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思政司发布公告,经创建单位对标自查总结、上级党组织满意度测评、省委教育工委把关复核、教育部思政司审查,齐鲁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支部顺利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培育创建单位验收。这是山东省第一批唯一入选并通过验收的民办本科高校。

自2018年,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按照学校党委总体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七个强化”,严格高标准做到了“七个有力”,将党支部工作融入学校办学目标体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为培育有齐风鲁韵的理工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工学院党支部党员活动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党委每年召开“样板支部”建设推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工学院党支部与三涧溪村结对共建——图为支部党员与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织支部委员到曲阜师范大学学习支部建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部党员将蓝莓育苗技术引入沂水县大罗张村、开展精准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部党员积极参加”三下乡“暑期实践,图为深入九女集镇东张楼村进行政策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支部书记李新军老师、学生党员欧阳德龙作为“追寻中国梦”——驻章高校“我的核心价值观”巡讲团成员,分别被授予“追寻中国梦·追梦导师”、“追寻中国梦·追梦之星”荣誉称号。

教育党员有力:强化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三会一课”为载体,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党支部连续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党支部、“学习强国”优秀党支部。

管理党员有力:强化管理程序规范有序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坚持一个方针,填好三个表格,明确五个概念,抓好四个环节;强化理论学习,每年度组织师生党员集中学习培训48学时;每年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2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规范有序;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狠抓意识形态问题。党支部书记李新军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学习强国”优秀党员、“济南市优秀教师”;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双优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称号;所在学院学生每年都有超过50余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支部未发生意识形态问题。

监督党员有力:强化遵纪守法自警自觉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学校党委每学期召开1次“样板支部”建设推进会,党委书记向来生、副书记李大华每年给党支部党员讲党课2次,参加组织生活会2次。党支部每年召开2次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2次谈心谈话活动,每年学校党委、党支部党员大会做1次工作汇报,党支部成员及支部所在学院人员未曾出现违纪违法等情况。

组织师生有力:强化履职奉献用情用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弘扬崇高的师德风范,激励教师争当师德楷模;着力推进养成教育,引领优良的教风学风建设。党支部全体教师党员年底师德考核全部优秀;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微生物学》教学团队获齐鲁理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2个班集体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20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0.90%。

宣传师生有力:强化重塑支部形象新风貌

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政网平台、“灯塔-党建在线”、党支部学习交流平台、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宣传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学习、宣传、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党员赴其他高校进行样板支部建设交流,组织师生参加“青春为祖国歌唱“拉歌活动,以及献礼建党99周年万人合唱“我的祖国”活动;党支部书记定期为全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样板支部建设经验。

凝聚师生有力:强化实践育人全程全面

与三涧溪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引导支部党员、任课教师深入挖掘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加强“双带头人”建设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科研等工作,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以以齐鲁文化为底蕴,着力推进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大罗张村精准扶贫、济东戒毒所志愿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才。

服务师生有力:强化暖心帮扶有招有效

健全困难师生帮扶机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推动民主管理、夯实人文关怀、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理念,搭建党支部交流平台,及时听取、回应师生意见和诉求,增强师生归属感、获得感。扎实开展“暖心送爱工程”,每年寒假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需求;疫情期间,为每位返校学生准备“爱心健康包”;研究生入学考试前,为每位备考学子发放“健康大礼包”。