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品,就肯定离不开几个人。陈佩斯和朱时茂,他们两个人的表演,在当时让很多人啼笑皆非。尤其是《吃面条》这个小品,开了所有小品的先河。在之后几年中,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大多都是针对社会上的现象,贴近生活,笑料也不断。

后来因为个别原因,两人离开了春晚的舞台。紧随其后的就是赵丽蓉和巩汉林的组合,也脱离不了社会,而且特别尖锐,赵丽蓉老当益壮,带给观众无数的欢声笑语。可惜,在赵丽蓉老师去世之后,巩汉林也就没有了好的作品,在春晚的舞台上能见到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多次执导春晚的哈文在节目中说道:语言类节目,只有春节联欢晚会上才有,不像歌手,除了晚会还有。多少人在做小品?小品没有市场,语言类节目创作本身就有瓶颈。言犹在耳。然而如今即便是春晚的舞台上却也很少见,或者再难见出彩的语言类节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言类型的节目,真的是走到了它的终点。为此,黄宏也曾提到过小品演员都是业余在演小品,小品只是他们的副业。没有人站在专业的角度来总结它,也没有人从理论上对小品进行指导,小品已陷入严重缺人缺作品的困境。

为什么会缺人,现在娱乐圈的明星不是很多吗?但是我想说,小品不单单是表演,更看重一个人表演的基本功。但是圈内有些明星,显然还没有达到。这其中也有出于利益的因素。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写小品的剧本可以获得5000~6000之间的报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相反用同样的精力去写电视剧,那其中的利益可谓是翻了一倍。差不多能到2~3w,这还单单只是一集。所以,没钱赚没人之下,小品越来越没有市场,也越来越缺人投入这个行业中。曾经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品舞台,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逐渐地没落。

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能够从越来越多的途径获取段子与视频。小品的不可替代性也被减弱。人们不再单一地从电视的小品节目中获得乐趣。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看一些老套且雷人的电视剧,也不去费那个劲看小品。

现在网络又这么发达,段子、笑话又这么多,大家已经不靠春晚这一个平台获取这类东西,从前小品中的流行梗诸如“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等等已经再难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小品只能称得上是流行梗的集合,原创消失了之后,还有什么人去费劲弄原创?另一面,不单单是小品的原创能力下降了,就连春晚都已经被“外部文化”给成功牵制,成为了“流量”的聚集地。

就拿今年的春晚来说,70~90后熟悉的面孔已经不多了。相反流量小生的面孔只增不减的出现,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是长得好看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都是一片一片的。不管自己红不红,先混个脸熟再说。在现如今流量的时代中,开心麻花的节目“GG”了,“蔡明”的节目也没有了。

剩下的只是“THE9”、“硬糖少女303”、“时代少年团”等等新兴的偶像。不止老一辈的“春晚名将”被抛弃了,就连老一辈的春晚观众也被抛弃了。但是这也是出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还要维持之前的格式走,毕竟现在年轻人多,有很多人都不会看春晚,收视率上不去白搭。

但相反,如果都是新生代的偶像天团,那给节目带来的收视率,那是无法想象的。毕竟明星个人身上,还有很庞大的粉丝量。而至于小品的未来,谁也不能打保票未来会如何。只能说,因为流量的裹挟以及时代的进步,愿意为此钻研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小品真正的落幕,还是因为太单调。小沈阳曾经就说过:小品我放弃了,现在的小品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被捆绑的小品还能算是小品吗?不能给观众带来笑声,非要在搞笑言语节目中带点虐情剧情,相信老一辈的喜剧演员,也会选择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小沈阳放弃了小品,就连现在的观众也不爱看小品了。本是一种合家欢,老少咸宜的节目,非得上升到人文。小品本应该带来的就是欢笑,可是看现在的“小品”真的是让人感觉已经没办法了,再也救不回来了。

中国文化在千年来进展不断,有的东西流传下来,有的东西也就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古时火爆的角抵,马球,投壶,蹴鞠等等娱乐方式也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慢慢消失的。只不过小品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开始,也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落寞,至于会不会消失不见,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想想十多年前的那个春晚,晚上看春晚,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先看会电视,吃饺子上贡,放鞭炮迎新春,街坊邻居四处拜年。那感觉个人觉得比现在的新年非常有意思。你在看现在的年气,一点快乐也没有,这个年过得一点也没个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