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癌症患者,每年都进行体检、甚至是自费体检,每次检查报告上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连个三高疾病都没有。

但近期感觉身体不舒服,一进行针对性体检,结果显示癌症早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这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每年都体检,却突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做的都是:“假体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并不是说普通体检没有作用,而是因为普通体检针对的都是基本全身性的体格筛查,由身体基础项目检查+实验室检查+普通功能影像学检查三大部分组成。

这些检查项目的确可筛查出很多问题,比如心脑血管病、三高疾病、普通肝肾疾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外,部分检查指标对中晚期比较严重的癌症,也会有不同的指示作用。但是,想要筛查出内脏器官癌变、特别是消化道癌变,10个中有9个都会漏诊。

  毕竟内脏器官癌变早期症状不够典型,且没有对器官功能造成实际破坏、癌肿生长较小,很难被筛查出来!

所以,真正适合癌症筛查的项目,就只有四个大字:防癌筛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筛查方式,而是针对性的筛查手段。也就是根据自身年龄、家族和个人疾病史、症状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自己和身体部位的癌症筛查项目。

就目前我国癌症现状来说,肺癌、消化道癌变、肝癌就是最高发的类型,如果不做以下几种检查,或许就可能会漏诊、错过最佳的诊断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低剂量螺旋ct

很多人都有一个常见误区,认为只要是拍胸部x光片,就能完全了解肺部的健康情况。但事实上,在肺癌的早期,别说是x光片,就连普通的ct检查,也很难发现1cm左右及以下的肿瘤。

所以,在临床看来,如果自身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有职业暴露等人群,应当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才是能揪出早期肺部肿瘤的最佳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肠镜和胃镜

数据调查显示,大肠癌、胃癌就是仅次于肺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这两种器官都属于空腔器官,其早期的癌变或许就只是一处黏膜糜烂、颜色改变,很难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而只要是ct、彩超等能察觉肿瘤时,病情也早已进入了中晚期。所以,在临床看来,肠镜、胃镜等内窥镜检查方式,就是发现消化道癌变的最佳方式。而且,内窥镜检查在发现问题后,还能顺便钳取异常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肝癌筛查

肝癌是仅次于前三者的高发恶性肿瘤,但它的死亡率却超过了大肠癌和胃癌,排在第二的位置。

肝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由于肝脏自身缺乏末梢神经,所以肝癌早期症状基本没有,再受到肝脏代偿能力强大的影响,就算是进行肝功能筛查也很难发现问题。所以,肝癌的检查较为复杂,包括了超声、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普通体检并不是筛查癌症的方式,而癌症筛查又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癌症筛查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它仅仅只是针对了高危人群、有症状人群。如果符合癌症高危条件、又或者是近期感觉不舒服,就可去医院将实际情况告知医生,然后再开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