问题。纵观很多成功的人,能走到最后的不是有多聪明,而是这个人一定是很坚韧,很有条理和反思能力。

第三、教孩子学会一定的方法。

也就是说,帮助孩子发现他能够掌握的方法:比如说背一篇课文,孩子只会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好。而童书的内容很多都是很对应的,天对地、雨对风、春夏对秋冬,或者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让孩子形成画面感,就很好记忆了。对于孩子来说,建立起这种思维方式对他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这也是孩子有没有后劲的分水岭。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映射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家长自己的问题,你做事不严谨,你就不知道怎么去养成孩子严谨的习惯,你三分钟热度,不想方法、不想思路,遇事就会受阻,也没有办法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一切的经历都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在不断的成长的历程,每个家长要有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才能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不走或者少走弯路。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